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透明质酸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13817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生产透明质酸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兽疫链球菌进行发酵处理,以便获得透明质酸,其中,所述发酵处理是在如下条件下进行的:在发酵处理开始后的0~6h内,所述发酵处理在pH为6.7~7.2的条件下进行的;在发酵处理开始后的6~12h内,所述发酵处理在pH为7.4~7.6的条件下进行的;在发酵处理开始后的12h以后,所述发酵处理在pH为6.5~9.0的条件下进行的。该方法相比于现有技术,透明质酸的产量显著提高。显著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产透明质酸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生产透明质酸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或hyaluronan,HA)是由葡萄醛酸和氨基葡糖的双糖重复单位所组成的多糖,广泛分布于软骨组织、关节液和皮肤组织的真皮以及表皮中,并在其中起到保湿、营养、修复和预防损伤等生理作用。透明质酸的生产方法有动物组织提取法和发酵法,由于动物组织提取法的制备成本高,分离纯化复杂,逐渐被发酵法所取代。
[0003]发酵产量是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成本控制的关键。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过程中, pH是细胞生长和产物合成的重要环境参数,是代谢活动的综合指标。目前专利文献报道的透明质酸发酵工艺的pH调控大多是恒控pH,如CN101649337A公布的一种透明质酸的制备方法,整个发酵过程为恒控pH7.0。然而,透明质酸菌体生长的最适pH往往并不是产物合成的最佳pH值,恒定pH不利于菌体生长或产物积累。目前也有专利报道pH变动调控的技术方案,如专利CN 1978658 A公开的一种间歇高pH协迫策略提高发酵生产透明质酸产量的方法,透明质酸产量可以由5.0g/L提升至6.7g/L,然而该技术方案工艺控制繁琐不利于生产化放大,且该技术方案长时间维持较高pH会影响菌体活力,较大程度会影响菌体生长,不利于透明质酸合成。
[0004]因此,找到提升产物合成但又不影响菌体活力的pH调控是透明质酸发酵工艺控制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6]为此,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生产透明质酸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将兽疫链球菌进行发酵处理,以便获得透明质酸,其中,所述发酵处理是在如下条件下进行的:在发酵处理开始后的0~6h内,所述发酵处理在pH为6.7~7.2 的条件下进行的;在发酵处理开始后的6~12h内,所述发酵处理在pH为7.4~7.6的条件下进行的;在发酵处理开始后的12h以后,所述发酵处理在pH为6.5~9.0的条件下进行的。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生产透明质酸的方法在发酵前期,根据菌体生长特性和透明质酸分泌特性的情况合理进行pH调控,能够确保菌体最佳生长活力。发酵初期(0~6h),根据兽疫链球菌菌体生长特性,选择适合于菌体生长的最佳pH,有利于菌体适应环境,快速生长;发酵中期(6~12h),根据菌体生长和产物分泌特性,控制pH为7.4~7.6有助于发酵液实际pH不至于过低而影响菌体生长;在发酵中后期控制发酵在pH为6.5~9.0的条件下进行,可以在保证菌体细胞活性不受影响情况下,有利于减少副产物产生,促进菌体细胞分泌透明质酸。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方法,相比于现有技术,透明质酸的产量显著提高。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上述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加技术特征至少之一: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发酵处理开始后的6~12h内,首先每隔1h将pH提高0.1~
0.2,待pH升至7.4~7.6后,控制所述发酵处理在pH为7.4~7.6的条件下进行。专利技术人发现,发酵中期(6~12h),透明质酸出现缓慢积累,发酵液粘度逐渐增大,发酵罐的pH电极检测会出现检测值反馈滞后的现象,通过缓慢提高pH,每隔1h将pH提高0.1~0.2,一方面有助于发酵液实际pH不至于过低影响菌体生长,另一方面,避免快速提升pH影响菌体活力。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发酵处理开始后的12~30h内,pH维持上下持续波动状态,所述波动的pH下限为6.5~7.0,pH上限为8.0~9.0。专利技术人发现,在发酵中后期12~30h内,采用pH波动性调控策略,能够兼顾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发挥发酵合成透明质酸的最佳状态。pH波动性控制为根据菌体活力进行的自动反馈调节,由于发酵过程不同时期的菌体活力有差异,pH波动的周期可进行相应的改变,如发酵中期的菌体活力最高时,pH波动周期最短,之后菌体活力减弱,相应的pH波动周期变长。根据菌体活力情况自动调节,在保证菌体细胞活性不受影响情况下,有利于减少副产物产生,促进菌体细胞分泌透明质酸。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发酵处理开始后的0~6h内,首先使得发酵培养基pH自然下降至6.7~7.2后,控制所述发酵处理在pH为6.7~7.2的条件下进行。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通过加碱控制所述发酵处理在pH为6.7~7.2的条件下进行。专利技术人发现,菌体生长、合成代谢的过程持续分泌有机酸,如乙酸、乳酸和丙酮酸,会导致发酵液pH下降,因此,通过加碱控制发酵液的pH,使得pH稳定在6.7~7.2。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加入的碱为氨水、20~30%浓度的NaOH或KOH溶液。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发酵处理是在通气量为0.5~1vvm,转速为100~600rpm, 37℃的条件下进行29~31h。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发酵处理的发酵培养基包括77g/L的葡萄糖,40g/L的蛋白胨,1.3g/L的KH2PO4,0.4g/L的MgSO4以及4g/L味精。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兽疫链球菌的分类命名为Streptococcus equisubsp.zooepidemicus HEC-SE01,马链球菌兽疫亚种HEC-SE01,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0231,保藏日期为2020年06月22日,保藏地址为: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八一路武汉大学。进而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方法的透明质酸的产量进一步提高。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生产透明质酸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将兽疫链球菌菌种按照1%体积比接种至种子培养基中,36.5℃200~220rpm 的条件下培养17.5-18h,培养结束前,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无异常后接种至发酵培养基,在15L发酵罐,通气量0.5~1vvm,搅拌转速为100~600rpm,37℃的条件下发酵培养30h,其中,所述种子培养基包括10g/L的葡萄糖,15g/L的蛋白胨,5g/L的酵母浸粉,1.5g/L的 K2HPO4,0.35g/L MgSO4,pH 6.5;发酵过程中,发酵罐采用如下pH控制方式:发酵前期 0~6h内:接种后,发酵液pH自然下降至6.7~7.2后,20~30%浓度NaOH碱控维持发酵液pH至6.7~7.2;发酵中期6~12h内:6h开始每隔1h将pH提高0.1~0.2,待pH升至7.4~7.6,恒控pH至7.4~7.6;发酵中后期12~30h内:通过改变碱控自控程序参数、蠕动泵恒定速率及电磁阀打开时间使pH维持上下持续波动状态,pH波动下限为6.5~7.0,上限为8.0~9.0,直到发酵结束。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方法,相比于现有技术,透明质酸的产量显著提高。
[0018]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透明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兽疫链球菌进行发酵处理,以便获得透明质酸,其中,所述发酵处理是在如下条件下进行的:在发酵处理开始后的0~6h内,所述发酵处理在pH为6.7~7.2的条件下进行的;在发酵处理开始后的6~12h内,所述发酵处理在pH为7.4~7.6的条件下进行的;在发酵处理开始后的12h以后,所述发酵处理在pH为6.5~9.0的条件下进行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酵处理开始后的6~12h内,首先每隔1h将pH提高0.1~0.2,待pH升至7.4~7.6后,控制所述发酵处理在pH为7.4~7.6的条件下进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酵处理开始后的12~30h内,pH维持上下持续波动状态,所述波动的pH下限为6.5~7.0,pH上限为8.0~9.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酵处理开始后的0~6h内,首先使得发酵培养基pH自然下降至6.7~7.2后,控制所述发酵处理在pH为6.7~7.2的条件下进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加碱控制所述发酵处理在pH为6.7~7.2的条件下进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加入的碱为氨水、20~30%浓度的NaOH或KOH溶液。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处理是在通气量为0.5~1vvm,转速为100~600rpm,37℃的条件下进行29~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江水肖文龙马雷磊封海生李峰谢文平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东阳光生化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