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盖梁连接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7972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隐盖梁连接构造,包括纵桥向相邻设置的纵梁和设于桥墩上的隐盖梁,相邻所述纵梁通过所述隐盖梁连接,所述隐盖梁包括围成箱式结构的盖梁钢顶板、盖梁钢底板和盖梁钢腹板,所述盖梁钢腹板设于所述盖梁钢顶板和盖梁钢底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隐盖梁连接构造,相邻所述纵梁通过所述隐盖梁实现连接,无需采用现有常规的纵梁搁置在盖梁的结构,可以充分利用桥下的净空高度,减小桥梁的布线长度,并且可以省略支座的使用,免去更换维修的麻烦。维修的麻烦。维修的麻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隐盖梁连接构造


[0001]本技术属于桥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盖梁连接构造。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为提高城市的通行效率,越来越多的城市高架桥被修建在了原有城市干道上。为减小对路面交通和周围居民的干扰,以“工厂化、装配化、绿色化、快速化”为目标的装配式桥梁正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城市高架桥中。钢板组合梁桥、钢箱梁桥是典型的预制装配式桥梁,具有工厂预制、整体吊装、施工方便快捷等优势。
[0003]传统的桥梁形式都是将数片钢板组合梁或钢箱梁(纵梁)搁置在盖梁上,纵梁与盖梁之间放置支座,纵梁与纵梁之间直接连接(如利用接缝连接)。这种结构占用的桥下空间是主梁和盖梁的高度,在相同桥梁高度的情况下,桥下净空间较少(如图1、图2对比可知)。为了增加桥下净空间,通常需要增加桥梁高度,会导致桥梁布线长度更长,增加工程造价。并且,上述结构需要利用支座,后续维修更换麻烦。因此,为充分利用桥下的净空高度,减小桥梁的布线长度,亟需研发一种无支座的隐盖梁连接构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无需采用支座、可以充分利用桥下的净空高度、减小桥梁的布线长度的隐盖梁连接构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隐盖梁连接构造,包括纵桥向相邻设置的纵梁和设于桥墩上的隐盖梁,相邻所述纵梁通过所述隐盖梁连接,所述隐盖梁包括围成箱式结构的盖梁钢顶板、盖梁钢底板和盖梁钢腹板,所述盖梁钢腹板设于所述盖梁钢顶板和盖梁钢底板之间。上述纵梁通过隐盖梁的连接方式可不限,具体优选连接方式可参见下文中提及的具体连接方式。
[0006]上述隐盖梁连接构造中,优选的,所述箱式结构内部设有多块沿纵桥向竖直设置的盖梁横隔板和多块水平设置的内腔分隔板,所述纵梁包括梁顶板、梁腹板和梁底板,所述盖梁横隔板与所述梁腹板的位置对应,所述内腔分隔板与所述梁底板的位置对应且与所述梁底板平齐设置。上述盖梁横隔板和内腔分隔板的位置与间隔布置的纵梁(如钢板组合梁或钢箱梁)保持相同即可。本技术,内腔分隔板将隐盖梁分成上下两个腔室,利用盖梁横隔板和内腔分隔板过渡可以保证纵向主梁的刚度在隐盖梁处连续,更加有利于保证桥梁结构在连接处的力学性能,桥梁结构的整体性能更优异。优选的,纵梁的梁顶板与所述盖梁钢顶板平齐设置,然后再在梁顶板与盖梁钢顶板上面铺设桥面板即可,桥面板的结构形式不限。
[0007]上述隐盖梁连接构造中,优选的,所述盖梁钢顶板向外延伸设有用于与所述梁顶板连接的第一外延钢板,所述盖梁钢腹板向外延伸设有用于与所述梁腹板连接的第二外延钢板和用于与所述梁底板连接的第三外延钢板,所述第一外延钢板与第三外延钢板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外延钢板竖直设置。本技术中,通过第一外延钢板、第二外延钢板和第三
外延钢板可以便于纵梁和隐盖梁连接,可以保证纵梁和隐盖梁连接的可靠性,保证接头处的力学性能。具体的,梁顶板和第一外延钢板连接时,具体连接形式可不限,可采用栓接、焊接或栓焊组合。同样,梁腹板和第二外延钢板、梁底板和第三外延钢板连接时,具体连接形式也可不限,可采用栓接、焊接或栓焊组合。更优选的,当纵梁为钢板组合梁时,梁顶板和第一外延钢板采用焊接,梁腹板和第二外延钢板、梁底板和第三外延钢板采用栓接。当纵梁为钢箱梁时,梁顶板和第一外延钢板采用栓接,梁腹板和第二外延钢板、梁底板和第三外延钢板采用焊接。
[0008]上述隐盖梁连接构造中,优选的,所述纵梁包括钢板组合梁,与所述钢板组合梁的梁底板相匹配的内腔分隔板的横桥向宽度k与所述钢板组合梁的梁底板的横桥向宽度相同。上述钢板组合梁为工字梁,此时控制工字梁的下翼缘板的宽度与内腔分隔板的横桥向宽度k相同,更加有利于保证刚度在接头处的连续,力学性能更优。在此种情况下,内腔分隔板还可沿盖梁钢腹板进行横桥向延伸,用于对盖梁钢腹板起到加强的作用,此延伸钢板的宽度可控制的小于横桥向宽度k。
[0009]上述隐盖梁连接构造中,优选的,所述纵梁包括钢箱梁,与所述钢箱梁的梁底板相匹配的内腔分隔板的横桥向宽度k与所述钢箱梁的梁底板的横桥向宽度相同,且与所述钢箱梁的梁底板相匹配的内腔分隔板的横桥向两侧向外设有第四外延钢板。上述钢箱梁包括单箱多室钢箱梁、多箱单室钢箱梁等,此时钢箱梁底板的宽度与内腔分隔板的横桥向宽度k相同,更加有利于保证刚度在接头处的连续,力学性能更优。在此种情况下,内腔分隔板横桥向两侧向外设有第四外延钢板起到补强作用,更有利于保证结构强度。
[0010]上述隐盖梁连接构造中,优选的,所述桥墩位于所述隐盖梁中部,所述盖梁钢底板上设有后浇混凝土层,所述桥墩位于所述后浇混凝土层下方,所述盖梁钢底板上设有多个向所述后浇混凝土层中延伸的剪力连接件。上述剪力连接件可采用栓钉,栓钉在钢厂时可预先焊接在盖梁钢底板上,有利于保证盖梁钢底板与后浇混凝土层的连接牢固,形成钢

混组合结构。后浇混凝土层的厚度需通过计算得到,以增加盖梁的抗弯承压能力。上述隐盖梁采用大悬臂结构,盖梁钢顶板受拉,盖梁钢底板受压,通过设置后浇混凝土层,可充分利用钢材的抗拉性能,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增加钢材的受压能力,这样可以减薄盖梁钢底板的厚度,节约钢材。
[0011]上述隐盖梁连接构造中,优选的,所述桥墩位于所述隐盖梁横桥向两端,所述隐盖梁中设有后浇混凝土层,所述后浇混凝土层包括位于所述隐盖梁横桥向两端的第一填充层与位于所述第一填充层之间的第二填充层,所述第二填充层位于所述隐盖梁的中上部,所述第二填充层下方设有加强钢板,所述隐盖梁两端的内壁、所述盖梁钢顶板及所述加强钢板上均设有多个向所述后浇混凝土层中延伸的剪力连接件。上述剪力连接件可采用栓钉,栓钉在钢厂时可预先焊接在各钢板上,有利于保证各钢板与后浇混凝土层的连接牢固,形成钢

混组合结构。本技术中,隐盖梁中的混凝土不限于浇筑在盖梁钢底板上,当需要隐盖梁跨路口,增大跨径时,此时隐盖梁顶部受压、底部受拉,也可以将混凝土浇筑在盖梁的顶部腔室,形成组合结构。后浇混凝土层的厚度需通过计算得到,以增加盖梁的抗弯承压能力,减小盖梁钢顶板的钢材厚度,节约钢材。本技术中,第一填充层与第二填充层之间可设置斜坡过渡面,有利于盖梁截面刚度连续变化。
[0012]上述隐盖梁连接构造中,优选的,与所述桥墩连接处的所述盖梁钢底板的下方设
有支座垫板,与所述桥墩连接处的所述盖梁钢底板的上方设有沿纵桥向竖直设置的支撑隔板和多道沿横桥向竖直设置的支撑加劲肋。上述支承隔板的板厚优选的大于盖梁横隔板,支承隔板上设置数道支承加劲肋,可满足支座位置局部承压的要求。
[0013]上述隐盖梁连接构造中,优选的,所述盖梁钢顶板上设有多根向下延伸的、横桥向设置的顶板加劲肋,所述盖梁钢底板上设有多根向上延伸的、横桥向设置的底板加劲肋,所述盖梁钢腹板上设有水平方向的腹板横向加劲肋和多根竖直方向的腹板竖向加劲肋,所述腹板横向加劲肋沿横桥向通长设置,多根所述腹板竖向加劲肋沿横桥向间隔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盖梁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桥向相邻设置的纵梁(14)和设于桥墩(13)上的隐盖梁,相邻所述纵梁(14)通过所述隐盖梁连接,所述隐盖梁包括围成箱式结构的盖梁钢顶板(1)、盖梁钢底板(2)和盖梁钢腹板(3),所述盖梁钢腹板(3)设于所述盖梁钢顶板(1)和盖梁钢底板(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盖梁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式结构内部设有多块沿纵桥向竖直设置的盖梁横隔板(5)和多块水平设置的内腔分隔板(6),所述纵梁(14)包括梁顶板(141)、梁腹板(143)和梁底板(142),所述盖梁横隔板(5)与所述梁腹板(143)的位置对应,所述内腔分隔板(6)与所述梁底板(142)的位置对应且与所述梁底板(142)平齐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盖梁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梁钢顶板(1)向外延伸设有用于与所述梁顶板(141)连接的第一外延钢板(15),所述盖梁钢腹板(3)向外延伸设有用于与所述梁腹板(143)连接的第二外延钢板(16)和用于与所述梁底板(142)连接的第三外延钢板(17),所述第一外延钢板(15)与第三外延钢板(17)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外延钢板(16)竖直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盖梁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14)包括钢板组合梁,与所述钢板组合梁的梁底板(142)相匹配的内腔分隔板(6)的横桥向宽度k与所述钢板组合梁的梁底板(142)的横桥向宽度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盖梁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14)包括钢箱梁,与所述钢箱梁的梁底板(142)相匹配的内腔分隔板(6)的横桥向宽度k与所述钢箱梁的梁底板(142)的横桥向宽度相同,且与所述钢箱梁的梁底板(142)相匹配的内腔分隔板(6)的横桥向两侧向外设有第四外延钢板(18)。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隐盖梁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墩(13)位于所述隐盖梁中部,所述盖梁钢底板(2)上设有后浇混凝土层(11),所述桥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江辉王卿张铭贺耀北周旋陈亮曹赟干向建军李瑜李文武刘榕王甜崔剑峰罗强徐自然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