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高架桥梁的立体交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7668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高架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高架桥梁的立体交通装置,针对现有的高架桥在使用时,一旦出现车祸和意外,救护车很难及时到达车祸地点,进而难以快速及时对患者进行救援,很容易错过救援时机,同时进行检修,费时费力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分别滑动设置在桥体底部两侧的两个监视箱,所述监视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支撑板和两个第二支撑板,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救援组件可以快速将医护人员移动至桥体上,并且可以将病人快速移动至救护车上,通过监测组件可以使得工作人员跟随装置一起移动,实现快速监测桥体底部破损情况的功能,装置在移动时,还可以利用弧形板和抹布对护栏进行擦拭。用弧形板和抹布对护栏进行擦拭。用弧形板和抹布对护栏进行擦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高架桥梁的立体交通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架桥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高架桥梁的立体交通装置一种基于高架桥梁的立体交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高架桥,一种桥梁,一般是指跨越深沟峡谷以代替高路堤的桥梁,以及在城市桥梁中跨越道路的桥梁,由高支撑的塔或支柱支撑。
[0003]现有的高架桥在使用时,一旦出现车祸和意外,救护车很难及时到达车祸地点,进而难以快速及时对患者进行救援,很容易错过救援时机,同时在日常检修时,需要工人借助检修车辆提升至高架桥梁下方,进行检修,费时费力,所以我们提出一种基于高架桥梁的立体交通装置,用以解决上述所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高架桥在使用时,一旦出现车祸和意外,救护车很难及时到达车祸地点,进而难以快速及时对患者进行救援,很容易错过救援时机,同时进行检修,费时费力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高架桥梁的立体交通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基于高架桥梁的立体交通装置,包括分别滑动设置在桥体底部两侧的两个监视箱,所述监视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支撑板和两个第二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和两个第二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放置箱,所述桥体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护栏,所述放置箱与护栏位于同一高度,所述放置箱靠近桥体的一侧铰接有箱门,所述放置箱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救援的救援组件,所述监视箱的内部设置有用于监测桥体底部破损情况的监测组件,所述监视箱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驱动监视箱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桥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滑轨,所述监视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和滑轨滑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救援组件包括设置在放置箱顶部内壁的卷扬机,所述卷扬机上通过钢缆吊设有提升顶板,所述提升顶板的下方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提升底板,所述提升底板上放置有病床,所述病床的底部四角均设置有床腿,所述床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行进轮,所述提升底板贯穿放置箱的底部,所述箱门靠近放置箱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搭扣,用于对患者进行救援,同时可以利用病床快速移动患者。
[0008]优选的,所述监测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监视箱底部内壁的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一端贯穿监视箱的一侧,所述监视箱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矩形框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推动块,所述电动推杆的活塞杆与推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监视箱的一侧设置有玻璃窗,可以实现监测桥体底部的破损情况。
[0009]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监视箱顶部对称设置的两个转轴,所述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转轴的外壁固定套设有第二齿轮,两个所述第二齿轮
相啮合,所述滑轨的两侧均设置有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齿条,所述监视箱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监视箱并与其中一个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用于驱动装置移动,便于快速将装置移动至车祸地点,进行救援。
[0010]优选的,所述提升底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控制块,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凸块,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和提升底板的底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弹簧,所述控制块的顶部贯穿提升底板并延伸至提升底板的上方,所述提升底板的顶部开设有四个与行进轮配合使用的凹槽,所述凸块的顶部延伸至凹槽的内部,用于保证病床的稳定性,避免病床晃动。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角度为45度,保证装置的稳定性。
[0012]优选的,所述放置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底部设置有可拆卸的抹布,可以用于擦拭护栏,降低工人的工作量。
[0013]优选的,所述凹槽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三角块,便于移动病床。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如遇到桥体上出现车祸或其他意外情况时,可能出现交通堵塞,救护车无法快速到达患者位置,进行救援,由于桥体的下方道路未发生车祸,救护车可以快速移动至车祸地点桥体的下方;
[0016]2、此时,启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带动其中一个转轴转动,该转轴带动套装在其外壁的第二齿轮转动,进而带动另一个第二齿轮转动,再带动另一个转轴转动,最终带动两个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与齿条啮合,此时第一齿轮沿着齿条在桥体的底部横向移动,将装置移动至车祸地点;
[0017]3、再启动卷扬机,卷扬机将提升底板、病床和提升顶板竖直向下吊至地面,医护人员可以登上提升底板,再次启动卷扬机,将医护人员和病床一起吊至放置箱的内部,医护人员可从放置箱的内部打开搭扣,移动至桥体上,将患者运至病床上,关上箱门,再次启动卷扬机,将患者和医护人员吊至地面;
[0018]4、当需要将病床和患者一起运送至救护车上时,用脚向下踩塔控制块,控制块带动连接板竖直向下移动,连接板带动凸块竖直向下移动,此时可以利用三角块快速的将行进轮从凹槽内移出,便于移动患者;
[0019]5、在平常使用时,监测人员可以通过卷扬机将提升底板上升至监视箱的一侧,此时启动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活塞杆带动推动块横向移动,推动块带动矩形框架横向移动并将矩形框架推出至监视箱的外部,此时监测人员可以通过矩形框架侧面的通孔进入矩形框架内部,并再次启动电动推杆,将装置和人员一起收回监视箱的内部,监测人员可以通过玻璃窗观察桥体的底部,便于了解桥体的破损情况,便于及时维修,同时弧形板和抹布可以对护栏进行擦拭。
[0020]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救援组件可以快速将医护人员移动至桥体上,并且可以将病人快速移动至救护车上,通过监测组件可以使得工作人员跟随装置一起移动,实现快速监测桥体底部破损情况的功能,装置在移动时,还可以利用弧形板和抹布对护栏进行擦拭,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高架桥梁的立体交通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放置箱和监视箱的三维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监视箱的三维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矩形框架伸出监视箱时的三维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放置箱的三维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提升底板和病床的三维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提升底板的三维剖视图。
[0028]图中:1、桥体;2、护栏;3、监视箱;4、玻璃窗;5、放置箱;6、滑块;7、滑轨;8、第一支撑板;9、第二支撑板;10、弧形板;11、箱门;12、齿条;13、第一齿轮;14、转轴;15、第二齿轮;16、伺服电机;17、矩形框架;18、推动块;19、电动推杆;20、卷扬机;21、提升顶板;22、提升底板;23、病床;24、搭扣;25、凹槽;26、三角块;27、控制块;28、床腿;29、行进轮;30、弹簧;31、连接板;32、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高架桥梁的立体交通装置,包括分别滑动设置在桥体(1)底部两侧的两个监视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监视箱(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支撑板(8)和两个第二支撑板(9),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8)和两个第二支撑板(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放置箱(5),所述桥体(1)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护栏(2),所述放置箱(5)与护栏(2)位于同一高度,所述放置箱(5)靠近桥体(1)的一侧铰接有箱门(11),所述放置箱(5)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救援的救援组件,所述监视箱(3)的内部设置有用于监测桥体(1)底部破损情况的监测组件,所述监视箱(3)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驱动监视箱(3)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桥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滑轨(7),所述监视箱(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块(6),所述滑块(6)和滑轨(7)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高架桥梁的立体交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组件包括设置在放置箱(5)顶部内壁的卷扬机(20),所述卷扬机(20)上通过钢缆吊设有提升顶板(21),所述提升顶板(21)的下方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提升底板(22),所述提升底板(22)上放置有病床(23),所述病床(23)的底部四角均设置有床腿(28),所述床腿(2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行进轮(29),所述提升底板(22)贯穿放置箱(5)的底部,所述箱门(11)靠近放置箱(5)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搭扣(2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高架桥梁的立体交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监视箱(3)底部内壁的矩形框架(17),所述矩形框架(17)的一端贯穿监视箱(3)的一侧,所述监视箱(3)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19),所述矩形框架(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推动块(18),所述电动推杆(19)的活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炼项世芳
申请(专利权)人: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