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排两向可调整散热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6642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排两向可调整散热模组,用以排出一电源供应器工作时产生的部分热量,其包括:一框架,位于电源供应器的一侧且设有一电插槽;及一风扇,具有一本体、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其中风扇以插拔方式嵌入框架,当第一连接器与框架的电插槽形成电连接时,风扇按第一方向运转,而当第二连接器与框架的电插槽形成电连接时,风扇按第二方向运转。(*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吸排两向可调整散热模组,特别是一种应用于电源供应器的吸排两向可调整散热模组。电源供应器(Power supply module)普遍用于通讯设备、个人电脑、工作站(workstation)、伺服器(server)等电器设备,用以提供经转换(converting)或整流(rectifying)的电压。电源供应器操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一旦过热就很容易造成系统的死机,使得操作上不稳定,因此,良好的散热可使电源供应器操作更稳定,并且亦有助于延长其寿命。为了避免过热情形发生,电源供应器通常都会配置一台风扇,以便对系统散热,风扇的散热方式通常有二种,即(一)吸引外界冷气,或(二)排出内部的热气。至于选择吸引或排出方向的考虑点之一为电源供应器在通讯设备、个人电脑、工作站或伺服器等电器设备的机壳内的配置情形,在附图说明图1(a)中,电源供应器20的风扇21设在紧邻电器设备10的机壳背侧11,电源供应器20的散热方式用风扇21将热气A1排出电器设备10的机壳背侧11外。在图1(b)中,电源供应器20的风扇21设在电器设备10的机壳内部12,电源供应器20的散热方式利用风扇21吸引外界冷气A2进入机壳内部12,以强制对流(forcedconvection)带走电源供应器20内部的热量或进行热交换来冷却电源供应器20后,再由机壳背侧11排出。上述二种方式由于风扇21预先固定在电源供应器20上,故风扇21欲进行吸入或排出的单一动作已预先决定,因此消费者必须先考虑电源供应器20在电器设备10的配置,选购上述二种电源供应器20之一。其次,对制造者而言,虽然组装上述二种电源供应器20所需的元件几乎相同,但是在市场上销售时,两种电源供应器各需组装的数量便遇到难以预先决定的难题。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提出一更具组装弹性的散热模组,使用者可轻易地通过变换风扇的位置,达到吸入冷气或排出热气的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吸排两向可调整散热模组,用以排出一电源供应器工作时产生的部分热量,其包括一框架,位于所述电源供应器的一侧且设有一电插槽;及一风扇,具有一本体、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其中所述风扇以插拔方式嵌入所述框架,当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框架的电插槽形成电连接时,所述风扇按第一方向运转,且当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框架的电插槽形成电连接时,所述风扇按第二方向运转。如所述的散热模组,所述第一方向是用来将所述部分热量排出的方向。如所述的散热模组,所述第二方向是用来吸入外界冷气的方向。如所述的散热模组,其中所述风扇进一步设有一电路板,用以承载所述第一连接器及所述第二连接器。如所述的散热模组,其中所述电路板设至少二个孔口。如所述的散热模组,其中对应于所述电路板的孔口以至少二个螺丝,使所述电路板固定于所述风扇。如所述的散热模组,其中所述框架进一步设有至少一卡勾。如所述的散热模组,其中对应于所述卡勾,所述风扇进一步设有一卡槽。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以更深入地理解本技术。附图中图1(a)表示现有电源供应器的风扇设在电器设备中的配置情形示意图;图1(b)表示现有电源供应器的风扇设在电器设备中的另一种配置情形示意图;图2(a)表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应用于电源供应器的吸排两向可调整散热模组的立体分解图;图2(b)表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应用于电源供应器的吸排两向可调整散热模组的立体分解图;图3表示本技术吸排两向可调整散热模组的风扇插入/抽出框架的示意图;图4表示本技术吸排两向可调整散热模组的风扇的侧视图。图2(a)、(b)分别为本技术第一及第二较佳实施例吸排两向可调整散热模组的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该散热模组主要包含框架31及风扇32。框架31位于电源供应器30的一侧,且内部设有一电插槽311(参阅图3)。风扇32具有本体320、第一连接器321及第二连接器322,其中风扇32以插拔方式嵌入框架31。当第一连接器321与框架31的电插槽311形成电连接时,风扇32按第一方向运转,以便将电源供应器30的部分热量排出(如箭头B1方向);而当第二连接器322与框架31的电插槽311形成电连接时(即风扇32旋转180度),则风扇32按第二方向运转,以便吸入外界空气(如箭头B2方向)。如图3及图4所示,风扇32的一侧面设有一电路板33,用以承载第一连接器321及第二连接器322,且电路板33设二个孔口(未显示),对应于所述二个孔口以二个螺丝341、342将电路板33固定于风扇32上。当然,为了有效地把风扇32定位于框架上31,框架可进一步设至少一卡勾312,且对应于卡勾312,风扇进一步设卡槽325、326。本技术的框架315的电插槽311及电路板33的电路配置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赘述。综上所述,现有电源供应器的风扇直接连接于其一侧,风扇欲进行吸入或排出的单一动作已预先决定,故使用时无弹性;本技术散热模组的风扇置入框架中,只要将风扇本体旋转180度即可改变气流方向,故本技术的散热模组可根据电源供应器在电器设备机壳内的配置而调整风扇为吸入冷气或排出热气。此外,本技术散热模组的风扇与框架利用电插槽与第一连接器或第二连接器形成电连接,此种组装方式相当简单。因此,本技术所提供的模组具有空间配置弹性及组装简单的优点,并可免除现有技艺中遇到的缺点,实为一新颖、进步及实用的创作。尽管以上具体说明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技术范围的前提下,能做出各种改变和改进,所有这些亦应包含在本技术的范围内。标号说明10电器设备11机壳背侧12机壳内部20电源供应器21风扇A1热气A2冷气30电源供应器31框架311电插槽312卡勾32风扇320风扇本体321第一连接器322第二连接器325卡槽326卡槽33电路板341螺丝342螺丝B1热量排出方向B2吸入外界冷气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排两向可调整散热模组,用以排出电源供应器工作时产生的部分热量,其包括: 一框架,位于电源供应器的一侧且设有一电插槽;及 一风扇,具有一本体、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其中所述风扇以插拔方式嵌入所述框架,当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框架的电插槽形成电连接时,所述风扇按第一方向运转,而当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框架的电插槽形成电连接时,所述风扇按第二方向运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排两向可调整散热模组,用以排出电源供应器工作时产生的部分热量,其包括一框架,位于电源供应器的一侧且设有一电插槽;及一风扇,具有一本体、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其中所述风扇以插拔方式嵌入所述框架,当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框架的电插槽形成电连接时,所述风扇按第一方向运转,而当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框架的电插槽形成电连接时,所述风扇按第二方向运转。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是将所述部分热量排出的方向。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创焕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