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声器芯管喇叭口成型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1174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消声器芯管喇叭口成型工装,包括可在合模方向相向运动的上模组件以及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之间设置合模限位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从上至下间隔布置且相对位置固定的上座板、上模板,所述第一下模板与垫板之间相对位置固定,所述垫板可相对下座板在合模方向上浮动,所述第一下模板上设置与隔板仿形的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下模板上设置用于芯管让位的第一侧向豁口,所述下垫板上设置下凸止口部,所述下座板上设置下顶柱,所述下顶柱向上穿过下垫板的一端设置下扩口顶锥,所述下座板与垫板之间设置用于第一弹性元件。性元件。性元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声器芯管喇叭口成型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消声器,具体涉及一种消声器芯管喇叭口成型工装。

技术介绍

[0002]汽车消音器是用来降低机动车的发动机工作时产生噪声的零件,现有消声器内腔中普遍设置有隔板,隔板将内腔分割成多个小腔室,消声器的进、排气管贯穿至少一个隔板并与隔板焊接固定,在管件端部常需要进行扩口处理,现目前的加工方式中,隔板与管件焊接形成整体结构后,然后进行扩口作业,整个芯体要多次反复装夹到扩口机上对不同管口进行扩口,整个过程操作繁琐,生产效率低,隔板容易变形,导致不合格率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消声器芯管喇叭口成型工装,它在整个扩口过程中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隔板以及芯体不容易变形,提高了合格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消声器芯管喇叭口成型工装,包括可在合模方向相向运动的上模组件以及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之间设置合模限位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从上至下间隔布置且相对位置固定的上座板、上模板,所述上座板底部设置用于芯管端部定位的上凸止口部,所述上模板的上设置供芯管穿过的过孔,所述上模板设置向下延伸的上扩口顶锥,所述上模板的下端固定支承块,所述支承块支承可在合模方向浮动的压料块,所述支承块压料块之间设置卸料弹性元件,所述下模组件包括自下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一下模板、垫板以及下座板,所述第一下模板与垫板之间相对位置固定,所述垫板可相对下座板在合模方向上浮动,所述第一下模板上设置与隔板仿形的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下模板上设置用于芯管让位的第一侧向豁口,所述下垫板上设置下凸止口部,所述下座板上设置下顶柱,所述下顶柱向上穿过下垫板的一端设置下扩口顶锥,所述下座板与垫板之间设置用于第一弹性元件。
[0005]所述下模组件包括自上向下间隔布置的第一下模板、第二模板、垫板以及下座板,第一下模板、第二模板间隔布置且相对位置固定,所述第二模板上设置与隔板仿形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模板上设置用于芯管让位的第二侧向豁口。
[0006]所述下垫板固定下向下延伸的下支承座,所述下支承座的下延端设置横向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下凸止口部,所述下垫板上设置用于给芯管让位的第三侧向豁口。
[0007]所述压料块设置多个朝下的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内配合导向螺栓,所述导向螺栓的杆部与阶梯孔的孔滑动配合,所述导向螺栓的外伸端与压料块螺纹连接,所述导向螺栓外伸出阶梯孔的杆部上套置卸料弹性元件。
[0008]所述上座板底部安装向下延伸的第一安装柱,所述第一安装柱的下端设置第一螺纹孔,所述上扩口顶锥上的安装孔内配合的连接螺栓与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下顶柱向上穿过下垫板的一端设置第二螺纹孔,所述下扩口顶锥上的安装孔内配合的连接螺栓与
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
[0009]所述下座板固定多根向上延伸的下导柱,所述下导柱穿过垫板上的配合孔,所述下导柱延伸出配合孔的端部设置下限位块,所述下座板上还连接固定多根下限位柱。
[0010]所述第一下模板对称支承两根上导柱,所述上模板对应上导柱设置可与上导柱滑动配合的导套。
[0011]所述支承块设置用于适配芯管折弯段的第一侧向开口槽,所述第一侧向开口槽的轴心线与过孔的轴心线自下向上汇聚延伸,所述压料块设置第二侧向开口槽,第二侧向开口槽与第一侧向开口槽可拼凑呈与芯管折弯段走势一致的凹槽。
[0012]所述上模板上设置多根呈柱状的合模限位件。
[0013]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为氮气弹簧。
[0014]采用上述方案,有益效果如下,上模组件以及下模组件进行合模时,通过合模限位件可限位上模组件以及下模组件最小相对距离,合模,上座板可与压机的滑块连接,下座板可固定在压机的底板上,同时上凸止口部可对其中一芯管的一端进行定位,凸止口含有短圆柱和端面,短圆柱对芯管进行导向和定位,端面则方便对芯管端部口沿施加压力。下扩口顶锥对该芯管的下端施加向上的压力,通过下扩口顶锥和上凸止口对另外芯管两端施加压力,该芯管两端受压时,下扩口顶锥对该芯管的下口沿进行扩口,实现扩口作业;下凸止口部对另一芯管进行定位,合模时候,另一芯管两端受到下凸止口部以及上扩口顶锥挤压,上扩口顶锥对另一芯管的上口沿进行扩口作业,通过合模限位件可防止上扩口顶锥过度扩口,同时还能通过合模限位件将上模组件的压力传递第一下模板,推动第一下模板、垫板相对下座板继续下行,在该芯管成型过程中,以及合模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弹性元件将下座板压力传递给下垫板,便于上扩口顶锥的扩口作业。当上模板下行时候,压料块首先接触到隔板,卸料弹性元件继续压缩,压料块对芯体的隔板进行压料,保证芯体位置稳定,方便凸止口部的定位以及扩口顶锥扩口作业,当开模时候,压料块压在隔板上,方便芯管与上扩口顶锥脱模,所述第一下模板上设置与隔板仿形的第一定位部,通过第一定位部对芯体进行定位,保证芯体的位置精度,通过侧向豁口可便于芯体侧向放置在定位部上。所述下座板上设置下顶柱,所述下顶柱向上穿过下垫板的一端设置下扩口顶锥,合模时候,通过下扩口顶锥和上凸止口对另外芯管两端施加压力,使该芯管的下口端与下扩口顶锥配合,实现扩口作业。采用本技术,能够在一个工序中实现多个芯体的管件的扩口作业,整个过程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隔板以及芯体不容易变形,提高了合格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支承块与压料块配合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中A

A剖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0]附图中,10为隔板,20为芯管,100为上模组件,110为上座板,111为上凸止口部,112为第一安装柱,120为上模板,121为过孔,122为支承块,123为压料块,124为上扩口顶锥,200为下模组件,210为第一下模板,211为第一定位部,212为第一侧向豁口,213为上导
柱,214为导套,220为垫板,221为下凸止口部,222为下支承座,223为固定板,224为第三侧向豁口,225为下限位块,226为下限位柱,230为下座板,231为下顶柱,232为下扩口顶锥,234为下导柱,240为第一弹性元件,250为第二模板,251为第二定位部,252为第二侧向豁口,300为合模限位件,1211为第二侧向开口槽,1221为卸料弹性元件,1222为第一侧向开口槽,1231为导向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参照附图,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
[0022]参见图1至图4,一种消声器芯管喇叭口成型工装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消声器芯管喇叭口成型工装,一种消声器芯管20喇叭口成型工装,包括可在合模方向相向运动的上模组件100以及下模组件200,所述上模组件100与下模组件200之间设置合模限位件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声器芯管喇叭口成型工装,包括可在合模方向相向运动的上模组件(100)以及下模组件(2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件(100)与下模组件(200)之间设置合模限位件(300),所述上模组件(100)包括从上至下间隔布置且相对位置固定的上座板(110)、上模板(120),所述上座板(110)底部设置用于芯管(20)端部定位的上凸止口部(111),所述上模板(120)的上设置供芯管(20)穿过的过孔(121),所述上模板(120)设置向下延伸的上扩口顶锥(124),所述上模板(120)的下端固定支承块(122),所述支承块(122)支承可在合模方向浮动的压料块(123),所述支承块(122)压料块(123)之间设置卸料弹性元件(1221),所述下模组件(200)包括自下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一下模板(210)、垫板(220)以及下座板(230),所述第一下模板(210)与垫板(220)之间相对位置固定,所述垫板(220)可相对下座板(230)在合模方向上浮动,所述第一下模板(210)上设置与隔板(10)仿形的第一定位部(211),所述第一下模板(210)上设置用于芯管(20)让位的第一侧向豁口(212),下垫板(220)上设置下凸止口部(221),所述下座板(230)上设置下顶柱(231),所述下顶柱(231)向上穿过下垫板(220)的一端设置下扩口顶锥(232),所述下座板(230)与垫板(220)之间设置用于第一弹性元件(2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芯管喇叭口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件(200)包括自上向下间隔布置的第一下模板(210)、第二模板(250)、垫板(220)以及下座板(230),第一下模板(210)、第二模板(250)间隔布置且相对位置固定,所述第二模板(250)上设置与隔板(10)仿形的第二定位部(251),所述第二模板(250)上设置用于芯管(20)让位的第二侧向豁口(25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芯管喇叭口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垫板(220)固定下向下延伸的下支承座(222),所述下支承座(222)的下延端设置横向的固定板(223),所述固定板(223)上设置下凸止口部(221),所述下垫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扬扬杨波张文硕王璟琦
申请(专利权)人:艾瑞成都排放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