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式多级联动的空化器可调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2123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动式多级联动的空化器可调结构,包括航行体,所述航行体的前端可分离连接有整流罩,所述整流罩内安装有空化器,所述空化器包括空化器主体和多个空化器片体,多个所述空化器片体围绕所述空化器主体的轴线均匀分布,且所述空化器片体与所述空化器主体的外沿铰接,所有所述空化器片体围绕所述空化器片体与所述空化器主体的铰接点转动一定角度后与所述空化器主体形成一个完整圆盘;所述空化器主体通过缓冲装置与所述航行体的前端连接;每个所述空化器片体均通过联动伸缩结构与所述航行体的前端连接。空化器主体和空化器片体在联动伸缩结构的作用下可以形成小的超空泡和大的超空泡,能够满足航行体的航速变化。化。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动式多级联动的空化器可调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航行体所用空化器
,具体而言是一种气动式多级联动的空化器可调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水下无人装备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可以规避雷达侦测或者具有超机动发射的空射水下鱼雷、射弹或者航行体等装备,这些装置也必将在未来的战争中起到关键作用。但目前此类空射高速跨介质运动的装置面临一些技术难题,首先使入水冲击带来的短时过载问题,巨大的冲击加速度会破坏内部仪器和外部结构;然后是如何维持航行体的超空泡航行的问题;还有是如何在追踪目标的过程中规避危险目标或者有效变更航行方向以追踪复杂运动的目标的问题。此外,航行体入水以后,为了维持其较低的航行阻力,需要尽量做到超空泡航行,因此,水下航行体前段一般需要安装空化器。当航行体面临复杂的水域环境以及后续动力不足时,传统的空化器空化作用有限,在航行体动力逐步衰减的过程中,空化作用也会减弱。现有的空化器的尺寸不能根据航行体的航速进行调节,如果空化器的尺寸过小,其产生的超空泡过小,航行体结构不能完全被超空泡包裹,其水下航行阻力就会从空气阻力变成水阻力,使得其阻力大大增加,进一步减低其航程。但是如果空化器结构过大的话,其产生的阻力也会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根据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气动式多级联动的空化器可调结构。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0005]一种气动式多级联动的空化器可调结构,包括航行体,所述航行体的前端可分离连接有整流罩,所述整流罩内安装有空化器,所述空化器包括空化器主体和多个空化器片体,多个所述空化器片体围绕所述空化器主体的轴线均匀分布,且所述空化器片体与所述空化器主体的外沿铰接,所有所述空化器片体围绕所述空化器片体与所述空化器主体的铰接点转动一定角度后与所述空化器主体形成一个完整圆盘;所述空化器主体通过缓冲装置与所述航行体的前端连接;每个所述空化器片体均通过联动伸缩结构与所述航行体的前端连接;
[0006]所述缓冲装置用于缓冲所述航行体入水后,所述航行体与水之间的作用力;所述联动伸缩结构用于驱动所述空化器片体围绕所述铰接点转动,还用于所述航行体入水后,缓冲航行体与水之间的作用力。
[0007]航行体入水后,整流罩与航行体分离,在分离过程中以及分离后,缓冲装置和联动伸缩结构均能对入水过程中的载荷进行缓冲卸载,可以根据航行体的航行速度,选择产生超空泡的大小,通过调整联动伸缩结构,使空化器片体转动,进而使空化器片体和空化器主体在同一平面内,形成一个完整圆盘,进而扩大超空泡。为了方便相临两个空化器片体在运动过程中部互相干涉,可以采用错位式转动。也可以在使用过程中单独调节某一个空化器
片体的位置,进而实现航行体的转向,可以使其追踪复杂目标或者规避目标的防御系统。
[0008]所述航行体的前端固定有阻尼器安装座,所述缓冲装置和所述联动伸缩结构靠近所述阻尼器安装座的一端与所述阻尼器安装座连接;通过阻尼器安装座可以避免缓冲装置和联动伸缩结构直接与航行体的头部连接,防止破坏航行体。
[0009]所述联动伸缩结构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第三液压缸;
[0010]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空化器片体铰接;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安装端铰接,所述第二气缸的安装端与阻尼器基座铰接;所述第三液压缸的安装端与所述阻尼器基座铰接,所述第三液压缸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的缸体侧壁铰接。通过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第三液压缸的联动可以实现空化器片体的转动,同时因为采用了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的原因还可以使调节范围更大。
[0011]所述航行体内设有储气罐;
[0012]所述第一气缸包括第一缸体,所述第一缸体内设有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前端穿出所述第一缸体与所述空化器片体铰接,所述第一活塞杆后端安装有与所述第一缸体相配合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一缸体后端之间的部分形成第一气腔,第一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腔连通,且所述第一软管内安装有第一通气阀门,所述第一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气罐连通;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一缸体前端之间的部分设有套设在所述第一活塞杆上的第一压弹簧;
[0013]所述第二气缸包括第二缸体,所述第二缸体内设有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前端穿出所述第二缸体与所述第一缸体的后端铰接,所述第二活塞杆后端安装有与所述第二缸体相配合的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第二缸体后端之间的部分形成第二气腔,第二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腔连通,所述第二软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通气阀门所述储气罐连通;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第二缸体前端之间的部分设有套设在所述第二活塞杆上的第二压弹簧;
[0014]所述第一气腔和所述第二气腔上均设置有单向泄气阀。
[0015]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外套筒,所述外套筒内设有内套筒,所述外套筒与所述内套筒之间的部分形成储油腔,所述内套筒内设有第三活塞杆,所述第三活塞杆的前端穿出所述外套筒和所述内套筒与所述空化器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活塞杆的后端具有第三活塞,所述第三活塞与所述内套筒前端之间的部分设有套在所述第三活塞杆上的拉弹簧,所述外套筒的后端与所述阻尼器基座固定连接。
[0016]所述空化器主体的前端具有向前吹出气体的反吹气系统。
[0017]所述反吹气系统包括第一通气管,所述第一通气管的前端依次穿过所述外套筒的后端中心、所述内套筒的后端中心,穿入所述第三活塞杆内,并与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内壁气密式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活塞杆靠近其前端的内部具有缓冲气腔,所述缓冲气腔的后端与第一通气管的前端连通,所述缓冲气腔内设有轴线与所述第三活塞杆轴线重合的第三压弹簧,所述第一通气管的端面与第三压弹簧相抵,所述第三活塞杆的前端设有与所述缓冲气腔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前端与设置在所述空化器主体内的集气腔连通;阻尼器基座中设有第一气路,所述第一气路的前端与所述第一通气管的后端连通,所述第一气路内设有第三通气阀门,所述储气罐与所述第一气路的后端连通;所述空化器主体的前端设有与所述集气腔连通的喷气口,且所述喷气口处设有反向喷气阀门。通过设置反向喷气阀门以及
与其配合的集气腔、第一通气管、第三通气阀门、储气罐,可以实现储气罐中的高压气体从喷气口中喷出,进而进一步缓冲水的作用力,同时能够更有利于形成超空泡。
[0018]所述第一软管通过所述集气腔、所述通孔、所述缓冲气腔、所述第一通气管、所述第一气路、所述第三通气阀门与所述储气罐连接。所述第一软管部分位于所述空化器主体内,所述第二软管部分位于所述阻尼器基座内。这样可以合理的设置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的位置,防止其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干涉。
[0019]作为优选地,整流罩包括锥筒段和圆筒段,锥筒段位于前端,圆筒段的后端通过安装在航行体内的失电型电磁铁与航行体连接;整流罩是由多瓣壳体组成,相邻两瓣壳体之间通过连接结构连接;连接结构处设有爆破装置,航行体内设有引爆爆破装置的引爆装置,引爆装置引爆爆破装置后,整流罩沿相邻两瓣壳体之间的连接结构处分离。锥筒段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式多级联动的空化器可调结构,包括航行体,所述航行体的前端可分离连接有整流罩,所述整流罩内安装有空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化器包括空化器主体和多个空化器片体,多个所述空化器片体围绕所述空化器主体的轴线均匀分布,且所述空化器片体与所述空化器主体的外沿铰接,所有所述空化器片体围绕所述空化器片体与所述空化器主体的铰接点转动一定角度后与所述空化器主体形成一个完整圆盘;所述空化器主体通过缓冲装置与所述航行体的前端连接;每个所述空化器片体均通过联动伸缩结构与所述航行体的前端连接;所述缓冲装置用于缓冲所述航行体入水后,所述航行体与水之间的作用力;所述联动伸缩结构用于驱动所述空化器片体围绕所述铰接点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式多级联动的空化器可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航行体的前端固定有阻尼器安装座,所述缓冲装置和所述联动伸缩结构靠近所述阻尼器安装座的一端与所述阻尼器安装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动式多级联动的空化器可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伸缩结构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第三液压缸;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空化器片体铰接;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安装端铰接,所述第二气缸的安装端与阻尼器基座铰接;所述第三液压缸的安装端与所述阻尼器基座铰接,所述第三液压缸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的缸体侧壁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动式多级联动的空化器可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航行体内设有储气罐;所述第一气缸包括第一缸体,所述第一缸体内设有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前端穿出所述第一缸体与所述空化器片体铰接,所述第一活塞杆后端安装有与所述第一缸体相配合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一缸体后端之间的部分形成第一气腔,第一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腔连通,且所述第一软管内安装有第一通气阀门,所述第一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气罐连通;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一缸体前端之间的部分设有套设在所述第一活塞杆上的第一压弹簧;所述第二气缸包括第二缸体,所述第二缸体内设有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前端穿出所述第二缸体与所述第一缸体的后端铰接,所述第二活塞杆后端安装有与所述第二缸体相配合的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第二缸体后端之间的部分形成第二气腔,第二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腔连通,所述第二软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通气阀门所述储气罐连通;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第二缸体前端之间的部分设有套设在所述第二活塞杆上的第二压弹簧;所述第一气腔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尧孙铁志宗智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