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开合模结构及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开合模结构及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在模具完成注塑后的开模过程中,对于结构复杂或体型较大的塑件制品,通常需要在模架上完成多次开模动作,并且开模的距离根据产品限制而需要准确固定,才能顺利的取出产品,从而完成整个生产流程。
[0003]需要完成多次的模架固定距离打开,就需要限制模具在打开时的行程距离,但现有开合模技术主要靠常规的标准件结构改造,存在运行不平稳,容易发生震动,行程难控制,零件易于磨损,加工工艺复杂,占用空间大和成本高等特点,不仅影响了模具整体性能,也很难稳定连续性的投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合模结构及注塑模具,解决了现有开合模技术存在运行不平稳、行程难控制及加工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的开合模结构,包括固定组件、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合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组件、动模固定块和定距拉板,其中,所述固定组件、所述动模固定块和所述定距拉板分别设置在注塑模具的定模板、动模板和模脚上,所述动模固定块上设置有移动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上设置有用于导向所述移动组件的限位导向槽,所述定距拉板推动所述动模板朝靠近所述定模板方向运动过程中,所述移动组件能在所述限位导向槽的作用下移动而与所述定距拉板配合以形成卡接以实现所述模脚与所述动模板的固连;所述定距拉板朝远离所述定模板方向运动时所述移动组件能在所述限位导向槽的导向下解除所述移动组件与所述定距拉板的连接,从而使所述模脚脱离所述动模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合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定模固定块和定距固定板,所述定模固定块设置于所述注塑模具的定模板上,所述定距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定模固定块上且通过所述定模固定块与所述定模板相连接,所述定距固定板上朝向所述定模固定块的一面设置有所述限位导向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合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导向槽包括沿合模方向依次设置的导向段和限位段,所述导向段与所述限位段相连接且所述导向段沿垂直于合模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限位段沿垂直于合模方向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合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段与所述限位段的连接处为圆滑过渡。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合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固定块包括定模固定底板和凸块,两个所述凸块间隔设置在所述定模固定底板上且两个所述凸块之间形成有允许所述定距拉板插入的第一插槽;所述定距固定板的两侧通过所述定模固定底板与所述定模板相连接,两个所述凸块位于所述限位导向槽的限位段内。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合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板、所述定模固定块和所述定距固定板三者之间通过螺钉的方式形成可拆卸连接,且三者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贯通的销孔,所述销孔内设置有定位销。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合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限位轴和两个滑轮,所述动模固定块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滑轮的安装槽且两个所述滑轮之间形成有允许所述定距拉板穿过的空间,所述滑轮与所述动模固定块之间通过所述限位轴连接且所述滑轮能沿垂直于开合模方向移动,所述定距拉板沿开合模方向的两侧各设有一与所述滑轮配合的卡槽,两个所述滑轮能在所述限位导向槽的作用下相向运动而卡入所述卡槽内。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合模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亮,翁卫军,王云飞,林水福,孙锡武,杨雨彤,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