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动链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2894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从动链轮与输送链啮合时噪音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从动链轮,包括外轮环和圆形的支撑板二,支撑板二与外轮环同轴且与外轮环的内圆周面固定连接,支撑板二的几何中心与外轮环的几何中心重合,支撑板二上设置有与外轮环同轴的轴孔,外轮环的外圆周面上设有链片槽,链片槽为环形且沿外轮环的周向设置,链片槽的径向截面为圆弧形,链片槽的直径和与之相配合的输送链的链片的外圆周直径相适配,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噪音较小,传动过程中不会产生金属碎屑,不会因金属碎屑造成物料污染。造成物料污染。造成物料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从动链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传动构件,特别涉及一种从动链轮。

技术介绍

[0002]管链式输送机是输送粉状、小颗粒状及小块状等散状物料的连续输送设备,在密闭管道内,以链片为传动构件带动物料沿管道运动,链片常采用塑料、尼龙等材料制成,为了使链片在管道中移动,一般的输送链是由链片固定在首尾相连的环链上形成,环链是由竖向的链环和横向的链环交替设置、环环相扣组成的,输送链由至少一个主动链轮和至少一个从动链轮与输送链啮合撑起输送链,利用主动链轮的转动驱动输送链循环移动。其中与输送链适配的从动链轮有两种常见形式,第一种链轮,其外圆周上设置有多个端部比根部细的轮齿,使端部较细,在啮合时轮齿的细端部插入横向链节的环内,由轮齿与横向链节啮合传动;第二种链轮,在其每个轮齿的径向端面上沿链轮周向开设槽,在每个轮齿上形成分槽,各分槽为两端宽、中间窄的槽,槽的较窄处的槽宽小于链环的宽度,啮合时竖向链节竖着卡入槽的中间较窄处,横向链节横着卡入此槽较宽处,横向链节无法通过此槽中间较窄处,因此通过其端部的圆弧与槽较宽之处配合形成啮合;这两种链轮与环链啮合时,都是轮齿与环链直接接触,由于链轮与环链通常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因此在传动时金属制的链轮与金属制环链之间磕碰、摩擦产生的噪音较大,链轮轮齿与环链相互摩擦、研磨容易产生金属粉末,污染输送的物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从动链轮与输送链啮合时噪音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从动链轮。
[000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r/>[0005]一种从动链轮,包括外轮环和圆形的支撑板二,所述支撑板二与外轮环同轴且与外轮环的内圆周面固定连接,支撑板二的几何中心与外轮环的几何中心重合,支撑板二上设置有与外轮环同轴的轴孔,外轮环的外圆周面上设有链片槽,所述链片槽为环形且沿外轮环的周向设置,链片槽的径向截面为圆弧形,所述链片槽的直径和与之相配合的输送链的链片的外圆周直径相适配。
[0006]较佳的,支撑板二上固定设置有与外轮环同轴的圆柱形的轴台,所述轴孔开设在轴台上。
[0007]较佳的,外轮环两侧的轴向端面上均设置有出料槽,所述出料槽贯穿外轮环的内、外圆周壁与链片槽连通,支撑板二的轴向端面上固定设置有与出料槽数量一致的导料沿,导料沿与出料槽一一对应,导料沿为弧形,导料沿远离支撑板二的端面与外轮环的轴向端面平齐,导料沿的一端与轴台的外圆周面相切,另一端与外轮环固定连接且位置靠近对应出料槽,出料槽位于对应的导料沿弧形外凸的一侧。
[0008]较佳的,外轮环的每个轴向端面上至少有两个出料槽,且处于同一轴向端面上的
出料槽以轴孔为中心均匀的圆周分布;处于支撑板二同一侧的各导料沿关于轴孔中心对称。
[0009]较佳的,支撑板二两侧的出料槽关于支撑板二镜像对称,支撑板二两侧的导料沿关于支撑板二镜像对称。
[0010]较佳的,支撑板二上开设有去重孔。
[0011]较佳的,位于支撑板二同侧的任意相邻两个导料沿之间均设置有一个去重孔,所述去重孔为圆角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三条边均为弧形,且分别与相邻的外轮环边缘或导料沿平行。
[0012]较佳的,导料沿与外轮环之间、导料沿与轴台之间、外轮环与支撑板二之间以及导料沿与支撑板二之间的连接处均通过圆角结构过渡。
[0013]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的从动链轮,包括外轮环和圆形的支撑板二,支撑板二与外轮环同轴且与外轮环的内圆周面固定连接。外轮环的外圆周面上设有链片槽,链片槽为环形且沿外轮环的周向设置,链片槽的径向截面是与链片外圆周相适配的圆弧形。在使用时,输送链绕在外轮环上,在从动链轮与输送链配合传动过程中,链片沿外轮环的切向接近外轮环直至与链片槽槽壁接触,传动时通过链片与链片槽槽壁之间的摩擦力带动从动链轮转动,在此过程中由链片支撑环链,由从动链轮支撑链片,使环链始终不与从动链轮接触,二者之间不会相互造成磨损;由于链片沿外轮环的切向与外轮环接触,链片与外轮环之间碰撞较为轻柔,且链片常采用塑料、尼龙等相对较软的材料,因此输送链与从动链轮接触所产生的噪音相对较小;由于从动链轮与环链没有接触,因此传动过程中不会产生金属碎屑,不会因金属碎屑造成物料污染。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从动链轮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从动链轮与输送链啮合时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从动链轮与链轮盒位置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其中从动链轮与输送链啮合;
[0018]图4是本技术的链轮盒与输送管的连接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10、输送链;13、链片;30、从动链轮;31、外轮环;32、支撑板二;33、链片槽;34、出料槽;35、导料沿;36、去重孔;37、轴台;38、轴孔;40、输送管;
[0020]50、链轮盒;51、轮体容纳部;52、链体容纳部;53、连接部;531、主体部分;532、半管部分;54、盒体一;55、盒体二;56、连接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0022]一种从动链轮,如图1所示,包括外轮环31和圆形的支撑板二32,支撑板二32与外轮环31同轴且与外轮环31的内圆周面固定连接。支撑板二32的几何中心与外轮环31的几何中心重合。外轮环31的外圆周面上沿外轮环的圆周设有链片槽33,链片槽33的径向截面为
圆弧形,链片槽33的圆弧直径与与之相配合的输送链的链片13的直径相适配,链片13位于链片槽33内二者之间通过摩擦传动配合连接。在使用时,如图2所示,输送链10绕在外轮环31上,在从动链轮30与输送链10配合传动过程中,链片13沿外轮环31的切向接近外轮环31直至与链片槽33槽壁接触,传动时通过链片13与链片槽33槽壁之间的摩擦力带动从动链轮30转动,在此过程中由链片13支撑环链,由从动链轮30支撑链片13,使环链始终不与从动链轮30接触,二者之间不会相互造成磨损;由于链片13沿外轮环31的切向与外轮环接触,链片13与外轮环31之间碰撞较为轻柔,且链片13常采用塑料、尼龙等相对较软的材料,因此输送链10与从动链轮30接触所产生的噪音相对较小;由于从动链轮30与环链没有接触,因此传动过程中不会产生金属碎屑,不会因金属碎屑造成物料污染。支撑板二32的中心设置有用于连接转轴的轴孔38,轴孔38与外轮环31同轴,支撑板二32上最好固定设置有与外轮环31同轴的圆柱形的轴台37,轴孔38开设在轴台37上,这样轴孔38的长度不受支撑板二32厚度的限制,可以在保证轴孔38长度的同时减小支撑板二32的厚度,有助于减轻从动链轮30的重量。
[0023]由于上述从动链轮没有轮齿,在与输送链配合使用时,没有轮齿这种会伸入相邻链片之间的物料输送的结构,因此可以在从动链轮与输送链配合处设置容纳从动链轮30的链轮盒80将啮合处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从动链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轮环(31)和圆形的支撑板二(32),所述支撑板二(32)与外轮环(31)同轴且与外轮环(31)的内圆周面固定连接,支撑板二(32)的几何中心与外轮环(31)的几何中心重合,支撑板二(32)上设置有与外轮环(31)同轴的轴孔(38),外轮环(31)的外圆周面上设有链片槽(33),所述链片槽(33)为环形且沿外轮环(31)的周向设置,链片槽(33)的径向截面为圆弧形,所述链片槽(33)的直径和与之相配合的输送链的链片(13)的外圆周直径相适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动链轮,其特征在于:支撑板二(32)上固定设置有与外轮环(31)同轴的圆柱形的轴台(37),所述轴孔(38)开设在轴台(37)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从动链轮,其特征在于:外轮环(31)两侧的轴向端面上均设置有出料槽(34),所述出料槽(34)贯穿外轮环(31)的内、外圆周壁与链片槽(33)连通,支撑板二(32)的轴向端面上固定设置有与出料槽(34)数量一致的导料沿(35),导料沿(35)与出料槽(34)一一对应,导料沿(35)为弧形,导料沿(35)远离支撑板二(32)的端面与外轮环(31)的轴向端面平齐,导料沿(35)的一端与轴台(37)的外圆周面相切,另一端与外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昆王军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海洋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