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体侧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车体侧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车辆所用的车体侧部结构通常具有设置在车体的侧部的一对侧框(side frame)、以及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设置在一对侧框之间的横梁 (cross member),且侧框上可设有角撑板(gusset)来作为补强结构。例如,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号WO 2016/163223 A1)公开将横梁设置在水平高度比侧框的上表面更低的位置,并在侧框的上表面上设有连接用的角撑板与对应于轮罩(wheel house)的角撑板。由此,虽然上述的车体侧部结构中设有用于补强的角撑板,但所述角撑板只对侧框进行补强,设置在水平高度比侧框的上表面更低的位置的横梁与侧框之间的结构强度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车体侧部结构,能够确保结构强度并提升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的负载耐抗性。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车体侧部结构,包括:侧框,设置在车体的侧部,并邻近轮罩;横梁,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以及角撑板,设置在所述轮罩的所述车辆宽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体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框,设置在车体的侧部,并邻近轮罩;横梁,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以及角撑板,设置在所述轮罩的所述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其中,所述角撑板具有前壁、后壁、以及设置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并连接所述前壁与所述后壁的侧壁,所述角撑板相对于所述侧框设置成所述前壁、所述后壁、以及所述侧壁以各自的下部连接在所述侧框的上表面,并且所述横梁连接到所述侧壁上的比所述侧壁的下部更位于上侧的部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撑板包括设置在下侧的下角撑板、以及设置在上侧的上角撑板,且所述下角撑板与所述上角撑板以所述前壁与所述侧壁相互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角撑板与所述上角撑板各自的所述后壁在对应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的端部设有凸缘,并经由所述凸缘固定到所述轮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构成为往所述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早川大贵,千野峻吾,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