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芯片载体及其构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08885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包括:    具有到至少一个半导体元件的连接的第一接口;    具有到封装层的连接的第二接口;    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口之间的衬底层,具有在其中构成的至少一个过孔,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口的所述连接;    在所述衬底层中构成的至少一个无源元件;以及    与所述第一接口相关的导电元件组,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无源元件连接到所述半导体元件和/或所述封装层。(*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无源元件集成到用于连接集成电路、元件及其它半导体元件的硅载体结构内。
技术介绍
在先进的电子计算系统中,去耦电容器作为电荷储存器以维持总是伴随电路开关同时产生的瞬间电流冲击。它们用在芯片上以及所有平面的封装,包括单芯片和多芯片组件、板和背面。除此之外,在用于集成电路(IC)的供电系统中需要无源元件以减小电路开关同时的噪声或ΔI(德耳塔I)噪声。然而,人们越来越多的考虑在芯片上和芯片外系统中支持高频下足够的去耦电容容量的能力。在芯片的层面上,不断地缩小到更小的器件尺寸和更快的电路速度推动了对更高封装密度的需求,但也需要针对逐渐增加的去耦困境的新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去耦电容器不仅要有足够的电容量,而且由于电路速度的增加,也必须能够在更短的时钟脉冲周期的时间内访问。在微处理器单元中要求提高电源效率,特别是对于便携式的计算和通讯需求,进一步加剧了该问题。一个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时钟选通(关断芯片中不使用部分的时钟电路的能力);然而,这显著增加了开关事件的数量,并且由于极大地增加了I噪声带来了新的复杂因素。为了获得所需的与ΔI噪声有关的电压波动的衰减,需要与去耦容性元件同时引入阻尼电阻元件。因此,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并能将多种容性和阻性元件更有效地集成得更靠近处理器电路的新的解决方案。在一个解决方案中,去耦电容被结合到芯片的衬底内,如共同拥有的美国专利5,811,868中介绍的。目前使用的无源去耦元件通常基于薄或厚膜陶瓷技术、硅上薄膜、或形成到一个大封装内的几个小的分立的表面安装器件。对于电子封装应用,目前使用的分立电容器不具有足够低的寄生电感以用在为不远的将来提出的高频或高速电路中。将无源器件(集成的无源器件[IP])埋置在印刷布线板或组件内的能力,使得以前放置分离无源元件的空间现在可以安装其它的元件。基于薄膜的IP器件显示出更好的高频性能并提供了更容易的元件集成方案。这些元件必须使用与载体材料和制造工艺兼容的技术制造。此外,为了满足进一步高性能的需要,去耦元件必须在与器件芯片的时钟脉冲周期时间相当的时帧内被电访问。将这些元件形成在处理器芯片上提供了可接受的访问时间,但这会占用芯片的空间,与需要形成在这些高性能芯片上的有源电路冲突。因此,显然需要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以提供具有合适性能的去耦电容器和电阻器,并将它们放置在接近芯片时钟周期的时间内能访问芯片上器件电路的位置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将如电容器和电阻器的无源电路元件集成到非常靠近芯片上相关电路元件附近内的设计、制造及所得结构。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克服了与安装在微电子芯片封装上的分立无源元件的较慢访问时间有关的困难。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有源电路元件与无源元件的低电感和低电阻集成。特别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集成的载体的结构,包括用于高频和高速计算应用的无源元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将电容器和/或电阻器与硅基芯片载体内的集成的无源元件结合形成完整的高密度互连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依靠如面分布突点的低电感输入/输出装置的优点,实现芯片上电路与载体上无源元件之间的快速电访问。下面参考这里列出的示例性附图详细介绍这些目的和相关的优选实施例。附图说明下面参考附图更详细地介绍本专利技术的载体基板,其中 图1为结合了阻性和容性去耦元件的增强的芯片载体的等效电路;图2为现有技术的硅互连载体结构的示意性表示;图3a为形成在载体的顶部表面区上的深沟槽电容器形式的去耦电容器阵列的示意性表示;图3b为形成在载体的顶部表面区上的深沟槽电容器形式的金属绝缘体金属(MIM)的去耦电容器阵列的示意性表示;图3c为形成在载体的顶部表面区上深沟槽电容器形式的金属绝缘体硅(MIS)的去耦电容器阵列的示意性表示;图4a为使用一些载体过孔(through via)的金属绝缘体硅(MIS)的基于过孔的去耦电容器;图4b为使用一些载体过孔的金属绝缘体金属(MIM)的基于过孔的去耦电容器;图4c为与过孔MIS电容器结合的载体的顶部表面区上深沟槽电容器形式的去耦电容器阵列的示意性表示;图4d为与过孔MIM电容器结合的载体的顶部表面区上深沟槽电容器形式的去耦电容器阵列的示意性表示OD;图5a为包括集成的阻性元件的增强的载体结构的示意性表示;图5b为包括集成的无源元件、电阻器和过孔电容器的增强的载体结构的示意性表示;图5c为包括集成的无源元件(电阻器和深沟槽电容器)的增强的载体结构的示意性表示;图5d为包括集成的无源元件(电阻器、深沟槽电容器和过孔电容器)的增强的载体结构的示意性表示;图6为形成在载体的顶部表面区上的功能元件(光学或电元件)的示意性表示,底部电极通过过孔技术(从载体的底部)形成。具体实施例方式形成高性能计算系统的一些部分的高速微电子芯片含有大量的晶体管,并且同样需要很大数量的输入/输出(I/O)连接以及高密度互连布线以实现芯片与芯片的通讯。虽然多层陶瓷基板和印刷布线板为低性能到中等性能芯片提供了这种连通性,但是目前已提出了基于硅的载体,它允许很高的芯片与芯片的布线密度(<5μm间距),具有使用微连接输入/输出接触互连不同技术的芯片。微连接接触在共同拥有下列待审专利申请中进行了介绍,它们是1月18日申请的IBM案号为YOR9-2001-0216-US1,YOR92001-0217-US1以及YOR92001-0249的申请,这些申请所公开的内容被结合在这里作为参考。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还使用Si载体作为无源元件的支撑。与封装上的远程的分立容性元件相比,这种解决方案使耦合电容器集成得在电气上更靠近芯片,同时使它们位于芯片外,不占用用于有源电路的芯片空间。图1中示出了结合阻性和容性耦合元件的增强的芯片载体的等效电路。由两个垂直虚线包围的电路部分表示硅载体100的区域。硅载体的元件包括与结构元件(互连布线、过孔以及I/O焊盘)和本专利技术方法引入的载体无源元件(容性元件Cc和阻性元件Rc)的几何和物理特性相关的寄生电阻Rp和电感Lp。在图1中,图中最左边的区域表示具有其远处的去耦电容Cr和其固有电感L的封装101。在硅载体区的左边,芯片102由总的非开关电容Cn(例如芯片上的去耦和SRAM元件)以及开关电容表示。由于要考虑时钟选通和谐振效应(持续许多周期),在给定周期的总的开关电容会改变。因此,CS1,CS2,...CSn表示变化的各种电路元件的开关电容(例如与激活某些时钟缓冲器及它们相应的门闩线路有关)。载体具有硅过孔,使得能够连接到能容纳许多这种载体和其它器件并将电源提供给它们的封装的第二级。制造具有完全金属化过孔的这种封装界面基板晶片的方法的例子在2002年11月7日申请的共同拥有的等待审申请(IBM案号YOR920010510US1)中进行了介绍。仅仅是芯片之间互连基板的这种现有技术的硅载体结构的示意性表示显示在图2中。它包括具有过孔210的硅基板200,过孔210由绝缘材料220钝化并填充有导电材料230。这种过孔的制造方法在共同拥有的美国专利6,221,769中进行了介绍。由焊料制成的可控塌陷芯片连接(C4)球240设置在这些过孔的底面以易于连接到下一级封装。设置顶面互连布线250和由如铝或铜的导电材料制成的过孔260,并用于提供与借助微接合焊盘270的阵列附着到载体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包括具有到至少一个半导体元件的连接的第一接口;具有到封装层的连接的第二接口;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口之间的衬底层,具有在其中构成的至少一个过孔,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口的所述连接;在所述衬底层中构成的至少一个无源元件;以及与所述第一接口相关的导电元件组,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无源元件连接到所述半导体元件和/或所述封装层。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其中所述导电元件组包括一个或多个接触焊盘、互连过孔和/或互连布线,以紧密的电接近连接的方式将所述至少一个无源元件连接到所述半导体元件和所述其它封装层,以提供能够快速充放电的通路,从而提供快速响应时间。3.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过孔涂覆有一层低介电常数绝缘体并填充导电材料形成导电元件。4.根据权利要求3的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其中所述低介电常数绝缘体是从包括氧化硅、无定形氢化氮化硅、碳化硅、含有Si、C、O和H的无定形膜及其组合的组中选择的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其中所述衬底由硅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其中所述半导体芯片通过微连接输入/输出接触连接到所述第一接口。7.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其中所述第二接口通过可控塌陷芯片连接球连接到所述封装层。8.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无源元件包括去耦电容器。9.根据权利要求8的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去耦电容包括多个沟槽电容器。10.根据权利要求9的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其中所述沟槽电容器包括从衬底的表面延伸到衬底中的沟槽阵列;以及所述沟槽衬以第一导电材料、高介电常数绝缘体和第二导电材料,形成沟槽电容。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其中所述沟槽的宽度在100nm和1000nm之间,深度与宽度的比在2到50之间。12.根据权利要求10的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其中所述第一导电材料是从包括W、Ti、Ta、Co、Zr、Hf、它们的导电氮化物、它们的硅化物和它们的导电硅氮化物及其组合;Cu、Ni、Pt、Zr;Nb、Mo、V、Ir、Re、Rt及其组合的组中选择的。13.根据权利要求10的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其中所述高介电常数绝缘体是从包括氮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铝、氮化铝、氧化锆、氧化铪、氧化钽、钛酸锶钡、钛酸锆钡及其组合的组中选择的。14.根据权利要求9的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其中所述第二导电材料是从包括W、Ti、Ta、Co、Zr、Hf、它们的导电氮化物、它们的硅化物和它们的导电硅氮化物;Cu、Ni、Pt、Zr;Nb、Mo、V、Ir、Re、Rt及其组合;以及多晶硅的组中选择的。15.根据权利要求9的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其中所述深沟槽电容器包括金属绝缘体金属沟槽电容器。16.根据权利要求9的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其中所述沟槽电容包括金属绝缘体硅沟槽电容器。17.根据权利要求15的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其中所述金属绝缘体金属沟槽电容器包括延伸到衬底中的沟槽阵列;通过在沟槽的表面淀积金属涂层形成的底部导电层;以及所述涂覆金属的沟槽衬以高介电常数绝缘体和第三导电材料,形成沟槽电容。18.根据权利要求16的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其中所述金属绝缘体硅沟槽电容器包括延伸到衬底中的沟槽阵列;通过掺杂所述衬底形成底部导电层;以及所述掺杂的沟槽衬以高介电常数绝缘体和第三导电材料,形成沟槽电容。19.根据权利要求8的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其中所述去耦电容器为基于过孔的电容器,还包括通过在过孔的内壁淀积金属涂层形成的底部导电层;在所述过孔的涂覆金属的内壁上的高介电常数绝缘体层,形成衬里;在所述过孔内部的导电填充物;以及其中所述去耦电容器是这样形成的,它以所述介质衬里作为电容器的电介质,所述内部导电填充物作为一个极板,所述金属涂覆层作为另一个极板。20.根据权利要求8的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其中所述去耦电容器为基于过孔的电容器,该电容器还包括在过孔的内壁上的高介电常数绝缘体覆层;在所述过孔内部的导电填充物;与所述过孔相邻的所述衬底层的密集掺杂区;以及其中所述去耦电容器是这样形成的,它以所述介质覆层作为电容器的电介质,所述内部导电填充物作为一个极板,所述衬底的所述密集掺杂区作为另一个极板。21.根据权利要求9的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还包括至少一个基于过孔的电容器,该电容器包括在过孔的内壁上的高介电常数绝缘体覆层;在所述过孔内部的导电填充物;与所述过孔相邻的所述衬底层的密集掺杂区;以及其中所述去耦电容器是这样形成的,它以所述介质覆层作为电容器的电介质,所述内部导电填充物作为一个极板,所述衬底的所述密集掺杂区作为另一个极板。2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无源元件包括电阻元件,该电阻元件还包括具有电阻率的掺杂衬底层,用于抑制由于噪声引起的电压波动;将所述衬底层与所述第一接口分开的绝缘覆层;在所述绝缘覆层中构成的过孔,为到所述第一接口的所述连接提供导电通路;将所述衬底与所述第二接口分开的绝缘衬垫,在所述绝缘衬垫中构成导电通路,将所述衬底连接到在所述第二接口处的所述连接。23.根据权利要求9的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还包括一个电阻元件,该电阻元件包括具有电阻率的掺杂衬底层,用于抑制由于噪声引起的电压波动;将所述衬底层与所述第一接口分开的绝缘覆层;在所述绝缘覆层中构成的过孔,为到所述第一接口的所述连接提供导电通路;将所述衬底与所述第二接口分开的绝缘衬垫,在所述绝缘衬垫中构成导电通路,将所述衬底连接到在所述第二接口处的连接。24.根据权利要求22的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其中所述电阻元件具有缓变的电阻率。25.根据权利要求24的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其中朝向着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缓变的电阻率变德更高。26.根据权利要求8的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还包括电阻元件,该电阻元件包括具有电阻率的硅掺杂衬底层,用于抑制由于噪声引起的电压波动;将所述衬底层与所述第一接口分开的绝缘覆层;在所述绝缘覆层中构成的过孔,为到所述第一接口的所述连接提供导电通路;将所述衬底与所述第二接口分开的绝缘衬垫,在所述绝缘衬垫中构成导电通路,将所述衬底连接到在所述第二接口处的所述连接。27.根据权利要求21的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还包括电阻元件,该电阻元件包括具有电阻率的硅掺杂衬底层,用于抑制由于噪声引起的电压波动;将所述衬底层与所述第一接口分开的绝缘覆层;在所述绝缘覆层中构成的过孔,为到所述第一接口的所述连接提供导电通路;将所述衬底与所述第二接口分开的绝缘衬垫,在所述绝缘衬垫中构成导电通路,将所述衬底连接到在所述第二接口处的所述连接。28.一种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包括具有到至少一个半导体元件的连接的第一接口;具有到封装层的连接的第二接口;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口之间的衬底层,具有在其中构成的至少一个过孔,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口的所述连接;从所述衬底的表面延伸到所述衬底中的沟槽阵列,适于作为元件;以及与所述第一接口相关的导电元件组,用于互连所述沟槽元件,并将所述沟槽元件连接到所述半导体元件。29.一种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包括具有到至少一个半导体元件的连接的第一接口;具有到封装层的连接的第二接口;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口之间的衬底层,具有在其中构成的至少一个过孔,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口的所述连接;在所述衬底层中形成的至少一个存储单元;以及与所述第一接口相关的导电元件组,用于将所述存储单元连接到所述半导体元件。30.根据权利要求29的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还包括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单元的至少一个第二过孔,以允许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单元直接连接到所述封装层。31.一种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包括具有到至少一个半导体元件的连接的第一接口;具有到封装层的连接的第二接口;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口之间的衬底层,具有在其中构成的至少一个过孔,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口的所述连接;在所述衬底层中的至少一个光电子结构;以及与所述第一接口相关的导电元件组,用于将所述光电子结构连接到所述半导体元件。32.根据权利要求31的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还包括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光电子结构的至少一个第二过孔,以允许所述至少一个光电子结构直接连接到所述封装的另一层。33.根据权利要求28的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其中所述导电元件组包括一个或多个接触焊盘、互连过孔和/或互连布线。34.根据权利要求28的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其中所述衬底由硅制成。35.根据权利要求28的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其中所述半导体芯片通过微连接输入/输出接触连接到所述第一接口。36.根据权利要求28的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其中所述第二接口通过可控塌陷芯片连接球连接到所述封装的另一层。37.根据权利要求28的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还包括连接到所述沟槽阵列的至少一个第二过孔,以允许所述沟槽阵列直接连接到所述封装层。38.根据权利要求28的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其中所述沟槽阵列衬被衬以第一导电材料、高介电常数绝缘体和第二导电材料,以形成深沟槽电容。39.根据权利要求28的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其中所述沟槽的宽度在100nm和1000nm之间,深度与宽度的比在2到50之间。40.根据权利要求38的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其中所述第一导电材料是从包括W、Ti、Ta、Co、Zr、Hf、它们的导电氮化物、它们的硅化物和它们的导电硅氮化物及其组合;Cu、Ni、Pt、Zr;Nb、Mo、V、Ir、Re、Rt及其组合的组中选择的。41.根据权利要求38的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其中所述高介电常数绝缘体是从包括氮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铝、氮化铝、氧化锆、氧化铪、氧化钽、钛酸锶钡、钛酸锆钡及其组合的组中选择的。42.根据权利要求38的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其中所述第二导电材料是从包括W、Ti、Ta、Co、Zr、Hf、它们的导电氮化物、它们的硅化物和它们的导电硅氮化物;Cu、Ni、Pt、Zr;Nb、Mo、V、Ir、Re、Rt及其组合;以及多晶硅的组中选择的。43.根据权利要求38的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其中所述深沟槽电容包括金属绝缘体金属沟槽电容器。44.根据权利要求43的用于互连半导体元件的载体,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P·胡齐克R·H·德纳尔德R·迪瓦卡茹尼B·K·弗曼R·詹米C·纳拉扬S·普鲁肖特哈曼J·F·小谢泼德A·W·托波尔
申请(专利权)人: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