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机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9197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转机台,该机台本体具有一纵向升降部及一横向滑移部,纵、横向滑移部间形成连通之旋转空间,供设有滚轮组、载台之旋转承架容设,该旋转承架一端则与套设在纵向升降部表面垂直滑轨之纵向枢轴枢接;旋转承架另一端则与套设在横向滑移部表面水平滑轨之横向枢轴枢接;俾利,启动驱动装置即可施以纵向枢轴沿垂直滑轨位移,同时以横向枢轴为中心旋转,进而达到控制回转机台上之旋转承架翻转,以利使用者组、卸旋转承架内之载台或工作件者。(*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晶面板
,尤其提供一种方便大尺寸面板承载用 之载台拆卸清洗快速之回转机台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科技技术之成熟发展,家中必备之家电产品电视机,已由 使用数十年之映像管,转由体积小(薄)、重量轻挂帅之液晶电视取而代之。液晶电视主要之影像显示,则完全仰赖液晶面板,众所周知,目前主流之 液晶面板大抵以2 6 6 0吋为主;然而,随着国人经济水平之大幅成长,6 0吋之液晶电视业已无法满足金字塔顶端之消费者,而国内电子大厂凭借着成 熟之液晶面板制程技术,更已将液晶面板推向l 0 0吋,且近期更积极制造l 0 O吋以上之超大型液晶面板,以便满足经济能力较佳之消费族群,甚至朝向 大幅降低超大型面板成本,让超大型液晶电视亦能向金字塔的中、底端延伸, 以达家家户户皆有能力购买之目标。但是,大型液晶面板如同小型面板,需经过清洗、膜镀、光阻涂布、曝光、 显影、蚀刻、光阻剥离等制造流程,其中膜镀过程中,业界系将若干片玻璃基 板,间隔插设在一旋转承架预设之载台上,再通过机台直接施力矩于旋转承架 之转动轴心,令其旋转,以利载台上之玻璃基板表面完成膜镀作业。但,上述仅通过直接施予旋转承架之转动轴心设计,则存在着以下之结构 设计缺失1、 单一轴点施以力矩,基本上会造成旋转物之转动惯性力量过大,使得 轴心驱动力较为粗重、耗能。2、 承上,单一轴点施以力矩设计,瞬间之重心变动造成驱动齿轮振动, 而影响齿轮之驱动功能。3、 旋转旋转承架以单轴式翻转后,长方形之纵向端与地面距离相当趋 近,缘是,为有利于后续装箱作业,业者克服之技术手段,则于机台上增设一 升降机构,俾利,调高翻转后之旋转承架纵向端与地面之高度,无形已增加机台之结构成本,以及复杂结构所带来之体型庞大、不易搬运等技术课题。因此,如何达到供超大型面板省力、快速插入旋转承架上之载台,以及如 何将体积庞大之载台由框体内取出、清洗过程,能更省力、快速,则是本创作 新颖性及进步性之主要诉求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改进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带动旋转承架翻转 时,可降低翻转惯性,令回转机台之旋转承架翻转较省力、省电的回转机台。本创作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纵、横向双轴式设计带动旋转承架翻转 至定点时,尚可与地面保持一顺利滑出至载台高度之回转机台。本技术提供的回转机台,主要包括一机台本体,该本体设有一纵向升 降部及一横向滑移部,纵向升降部及横向滑移部中央镂空处则形成一连通状旋 转空间,该旋转空间则供一旋转承架容设;该旋转承架一端则与套设在纵向升降部表面垂直滑轨之纵向枢轴枢接,旋转承架另一端则与套设在横向滑移部表面水平滑轨之横向枢轴枢接;俾利,驱动装置启动时带动纵向枢轴相对垂直滑 轨上、下位移,同时以横向枢轴为中心旋转,令旋转承架受纵、横向枢轴带动 下,即可以较小惯性力道达到翻转目的。至于,本创作达到上述预期目的之详细结构空间形态,将以图式及一较佳实施例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回转机台之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回转机台之纵向升降部方向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回转机台之俯视图。 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回转机台放置载台之平面示意图。 图5-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回转机台旋转作动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系有关一种回转机台,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回 转机台之载台如何省时、快速搬移、清洗技术手段进行说明,实施例仅举以液 晶面板供结构实施例叙述,实际上该回转机台亦得运用在液晶面板外之工作承 置、旋转搬移、清洗。请配合参照图l-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之回转机台,主要包括 一机台本体l 0,该本体l 0具有和地面垂直之纵向升降部1 1,以及与 地面呈水平关系之横向滑移部l 2,该纵向升降部l l及横向滑移部l 2镂空 之中央部位,则形成有相互连通之L形旋转空间1 3,以供后述之旋转承架容 置、翻转之用;又,纵向升降部l l中央镂空部位,即旋转空间两侧边杆体表面,则设有 左、右平行之垂直滑轨l 1 1,垂直滑轨l 1 l相邻之内侧边,则平行设有左、 右对称之螺杆1 1 2 ,螺杆1 1 2则透过本体1 0预设处之伺服马达态样驱动装置4 0控制启、闭及正、逆转;而,横向滑移部l 2中央镂空部位,即旋转 空间两侧边杆体表面,则设有左、右平行之水平滑轨l 2 1;纵向枢轴l 4,以可上、下滑移方式与垂直滑轨l 1 l套接,纵向枢轴l4内侧之套接部1 4 1,则与螺杆l 1 2相互结合,以利螺杆l 1 2受驱动装 置2 O启动正、逆转时,纵向枢轴l 4则透过与螺杆1 1 2结合之套接部1 41 ,令纵向枢轴1 4得沿垂直滑轨1 1 1上、下位移;另有一横向枢轴1 5 , 以可相对水平滑轨l 2 l前、后,或称左、右位移方式结合;一旋转承架2 0,系指具对称长方向端及短方向端之四边镂空框体,该旋 转承架2 Q—侧边相连接之长方向端及短方向端,内部则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滚 轮组2 1,另一侧边相连接之长方向端及短方向端则呈全面开放状,以利载台3 0由开放之短方向出入口端A,或长方向出入口端B插入,并置于滚轮组2l中央凹陷沟槽,复利用可相对旋转承架2 Q自转之滚轮组2 1,令插入之液 晶面板(图未示),以较省力、快速方式推至定点,同理,取出时亦可发挥同 样之功效;另外,为达到载台及置于载台之工作件稳固定位,而为会随旋转承 架翻转而脱出、掉落,兹于旋转承架2 O短方向出入口端A,及长方向出入口 端B预设处,至少枢设有一扣合栓A1、 Bl,以方向载台、工作件推入旋转 承架定位后,即可将扣合栓A1、 Bl关闭,以利载台、工作件之固定、防脱 功效。又,该旋转承架2 0可相对本体1 O翻转及结合方式,乃如图1、图2、 图3所示,图式乃旋转承架之常态即旋转承架设有滚轮组之长方向端与地面呈 水平状,旋转承架2 0开放状短方向出入口端A与设有滚轮组长方向端交接 处,则藉由贯穿之轴杆(图未示)与垂直滑轨l 1 l上之纵向枢轴l 4轴接、 连动,该处则定义为第一枢转部;另外旋转承架偏靠相异具出入口端A之短方 向端处,则藉由贯穿之轴杆(图未示)与水平滑轨1 2 1上之横向枢轴1 5枢 接结合,该处则定义为第一枢接部;如此,即为本技术回转机台之最佳结 构实施例叙述。至于,上述回转机台之作动方式及预期达到之结构功效,兹请配合参照第 五至七图5至图7所示首先参照图5所示,常态下即置入或取出工作件状态,长方形旋转承架l 0设有滚轮组2 l之长方向端,恰与地面保持一水平预设距离,该距离需等于 或略大于横向枢轴至具滚轮组之长、短方向端交接处斜对角长度,方可供水平 状之长方向端逆时针旋转呈垂直状,使用者则可利用该滚轮组2 1,顺利将载 台(图未示)由全面开放之短方向出入口端A推入旋转承架2 0,接着将液晶 面板等工作件置于载台表面,但图示并未绘出,复将短方向出入口端A预设处之扣合栓A 1关闭;紧接着如图6所示,藉驱动装置4 0提供动力驱动螺杆1 1 2旋转,使旋 转承架2 0之纵向枢轴1 4沿垂直滑轨1 1 l向上移动,此时,施于旋转承架 2 0纵向枢轴1 4之向上力产生,令旋转承架2 0以横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转机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台本体,该本体具有一纵向升降部及一横向滑移部,纵向升降部及横向滑移部中央则形成有连通之旋转空间,且纵、横向滑移部于旋转空间两侧设有平行之垂直滑轨及水平滑轨,纵向升降部至少一侧边之垂直滑轨相邻边,则设置一螺杆,该螺杆则供分别套设有一纵向枢轴,该纵向枢轴则经由驱动装置控制,以沿垂直滑移上、下位移;一旋转承架,系指具对称长方向端及短方向端之四边镂空框体,旋转承架内并设有若干个供载台置放之滚轮组,又,设有滚轮组之旋转承架一短方向端恰与纵向枢轴相互枢接,形成第一枢转部,旋转承架相异短方向端预设处,则与套设在水平滑轨之横向枢轴枢接,形成第二枢转部;使得当驱动装置启动带动纵向枢轴垂直滑轨上移时,旋转承架亦得以横向枢轴为中心旋转之力矩开始转动,令纵、横向两枢轴各自沿其滑轨滑移,并带动旋转承架翻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转机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台本体,该本体具有一纵向升降部及一横向滑移部,纵向升降部及横向滑移部中央则形成有连通之旋转空间,且纵、横向滑移部于旋转空间两侧设有平行之垂直滑轨及水平滑轨,纵向升降部至少一侧边之垂直滑轨相邻边,则设置一螺杆,该螺杆则供分别套设有一纵向枢轴,该纵向枢轴则经由驱动装置控制,以沿垂直滑移上、下位移;一旋转承架,系指具对称长方向端及短方向端之四边镂空框体,旋转承架内并设有若干个供载台置放之滚轮组,又,设有滚轮组之旋转承架一短方向端恰与纵向枢轴相互枢接,形成第一枢转部,旋转承架相异短方向端预设处,则与套设在水平滑轨之横向枢轴枢接,形成第二枢转部;使得当驱动装置启动带动纵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平
申请(专利权)人:三和技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