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体冲孔翻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9695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筒体冲孔翻边装置,包括基座;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上模座下固定冲模组件,冲模组件具有向下凸伸的冲孔凸模,冲模组件的下端设置可上下浮动的翻边凹模,冲孔凸模间隙配合在翻边凹模的翻边凹模孔内,冲孔凸模的长度大于翻边凹模孔的深度;下模组件,下模组件具有横置于下模组件下方的支承臂,支承臂两外伸出下模组件下方空间的两端部中的第一端部通过一支座安装于基座上,支承臂设置可插入上翻边凹模孔内的下翻边凸模,下翻边凸模顶部设置供冲孔凸模插入的冲孔凹模孔。模顶部设置供冲孔凸模插入的冲孔凹模孔。模顶部设置供冲孔凸模插入的冲孔凹模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筒体冲孔翻边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成型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筒体冲孔翻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消声器筒体为周向封闭的筒体结构,在消声器筒体的侧面需要成型翻边孔用于连接管道,在常规的加工方式,通常是先通过冲孔模具实现冲孔工序,然后在将冲孔后的筒体装夹到翻边模上,进行翻边作业,实现对冲孔口沿的翻边,采用这种方式,需要在将筒体反复装夹,筒体装夹位置存在误差,导致加工精度下降以及产品的一致性降低,同时采用该方式,需要至少两副模具,设备成本高,工件流转次数高,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筒体冲孔翻边装置,它能够解决传统成型方式中筒体加工精度低、工作效率低以及成本高等缺陷。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筒体冲孔翻边装置,包括:基座;
[0005]上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所述上模座下固定冲模组件,所述冲模组件具有向下凸伸的冲孔凸模,所述冲模组件的下端设置可上下浮动的翻边凹模,所述冲孔凸模间隙配合在翻边凹模的翻边凹模孔内,所述冲孔凸模的长度大于翻边凹模孔的深度;
[0006]下模组件,所述下模组件具有横置于下模组件下方的支承臂,所述支承臂两外伸出下模组件下方空间的两端部中的第一端部通过一支座安装于基座上,所述支承臂设置可插入上翻边凹模孔内的下翻边凸模,所述下翻边凸模顶部设置供冲孔凸模插入的冲孔凹模孔,所述支承臂上设置可上下浮动的压料件,所述压料件上具有供下翻边凸模穿过的通孔;
[0007]至少两支承座,所述支承座安装于基座上,所述支承臂穿过两支承座之间的空间,所述支承座通过合模导柱与上模座连接。
[0008]所述支承臂的下方设置顶升组件,所述顶升组件具有可向下伸缩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安装用于抵靠筒体的内壁的顶块。
[0009]所述支承臂两外伸出下模组件下方空间的两端部中的第二端部与基座之间留置间隙,该留置间隙中配合一可侧向进给或退出的移动座。
[0010]所述移动座包括滑轨,所述滑轨固定在基座上,所述滑轨上安装支承块,所述支承块的下脚端上滑动配合在滑轨上,所述支承块的上端具有用于支承支承臂的滑动配合部,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固定端与基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上可直线运动的驱动端与支承块连接。
[0011]所述压料件靠近支座的一端固定朝向支承臂第一端部延伸的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的远端具有可沿第一限位件轴向调节的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挡块具有向上延伸的第一限位部。
[0012]所述压料件远离支座的一端固定背离支承臂第一端部延伸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的远端具有旋转夹紧气缸,所述旋转夹紧气缸上的驱动端与第二挡块下端的固定
部连接,所述第二挡块的具有向上延伸的第二限位部。
[0013]所述冲模组件包括固定在上模座下端的上垫板,所述上垫板的下端面固定上模板,所述上模板具有向下的安装孔,该安装孔内安装有冲孔凸模,所述上模板的下端安装翻边凹模。
[0014]所述翻边凹模上设置固定有向上延伸的第一限位销,该第一限位销顶端贯穿上模板上对应的滑动孔并伸入上垫板的容纳孔,所述容纳孔与滑动孔之间通过限位孔肩过渡,所述第一限位销伸进容纳孔的部分设置第一限位台阶,所述翻边凹模与上模板之间设置第一弹性元件,以使翻边凹模具有向下运动的趋势。
[0015]所述支承臂设置向上延伸的第二限位销,所述第二限位销向上伸入压料件内的第二阶梯孔内,所述第二限位销经过第二阶梯孔的小孔段伸入第二阶梯孔大孔段的销身设有第二限位台阶,所述支承臂与压料件之间设置第二弹性元件,以使压料件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
[0016]所述下翻边凸模的下端安装台阶,所述安装台阶通过螺钉和销钉与支承臂连接固定。
[0017]采用上述方案,有益效果如下,在开模状态下,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之间分开,将筒体经支承臂的一端套置在下模组件上,合模时,上模组件下行,其中冲孔凸模与冲孔凹模孔配合实现对筒体进行冲孔,继而上模组件继续下行,压料件与翻边凹模相抵触,开始压料以及翻边,筒体冲孔边缘被下翻边凸模顶到翻边凹模孔逐渐实现翻边作业,直至上模组件、下模组件镦死,完成翻边作业,采用该方案能够实现对周向封闭的筒体进行冲孔和翻边,能够在一个行程中实现多个工序,避免传统多工序分开对筒体加工的过程,当然也能避免传统多工序中重复定位的问题,不仅能够减少工作量,同时能够提高工件加工精度。
[0018]所述支承臂的下方设置顶升组件,所述顶升组件具有可向下伸缩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安装用于抵靠筒体的内壁的顶块,采用该结构能够在装夹筒体时候,通过顶块使筒体箍紧在压料件上,实现对筒体的装夹。
[0019]所述支承臂两外伸出下模组件下方空间的两端部中的第二端部与基座之间留置间隙,该留置间隙中配合一可侧向进给或退出的移动座,由于在冲压过程中,合模力较大,为防止支承臂出现变形,在第二端部对应设置的移动座,在装夹时候移开,便于筒体装夹,装夹完毕后,通过移动座对支承臂的第二端部进行支承,能够有效提高整个支承臂的强度和刚度,避免支承臂在合模过程中出现较大变形。
[0020]所述移动座包括滑轨,所述滑轨固定在基座上,所述滑轨上安装支承块,所述支承块的下脚端上滑动配合在滑轨上,所述支承块的上端具有用于支承支承臂的滑动配合部,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固定端与基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上可直线运动的驱动端与支承块连接,通过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支承块滑动,能够实现在装夹筒体时移动座从支承臂的第二端部下方撤离,在进行冲压时候,能够使支承块移动到期望位置,实现对支承臂的支承。
[0021]所述压料件靠近支座的一端固定朝向支承臂第一端部延伸的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的远端具有可沿第一限位件轴向调节的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挡块具有向上延伸的第一限位部,通过第一限位件的第一限位部,能够对在装夹筒体时实现对筒体的端部定位,当需要调整冲压翻边位置时候,调节第一挡块位置,实现轴向定位基准的改变。
[0022]所述压料件远离支座的一端固定背离支承臂第一端部延伸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的远端具有旋转夹紧气缸,所述旋转夹紧气缸上的驱动端与第二挡块下端的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二挡块的具有向上延伸的第二限位部,通过旋转夹紧气缸的调节,可实现对筒体靠近第二限位件的一端能够夹紧和定位,能够防止筒体在轴向上窜动。所述翻边凹模上设置固定有向上延伸的第一限位销,该第一限位销顶端贯穿上模板上对应的滑动孔并伸入上垫板的容纳孔,所述容纳孔与滑动孔之间通过限位孔肩过渡,所述第一限位销伸进容纳孔的部分设置第一限位台阶,所述翻边凹模与上模板之间设置第一弹性元件,以使翻边凹模具有向下运动的趋势,采用该结构,实现了翻边凹模的浮动结构,其中翻边凹模运动到下止点时候,第一限位销上的限位台阶与限位孔肩干涉,实现下止点的限位。
[0023]所述支承臂设置向上延伸的第二限位销,所述第二限位销向上伸入压料件内的第二阶梯孔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筒体冲孔翻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00);上模组件(200),所述上模组件(200)包括上模座(210),所述上模座(210)下固定冲模组件(220),所述冲模组件(220)具有向下凸伸的冲孔凸模(221),所述冲模组件(220)的下端设置可上下浮动的翻边凹模(222),所述冲孔凸模(221)间隙配合在翻边凹模(222)的翻边凹模孔(2221)内,所述冲孔凸模(221)的长度大于翻边凹模孔(2221)的深度;下模组件(300),所述下模组件(300)具有横置于下模组件(300)下方的支承臂(310),所述支承臂(310)两外伸出下模组件(300)下方空间的两端部中的第一端部通过一支座(340)安装于基座(100)上,所述支承臂(310)设置可插入上翻边凹模孔(2221)内的下翻边凸模(320),所述下翻边凸模(320)顶部设置供冲孔凸模(221)插入的冲孔凹模孔,所述支承臂(310)上设置可上下浮动的压料件(330),所述压料件(330)上具有供下翻边凸模穿过的通孔;至少两支承座(800),所述支承座(800)安装于基座(100)上,所述支承臂(310)穿过两支承座(800)之间的空间,所述支承座(800)通过合模导柱(400)与上模座(21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冲孔翻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臂(310)的下方设置顶升组件(500),所述顶升组件(500)具有可向下伸缩的连接杆(510),所述连接杆(510)的下端安装用于抵靠筒体(10)的内壁的顶块(5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冲孔翻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臂(310)两外伸出下模组件(300)下方空间的两端部中的第二端部与基座(100)之间留置间隙,该留置间隙中配合一可侧向进给或退出的移动座(60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筒体冲孔翻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600)包括滑轨(610),所述滑轨(610)固定在基座(100)上,所述滑轨(610)上安装支承块(620),所述支承块(620)的下脚端上滑动配合在滑轨(610)上,所述支承块(620)的上端具有用于支承支承臂(310)的滑动配合部(621),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630),所述第一驱动装置(630)的固定端与基座(10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630)上可直线运动的驱动端与支承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扬扬杨波王璟琦李凤娟
申请(专利权)人:艾瑞成都排放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