车辆用梯式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5322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3:01
车辆用梯式框架包括:左右侧构件(2);横向构件(6),其连结左右侧构件;以及左右加强板(11),其从比横向构件靠前方的位置延伸到靠后方的位置,并以不被固定于横向构件的状态分别固定于左右侧构件。左右侧构件具有被横向配置的凸缘部(15H),左右加强板被与凸缘部重叠地固定。左右加强板在其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具有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30)。车宽方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30)。车宽方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梯式框架


[0001]本公开涉及车辆用梯式框架。

技术介绍

[0002]作为被用于货车等车辆的框架,已知梯子形的梯式框架。梯式框架包括:左右侧构件;以及多个横向构件,其连结左右侧构件。此外,在多个横向构件中,存在中心横向构件,该中心横向构件在车辆的前轮及后轮之间的位置连结左右侧构件。
[0003]先行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5

16827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人的研究结果判明:在车辆转弯时,在中心横向构件的结合部附近处的侧构件的特定位置,会产生高到超过容许上限值的横向弯曲应力。优选的是,针对这样的横向弯曲应力实施某种对策,降低横向弯曲应力。
[0008]因此,本公开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在侧构件的特定位置产生的横向弯曲应力的车辆用梯式框架。
[0009]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0]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案,提供一种车辆用梯式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0011]左右侧构件,
[0012]横向构件,其连结所述左右侧构件,以及
[0013]左右加强板,其从比所述横向构件靠前方的位置延伸到后方的位置,并以不被固定于所述横向构件的状态分别固定于所述左右侧构件;
[0014]所述左右侧构件具有被横向配置的凸缘部;
[0015]所述左右加强板被与所述凸缘部重叠地固定;
[0016]所述左右加强板在其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具有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
[0017]优选的是,所述横向构件为在车辆的前轮及后轮之间的位置连结所述左右侧构件的中心横向构件,所述突出部中的比中心横向构件中心靠前侧的部分与后侧的部分相比被形成得更长。
[0018]优选的是,所述突出部被设为相对于中心横向构件中心而前后非对称的形状。
[0019]优选的是,所述突出部被设为前后非对称的梯形状。
[0020]优选的是,所述车辆用梯式框架被构成为被适用于后二轴车。
[0021]专利技术效果
[0022]根据本公开,能够降低在侧构件的特定位置产生的横向弯曲应力。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梯式框架的概略俯视图。
[0024]图2是图1的II部放大图。
[0025]图3是图1的III-III剖视图。
[0026]图4是图1的IV-IV剖视图。
[0027]图5是图1的V-V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另外,应注意的是,本公开不被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这点。
[0029]图1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梯式框架的概略俯视图。适用本实施方式的梯式框架1的车辆为货车,尤其是比较大型的后二轴式货车。本实施方式的梯式框架1被构成为被适用于后二轴车。车辆的前后左右上下的各方向如图所示。附图标记C1表示车辆及梯式框架1的车宽方向的中心。
[0030]另外,车辆的种类、用途等并无特别限定,例如车辆既可以为非后二轴式的通常的货车,也可以为SUV(Sport Utility Vehicle:运动型多功能车)。
[0031]梯式框架1包括:左右侧构件2L、2R;以及多个横向构件,其连结这些侧构件2L、2R。本实施方式的横向构件为4个。1个为连结侧构件2L、2R的前端彼此的前端横向构件3。另1个为连结侧构件2L、2R的后端彼此的后端横向构件4。再1个为耳轴横向构件5,该耳轴横向构件5安装有支撑车辆的后轮8的耳轴悬架(未图示)。还1个为被配置在前轮7与后轮8之间的位置的中心横向构件6。中心横向构件6被配置在比耳轴横向构件5靠前方且比前端横向构件3靠后方的位置。前端横向构件3被配置在比前轮7靠前方的位置。
[0032]后轮8中具有前侧后轮8F和后侧后轮8R。前侧后轮8F与后侧后轮8R被分别设置在左右各2个。前轮7构成转向轮,被分别设置在左右各一个。
[0033]耳轴横向构件5介由左右角撑板9L、9R而被固定于左右侧构件2L、2R。即,在左右侧构件2L、2R上分别固定有梯形状的左右角撑板9L、9R,在这些角撑板9L、9R上固定有耳轴横向构件5的左右两端部。
[0034]各固定位置的固定均以未图示的铆钉进行。但是固定方法不限于此,也可以代替地或附加地,采用其他固定方法(焊接、螺栓固定等)。该点在后述的固定位置处也相同。
[0035]中心横向构件6如后所述,具有比较复杂的形状。中心横向构件6位于比较远离前端横向构件3及前轮7的位置。由此,在中心横向构件6与前端横向构件3之间,形成有由它们及左右侧构件2L、2R划分出的比较大的开口部10。中心横向构件6具有在如图所示的俯视下,车宽方向内侧比外侧缩小那样的形状。
[0036]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左右侧构件2L、2R中的中心横向构件6的固定位置和其附近,分别固定有左右加强板11L、11R,该点为本实施方式的特征。以下,将左右加强板11L、11R统称为加强板11。
[0037]图2是图1的II部放大图,图3是图1的III-III剖视图,图4是图1的IV-IV剖视图,图5是图1的V-V剖视图。
[0038]梯式框架1为左右对称的构成,因此,以下仅图示并说明右侧的构成,针对左侧省
略说明。此外,基本上,分别以统称来称呼右侧的侧构件、角撑板及加强板,并以附图标记2、9、11来表示。
[0039]如图3及图4所示,侧构件2由槽形钢形成,该槽形钢具有向车宽方向内侧(左侧)开放的截面。侧构件2一体地具有:上下凸缘部15H、15L,其被横向或水平地配置;以及腹板部16,其被纵向或铅垂地配置,并连结凸缘部15H、15L的车宽方向外侧(右侧)的端缘彼此。
[0040]在该侧构件2的内表面且上下的角部分别重合固定有上下角加强板17H、17L。这些角加强板17H、17L具有“L”字状的截面,与前述加强板11相比向前后更长地延伸。
[0041]如图2、图3及图5所示,中心横向构件6沿车宽方向延伸,并在其左右两端部处被固定于左右侧构件2(2L、2R)。附图标记C2表示构成中心横向构件6的前后方向的中心、且与梯式框架中心C1正交的中心横向构件中心C2(也示出于图1)。本实施方式的中心横向构件6被以使上侧中心横向构件18H与下侧中心横向构件18L相互重合并固定的方式形成。
[0042]上侧中心横向构件18H具有水平的平板状的端部19。由于该端部19被重合固定于上侧角加强板17H的横部20H的下表面,因而上侧中心横向构件18H被固定于侧构件2。上侧中心横向构件18H以随着从端部19趋向车宽方向内侧而逐渐呈帽(hat)状的截面形状的方式变形。并且,在上侧中心横向构件18H的车宽方向的中央部23中,其上端高度H1仅比端部19的上端高度H2略高,而其下端高度H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车辆用梯式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侧构件,横向构件,其连结所述左右侧构件,以及左右加强板,其从比所述横向构件靠前方的位置延伸到后方的位置,并以不被固定于所述横向构件的状态分别固定于所述左右侧构件;所述左右侧构件具有被横向配置的凸缘部;所述左右加强板被与所述凸缘部重叠地固定;所述左右加强板在其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具有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梯式框架,其中,所述横向构件为在车辆的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川敦
申请(专利权)人: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