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顶可开式操作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4164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屋顶可开式操作间,包括屋顶,以及沿周向依次设置的左墙体、前墙体、右墙体和后墙体,所述屋顶包括若干层沿竖向依次排布的顶板,左墙体和右墙体上固设有分别支撑各层顶板的导轨,各顶板沿前后方向的长度之和不小于前墙体与后墙体之间的距离;还包括驱动各层顶板沿前后方向移动的驱动操作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各层顶板和驱动操作机构的设置,实现了屋顶的开启和关闭,在屋顶开启时,给工件的吊入提供了通道,避免在吊装过程中倒绳,提高了作业效率和操作安全性;驱动操作机构采用卷筒、拉绳和定滑轮的结构型式,操作简单,制作成本低,适合在车间内使用。适合在车间内使用。适合在车间内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顶可开式操作间


[0001]本技术涉及生产车间
,尤其涉及到一种屋顶可开式操作间。

技术介绍

[0002]生产车间是工人从事生产作业的场所,因此生产车间在建造时,空间较大,放置的设备和容纳的作业人数较多,以满足作业需求。但是对于抛丸、打磨等工序,对环境的污染较大,为了避免对车间其他区域的影响,需要在独立的操作间进行。而目前的操作间在使用时,需要利用车间内的行车将待处理的设备或工件从操作间门送至操作间内,一方面,在经过操作间的门时,门框阻碍吊装绳的通过,需要对吊装绳进行倒绳,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在更换吊装位置时,存在危险;另一方面,对于体积较大的设备或工件,操作间门无法进入,从而对车间内造成较大的污染,损害其他工序作业人员的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屋顶可开式操作间,不仅无需在吊装时进行倒绳,而且方便大体积设备或工件的吊入。
[0004]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屋顶可开式操作间,包括屋顶,以及沿周向依次设置的左墙体、前墙体、右墙体和后墙体,所述屋顶包括若干层沿竖向依次排布的顶板,左墙体和右墙体上固设有分别支撑各层顶板的导轨,各顶板沿前后方向的长度之和不小于前墙体与后墙体之间的距离;还包括驱动各层顶板沿前后方向移动的驱动操作机构。
[0005]本方案的操作间通过左墙体、前墙体、右墙体、后墙体和屋顶形成操作空间,在吊装待处理工件或设备时,通过驱动操作机构使各层顶板移动至一侧,实现屋顶的打开,将工件或设备从上方吊入操作间,然后通过驱动操作机构将各层顶板展开,实现屋顶的关闭,作业完成后,再打开屋顶将工件或设备从上方吊出即可。
[0006]作为优化,驱动操作机构与最上层的顶板连接;上下相邻的两层顶板中,上顶板上设有带动下顶板前后移动的推动装置。本优化方案上下相邻的两层顶板中,位于上方的顶板为上顶板,位于下方的顶板为下顶板,通过驱动操作机构带动最上层的顶板移动,利用驱动装置的传力,实现其他顶板随最上层顶板的移动,简化了结构,降低了制作成本。
[0007]作为优化,所述推动装置包括与上下相邻的两层顶板中的上顶板固接且向下延伸的驱动板,上下相邻的两层顶板中的下顶板上固接有分别位于驱动板前、后两侧的受推板。本优化方案通过驱动板推动受推板,实现下顶板随上顶板的移动,结构简单,传力可靠,进一步降低了制作成本。
[0008]作为优化,驱动板位于顶板的后端,受推板分别位于顶板的前、后两端。本优化方案驱动板和受推板的位置设置,最大程度的利用了各顶板的前后方向宽度,有利于减小顶板的宽度尺寸,进而提高操作的灵活性,减轻屋顶启闭的劳动强度。
[0009]作为优化,同一顶板上的驱动板和受推板为一体件。本优化方案将同一顶板上的
驱动板和受推板设置为一体件,可采用板式、角钢等形式,更方便设置,简化结构。
[0010]作为优化,驱动操作机构包括卷筒和缠绕在卷筒上的拉绳,拉绳的一端自前往后延伸至最上层顶板且与最上层顶板连接,拉绳的另一端自后往前延伸至最上层顶板且与最上层顶板连接。本优化方案通过卷筒的转动使拉绳一端拉动最上层顶板移动,另一端随最上层顶板的移动而移动,改变卷筒的转动方向时,拉绳两端的受力互换,实现最上层顶板移动方向的改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0011]作为优化,所述卷筒设置在后墙体,卷筒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定滑轮,两第一定滑轮的上方分别设置有位于最上层顶板后方的第二定滑轮,前墙体上设有位于最上层顶板前方的改向定滑轮;拉绳的一端依次绕过左侧的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和改向定滑轮后与最上层顶板连接,拉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过右侧的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后与最上层顶板连接。本优化方案将卷筒设置在后墙体,方便工人操作,同时有效避免了吊装工件时与工件发生碰撞;通过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和改向定滑轮的设置,实现了转动卷筒时对最上层顶板的拉动;同时,通过两第一定滑轮的设置,使拉绳两端向两侧延伸,使得向上绕过第二定滑轮的拉绳部分位于屋顶两侧,避免对吊装的工件或设备造成阻碍。
[0012]作为优化,各层顶板的左端面、右端面分别安装有沿左墙体、右墙体滚动的导轮。本优化方案通过在顶板的端面设置导轮,减小了顶板移动时的摩擦阻力,同时有效避免了最上层顶板移动时发生偏斜。
[0013]作为优化,最下层顶板的下方还设有与后墙体固接的固定房板,固定房板自后墙体向前延伸,左墙体和右墙体之间的距离与固定房板沿左右方向的长度适配。本优化方案通过设置固定房板,避免顶板前移过度时造成后墙体与屋顶之间出现空隙,保证屋顶关闭时的覆盖效果。
[0014]作为优化,固定房板的前端固设有向上延伸的限位块,最下层顶板的后端固设有与所述限位块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的挡块。本优化方案通过限位块对挡块进行限位,从而对最下层的顶板进行限位,防止在屋顶关闭后最下层顶板与固定房板之间出现沿竖向贯通的缝隙。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各层顶板和驱动操作机构的设置,实现了屋顶的开启和关闭,在屋顶开启时,给工件的吊入提供了通道,避免在吊装过程中倒绳,提高了作业效率和操作安全性;驱动操作机构采用卷筒、拉绳和定滑轮的结构型式,操作简单,制作成本低,适合在车间内使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屋顶可开式操作间的左向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屋顶可开式操作间的右向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的第二顶板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所示:
[0020]1、前墙体,2、右墙体,3、改向定滑轮,4、第一顶板,5、第二顶板,6、第三顶板,7、第四顶板,8、第二定滑轮, 9、导轨,10、拉绳,11、第一定滑轮,12、卷筒,13、后墙体,14、左墙体,15、固定房板,16、受推板,17、驱动板,18、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0022]如图1所示一种屋顶可开式操作间,包括屋顶,以及沿周向依次设置的左墙体14、前墙体1、右墙体2和后墙体13,前墙体上设有门,左墙体和右墙体上设有窗户,屋顶为可伸缩开启式结构,屋顶开启时,给待处理工件或设备提供吊入通道,屋顶关闭时,与左墙体14、前墙体1、右墙体2和后墙体13形成操作空间,操作间外设有与操作间内通过管路连通的吸尘装置,通过吸尘装置将操作间内的粉尘收至除尘系统。
[0023]屋顶包括若干层沿竖向依次排布的顶板,左墙体和右墙体上固设有分别支撑各层顶板的导轨9,导轨水平设置,沿前后方向延伸,各顶板沿前后方向的长度之和不小于前墙体与后墙体之间的距离。为减小顶板移动时的摩擦阻力,并对顶板的移动起到防偏作用,各层顶板的左端面、右端面分别安装有沿左墙体、右墙体滚动的导轮,顶板的上还安装有支撑于导轨上的滚轮18。
[0024]本实施例还包括驱动各层顶板沿前后方向移动的驱动操作机构,驱动操作机构与最上层的顶板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顶可开式操作间,包括屋顶,以及沿周向依次设置的左墙体(14)、前墙体(1)、右墙体(2)和后墙体(13),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包括若干层沿竖向依次排布的顶板,左墙体和右墙体上固设有分别支撑各层顶板的导轨(9),各顶板沿前后方向的长度之和不小于前墙体与后墙体之间的距离;还包括驱动各层顶板沿前后方向移动的驱动操作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可开式操作间,其特征在于:驱动操作机构与最上层的顶板连接;上下相邻的两层顶板中,上顶板上设有带动下顶板前后移动的推动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屋顶可开式操作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装置包括与上下相邻的两层顶板中的上顶板固接且向下延伸的驱动板(17),上下相邻的两层顶板中的下顶板上固接有分别位于驱动板前、后两侧的受推板(1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屋顶可开式操作间,其特征在于:驱动板位于顶板的后端,受推板分别位于顶板的前、后两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屋顶可开式操作间,其特征在于:同一顶板上的驱动板和受推板为一体件。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屋顶可开式操作间,其特征在于:驱动操作机构包括卷筒(12)和缠绕在卷筒上的拉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书平张志国
申请(专利权)人:石嘴山市西达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