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船舶气幕减阻节能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气幕减阻
,具体为一种智能船舶气幕减阻节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气幕减阻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水与空气的密度、粘度差别,在船底通人空气,形成一薄层气液两相混合流,通过混合流密度、粘度以及流动模式的改变,减少船体所受摩擦阻力。因其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试验效果,因此是船舶减阻领域最具前景的研究方向。
[0003]现有的船舶气幕减阻节能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气幕减阻效果不佳,气幕的强度较弱,并且管道下方没有相应的定位加固结构使其易损毁,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智能船舶气幕减阻节能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船舶气幕减阻节能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智能船舶气幕减阻节能装置,包括船舶、上层气幕组件和喷气头,所述船舶的底部后方安装有船尾气幕组件,且船舶的底部前方安装有船头气幕组件,所述上层气幕组件安置于船尾气幕组件和船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船舶气幕减阻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船舶(1)、上层气幕组件(4)和喷气头(5),所述船舶(1)的底部后方安装有船尾气幕组件(2),且船舶(1)的底部前方安装有船头气幕组件(3),所述上层气幕组件(4)安置于船尾气幕组件(2)和船头气幕组件(3)的上侧,所述船尾气幕组件(2)包括船尾气泵(201)、船尾注气管(202)、船尾气阀(203)、船尾稳压腔(204)、船尾输气管(205)和船尾次级阀(206),所述船尾气泵(201)的一侧连接有船尾注气管(202),且船尾注气管(202)的中部安装有船尾气阀(203),所述船尾注气管(202)的另一侧安装有船尾稳压腔(204),且船尾稳压腔(204)的一侧连接有船尾输气管(205),所述船尾输气管(205)与船尾稳压腔(204)之间的连接处安装有船尾次级阀(206),所述喷气头(5)安装于船尾输气管(205)的下方,且喷气头(5)的中部下方及侧边下方分别安装有主气幕喷口(6)和侧气幕喷口(7),所述船尾输气管(205)的下方外侧安装有定位外环(9),且定位外环(9)的内壁固定有柔性垫层(10),所述定位外环(9)之间连接有加强防护网(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船舶气幕减阻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船头气幕组件(3)包括船头气泵(301)、船头注气管(302)、船头气阀(303)、船头稳压腔(304)、船头输气管(305)和船头次级阀(306),所述船头气泵(301)的一侧连接有船头注气管(302),且船头注气管(302)的中部安装有船头气阀(303),所述船头注气管(302)的另一侧安装有船头稳压腔(304),且船头稳压腔(304)的一侧连接有船头输气管(305),所述船头输气管(305)与船头稳压腔(304)之间的连接处安装有船头次级阀(30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船舶气幕减阻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气幕组件(4)包括上层气泵(401)、上层注气管(402)、上层气阀(403)、上层稳压腔(404)、上层输气管(405)和上层次级阀(406),所述上层气泵(401)的一侧连接有上层注气管(402),且上层注气管(402)的中部安装有上层气阀(403),所述上层注气管(402)的另一侧安装有上层稳压腔(404),且上层稳压腔(404)的一侧连接有上层输气管(405),所述上层输气管(405)与上层稳压腔(404)之间的连接处安装有上层次级阀(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泽霖,吴文锋,秦应霞,高启迪,张高纶,卢金树,王超,苑文涛,王琼,苏学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