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分体式扰流板匹配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1038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分体式扰流板匹配模型,包括框架、把手以及扰流匹配板,所述扰流匹配板安装在框架的外壁上,所述框架上设有测量基准孔、加强板、辅助板、主定位板以及副定位板,在焊装车间,能完全模拟扰流板安装在后背门上,调整与侧围、顶盖之间的间隙面差,同时监测扰流板在后背门上的安装点,保证白车身符合匹配要求的前提下,还能控制扰流板的安装点精度,而且本结构质量小,体积轻,手持扰流板模拟块,就可实现快速安装和使用,满足生产节拍,同时两边各自有一个人就可以满足安装匹配,减少人员配置。减少人员配置。减少人员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分体式扰流板匹配模型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为一种新型分体式扰流板匹配模型。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汽车行业内,扰流板位于汽车后端,它安装在后背门上,与顶盖、侧围进行匹配。
[0003]现有技术中,在汽车制造时,需要拿着扰流板样件,与焊装白车身进行匹配控制,使用扰流板样件,在焊装车间,辅助白车身匹配,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操作繁琐,严重影响生产节拍,当批量大的时候,根本无法满足生产节拍,势必会存在问题的流出,并且开发扰流板模型,因体积大,比较笨重,不仅劳动强度大,影响生产节拍,而且定位不稳,无法有效辅助匹配,仍然会存在后期间隙面差匹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分体式扰流板匹配模型。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分体式扰流板匹配模型,包括框架、把手以及扰流匹配板,所述扰流匹配板安装在框架的外壁上,所述框架上设有测量基准孔、加强板、辅助板、主定位板以及副定位板,所述测量基准孔设有多个,并且分别位于框架的边缘处,所述加强板安装在框架的中间部分,所述把手安装在加强板的上端,且所述把手的两端设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设有紧固螺栓,所述主定位板以及辅助板分别对称安装在加强板的两侧,且位于框架的顶端,所述副定位板位于辅助板的一侧,且位于框架的底端,所述辅助板的下端设有第一支撑板,所述主定位板上设有第一定位装置,所述副定位板上设有第二定位装置,所述第一定位装置以及第二定位装置均包括紧固杆以及定位销,所述定位销分别贯穿主定位板以及副定位板,所述紧固杆贯穿定位销,且所述紧固杆的一端设有螺纹,另一端固定设有螺母。
[0008]为了提高本结构的使用效果,本技术的改进有,所述框架以及扰流匹配板的材质均为碳纤维,所述把手的材质为硬质塑料。
[0009]为了提高本结构的精准度,本技术的改进有,所述加强板的下端设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第二磁铁。
[0010]为了提高本结构的实用性,本技术的改进有,所述主定位装置以及副定位装置上均设有垫环,所述垫环被定位销贯穿,所述框架上设有空腔,所述空腔设有多个,并且分别位于加强板的两侧。
[0011](三)有益效果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分体式扰流板匹配模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该新型分体式扰流板匹配模型,包括框架、把手以及扰流匹配板,所述扰流匹配板安装在框架的外壁上,所述框架上设有测量基准孔、加强板、辅助板、主定位板以及副定位板,所述测量基准孔设有多个,并且分别位于框架的边缘处,本结构在焊装车间,完全模拟扰流板安装在后背门上,调整与侧围、顶盖之间的间隙面差,同时监测扰流板在后背门上的安装点,保证白车身符合匹配要求的前提下,还能控制扰流板的安装点精度,所述框架以及扰流匹配板的材质均为碳纤维,所述把手的材质为硬质塑料,质量小,体积轻,手持扰流板模拟块,就可实现快速安装和使用,满足生产节拍,减少人员配置,所述第一定位装置以及第二定位装置均包括紧固杆以及定位销,所述定位销分别贯穿主定位板以及副定位板,所述紧固杆贯穿定位销,本结构采用快速锁紧定位结构,操作方便,定位稳定,提升焊装白车身精度控制的精准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图1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图1中第一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框架;2、扰流匹配板;3、把手;4、紧固螺栓;5、安装块;6、主定位装置;7、副定位装置;8、空腔;9、测量基准孔;10、加强板;11、辅助板;12、第二支撑板;13、第二磁铁;14、第一支撑板;15、第一磁铁;16、垫环;17、定位销;18、紧固杆;19、螺母;20、主定位板;21、副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3,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分体式扰流板匹配模型,包括框架1、把手3以及扰流匹配板2,所述扰流匹配板2安装在框架1的外壁上,所述框架1上设有测量基准孔9、加强板10、辅助板11、主定位板20以及副定位板21,所述测量基准孔9设有多个,并且分别位于框架1的边缘处,所述加强板10安装在框架1的中间部分,所述把手3安装在加强板10的上端,且所述把手3的两端设有安装块5,所述安装块5上设有紧固螺栓4,所述主定位板20以及辅助板11分别对称安装在加强板10的两侧,且位于框架1的顶端,所述副定位板21位于辅助板11的一侧,且位于框架1的底端,所述辅助板11的下端设有第一支撑板14,所述主定位板20上设有第一定位装置,所述副定位板21上设有第二定位装置,所述第一定位装置以及第二定位装置均包括紧固杆18以及定位销17,所述定位销17分别贯穿主定位板20以及副定位板21,所述紧固杆18贯穿定位销17,且所述紧固杆18的一端设有螺纹,另一端固定设有螺母19。
[0020]本技术的新型分体式扰流板匹配模型在使用时,本结构目的是针对焊装车间,白车身后背门安装完毕后,对未安装扰流板的开口状态进行匹配控制,从而采用一种分体式扰流板匹配模型,辅助焊装白车身精度匹配,保证扰流板与侧围、扰流板与顶盖的间隙
面差符合要求,在实际应用中,本结构是有两个的,一人拿取一个将其对称安装在白车身上,因为这两个的结构相同,所以本技术中详细说明其中一个结构即可,图1为本结构的“顶面”示意图,图2为本结构的“底面”示意图,当在使用时,将本结构的“底面”与白车身“进行对接”即可,首先通过把手3来拿取框架1,把手3是通过安装块5以及紧固螺栓4固定在加强板10上的,加强板10在这里具有一个提高框架1强度的效果,扰流匹配板2在这里是固定连接在框架1上的,具体的连接位置如图1所示,通过设有的扰流匹配板2来完全模拟扰流板安装在后背门上,调整与侧围、顶盖之间的间隙面差,并且通过设有的测量基准孔9,监测扰流板在后背门上的安装点,保证白车身符合匹配要求的前提下,还能控制扰流板的安装点精度,通过设有的辅助板11背部的第一支撑板14来对本结构进行支撑,通过主定位板20以及副定位板21对本结构再增加一个支撑以及定位的效果,在这里,如图2所示,主定位板20以及副定位板21在框架1上是成对角线安装的,通过设有的主定位装置6以及副定位装置7能使本结构快速定位以及锁死,主定位装置6以及副定位装置7在使用时,如图3所示,拧动螺母19,螺母19是固定在紧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分体式扰流板匹配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把手(3)以及扰流匹配板(2),所述扰流匹配板(2)安装在框架(1)的外壁上,所述框架(1)上设有测量基准孔(9)、加强板(10)、辅助板(11)、主定位板(20)以及副定位板(21),所述测量基准孔(9)设有多个,并且分别位于框架(1)的边缘处,所述加强板(10)安装在框架(1)的中间部分,所述把手(3)安装在加强板(10)的上端,且所述把手(3)的两端设有安装块(5),所述安装块(5)上设有紧固螺栓(4),所述主定位板(20)以及辅助板(11)分别对称安装在加强板(10)的两侧,且位于框架(1)的顶端,所述副定位板(21)位于辅助板(11)的一侧,且位于框架(1)的底端,所述辅助板(11)的下端设有第一支撑板(14),所述主定位板(20)上设有第一定位装置,所述副定位板(21)上设有第二定位装置,所述第一定位装置以及第二定位装置均包括紧固杆(18)以及定位销(17),所述定位销(17)分别贯穿主定位板(20)以及副定位板(21),所述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峰田维姜伟
申请(专利权)人:云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