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识别标记的部件承载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5860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08
本申请涉及部件承载件,其包括具有至少四个电绝缘层结构和至少五个电传导层结构的叠置件,电绝缘层结构和电传导层结构沿着叠置方向以交替的方式彼此上下叠置,电传导层结构中的一个电传导层结构形成叠置件的第一外部电传导层,电传导层结构中的另一个电传导层结构形成叠置件的第二外部电传导层,第一外部电传导层和第二外部电传导层是叠置件的相反的两个外部层。部件承载件还包括第一识别标记和第二识别标记,第一识别标记由检测装置检测并且形成在最靠近第一外部电传导层布置的电传导层结构中,第二识别标记由检测装置检测并且形成在最靠近第二外部电传导层布置的电传导层结构中。第一识别标记和第二识别标记在叠置方向上彼此上下形成。向上彼此上下形成。向上彼此上下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包括识别标记的部件承载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包括识别标记的部件承载件。

技术介绍

[0002]在配备有一个或更多个部件的部件承载件的产品功能不断增加、这些部件逐步小型化以及将要连接至比如印刷电路板之类的部件承载件上的部件的数量不断增多的情况下,采用了具有多个部件的越来越强大的阵列状部件或封装件,这些阵列状部件或封装件具有多个接触部或连接部,其中,这些接触部之间的间隔越来越小。特别地,部件承载件应具有机械强度和电气可靠性,以便即使在恶劣条件下也能够操作。越来越多的功能件集成在部件承载件中。
[0003]在制造诸如印刷电路板(PCB)之类的复杂部件承载件期间,使部件承载件以准确且精确的方式对准和定向是重要的。为了对准部件承载件,可以在部件承载件的层结构内形成识别标记。识别标记可以通过诸如X射线检测器之类的相应检测装置来测量,其中,基于所测量的识别标记的图像,可以确定部件承载件的相应的对准。
[0004]然而,如果在制造过程期间包括有识别标记的相应层被若干另外的层覆盖,则识别标记的图像(例如,识别标记的图像中的对比度和轮廓)变得越来越不确定。
[0005]因此,可能需要提供可以由检测装置适当确定的识别标记,以提供部件承载件的适当对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了一种部件承载件。部件承载件包括叠置件,该叠置件包括至少四个电绝缘层结构和至少五个电传导层结构,电绝缘层结构和电传导层结构沿着叠置方向以交替的方式彼此上下叠置。电传导层结构中的一个电传导层结构形成叠置件的第一外部电传导层,而电传导层结构中的另一个电传导层结构形成叠置件的第二外部电传导层,其中,第一外部电传导层和第二外部电传导层是叠置件的相反的两个外部层。
[0007]部件承载件还包括能够由检测装置检测的第一识别标记,其中,第一识别标记形成在电传导层结构中。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识别标记形成在最靠近第一外部电传导层布置的电传导层结构中,并且第二识别标记能够由检测装置检测,其中,第二识别标记形成在电传导层结构中。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识别标记形成在最靠近第二外部电传导层布置的电传导层结构中。第一识别标记和第二识别标记在叠置方向上彼此上下形成。
[0008]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了用于制造上述部件承载件的方法。电绝缘层结构和至少五个电传导层结构沿着叠置方向以交替的方式彼此上下叠置,使得电传导层结构中的一个电传导层结构形成叠置件的第一外部电传导层,而电传导层结构中的另一个电传导层结构形成叠置件的第二外部电传导层,其中,第一外部电传导层和第二外部电传导层是叠置件的相反的两个外部层。此外,在电传导层结构中形成有能够由检测装置
检测的第一识别标记。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识别标记形成在最靠近第一外部电传导层布置的电传导层结构中。能够由检测装置检测的第二识别标记形成在电传导层结构中。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识别标记形成在最靠近第二外部电传导层布置的电传导层结构中。第一识别标记和第二识别标记在叠置方向上彼此上下形成。
[0009]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术语“部件承载件”可以特别地表示任何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能够在该支撑结构上和/或支撑结构中容纳一个或更多个部件从而用于提供机械支撑和/或电连接。换言之,部件承载件可以被构造为用于部件的机械和/或电子承载件。特别地,部件承载件可以是印刷电路板、有机中介层、金属芯基板、无机基板和IC(集成电路)基板中的一者。部件承载件也可以是将上述类型的部件承载件中的不同的部件承载件组合的混合板。
[0010]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术语“部件承载件材料”可以具体表示在部件承载件技术中使用的一个或多个电绝缘层结构和/或一个或多个电传导层结构的连接布置。更具体地说,这种部件承载件材料可以是用于印刷电路板(PCB)或IC基板的材料。特别地,这种部件承载件材料的导电材料可以包括铜。部件承载件材料的电绝缘材料可以包括树脂,特别地包括环氧树脂,电绝缘材料可选地与诸如玻璃纤维或玻璃球之类的增强颗粒结合。
[0011]在实施方式中,部件承载件是层压型部件承载件。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部件承载件是多层结构件的化合物,多层结构件通过施加压力和/或热而叠置和连接在一起。
[0012]在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电绝缘层结构包括下述各者中的至少一者:树脂或聚合物、比如环氧树脂、氰酸酯树脂、苯并环丁烯树脂、胺三嗪树脂、聚亚苯基衍生物(例如,基于聚苯醚、PPE)、聚酰亚胺(PI)、聚酰胺(PA)、液晶聚合物(LCP)、聚四氟乙烯(PTFE)和/或其组合。还可以使用增强结构,比如网状件、纤维、球状件或其他种类的填料颗粒,该填料颗粒例如由玻璃(多层玻璃)制成以便形成复合件。与增强剂相结合的半固化树脂、例如浸渍有上述树脂的纤维称为预浸料。这些预浸料通常以其性能来命名,例如以描述预浸料的耐燃性能来命名的FR4或FR5。尽管对于刚性PCB而言,预浸料、特别是FR4通常是优选的,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材料,特别是环氧基积层材料(比如积层膜)或可光成像的介电材料。对于高频的应用,诸如聚四氟乙烯、液晶聚合物和/或氰酸酯树脂之类的高频材料可以是优选的。除了这些聚合物,低温共烧陶瓷(LTCC)或其他低DK材料、极低或超低DK材料可以在部件承载件中被实现为电绝缘层结构。
[0013]在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电传导层结构包括铜、铝、镍、银、金、钯钨和镁中的至少一者。尽管铜通常是优选的,但是其他的材料或其涂覆的其他类型也是可以的,特别地涂覆有超导材料或传导聚合物的材料是可能的,超导材料或传导聚合物比如分别为石墨烯或聚(3,4

乙烯二氧噻吩)(PEDOT)。
[0014]第一识别标记和第二识别标记在叠置方向上彼此上下形成。因此,叠置件可以由多个电绝缘层结构和多个电传导层结构形成,其中,在叠置件的间隔开的电传导层结构中形成有相应的识别标记。如果第一识别标记和第二识别标记在叠置方向上彼此上下形成,则可以提供由检测装置拍摄的识别标记的对准的适当图像。换句话说,第一识别标记和第二识别标记形成为使得:在具有与叠置方向平行的投影法线的投影平面上,识别标记和另一识别标记彼此完全重叠。
[0015]识别标记形成在电传导层结构中的一个电传导层结构中。具体地,通过本方法,识
别标记形成在电传导层结构中的分别最靠近外部电传导层的电传导层结构中。因此,(例如,X射线)检测装置更容易分别对识别标记的周向形状和取向进行检测。
[0016]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一识别标记和第二识别标记中的至少一个识别标记包括内部容积,该内部容积没有电传导层结构的材料。例如,识别标记的内部容积是中空的,并且例如不含铜。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识别标记的内部容积填充有电绝缘材料。电绝缘材料可以类似于层压在相应的电传导层结构的顶部上的电绝缘层结构,电绝缘材料例如为聚丙烯(PP)。
[0017]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识别标记包括三角形形状。通过提供三角形形状,更容易检测识别标记的取向和对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部件承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承载件(100)包括:叠置件(101),所述叠置件(101)具有至少四个电绝缘层结构(102)和至少五个电传导层结构(103、106),所述电绝缘层结构(102)和所述电传导层结构(103、106)沿着叠置方向(104)以交替的方式彼此上下叠置,其中,所述电传导层结构(103、106)中的一个电传导层结构形成所述叠置件(101)的第一外部电传导层(111),并且所述电传导层结构(103、106)中的另一个电传导层结构形成所述叠置件(101)的第二外部电传导层(112),其中,所述第一外部电传导层(111)和所述第二外部电传导层(112)是所述叠置件(101)的相反的两个外部层,第一识别标记(107),所述第一识别标记(107)能够由检测装置检测,其中,所述第一识别标记(107)形成在电传导层结构(103、106)中,第二识别标记(108),所述第二识别标记(108)能够由检测装置检测,其中,所述第二识别标记(108)形成在电传导层结构(103、106)中,其中,所述第一识别标记(107)和所述第二识别标记(108)在叠置方向(104)上彼此上下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承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识别标记(107)包括不含导电材料的内部容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部件承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识别标记(107)包括三角形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部件承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识别标记(107)包括箭头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部件承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识别标记(107)包括形成三角形形状的三个识别点,其中,每个识别点包括不含导电材料的内部容积。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部件承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识别标记(107)形成在一个电传导层结构的边缘部分处。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部件承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识别标记(107)形成在一个电传导层结构的角部部分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承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识别标记(107)和所述第二识别标记(108)包括相同的周向形状。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承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识别标记(108)填充有导电材料。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承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识别标记(108)包括不含导电材料的内部容积。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承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承载件(100)还包括:拆卸芯层(109),其中,所述拆卸芯层(109)以可拆卸的方式布置在一侧上的至少一个所述电绝缘层结构(102)和至少一个所述电传导层结构与另一侧上的至少一个另外的电绝缘层结构和至少一个另外的电传导层结构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承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杰王琦玮
申请(专利权)人:奥特斯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