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极管串ESD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8263 阅读:3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ESD保护元件结构,包含有一P型基底;一埋入式N↑[+]半导体层,植于该P型基底中,并由一深绝缘浅沟隔绝;一P型井,设于该埋入式N↑[+]半导体层之上,并通过该深绝缘浅沟与该P型基底隔绝;一P↑[+]掺杂区,设于该P型井中,用来作为该二极管元件的阳极;以及一N↑[+]掺杂区,设于该P型井中,用来作为该二极管元件的阴极;其中该P↑[+]掺杂区、该埋入式N↑[+]半导体层以及该P型基底构成一开放基极的寄生PNP双载子晶体管;相较于习知技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与Bipolar/BiCMOS制程或SiGe-BiCMOS制程相容的埋入式N↑[+]半导体层以及深绝缘沟渠的制作,设计出新颖的ESD保护元件,可应用于二极管串ESD保护电路,由于具有开放基极组态的寄生PNP双载子晶体管的特色,因此有低漏电流的好处。(*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简称为ESD)保护电路,尤指一种可与双载子/双载子互补晶体管(Bipolar/BiCMOS)制程或SiGe-BiCMOS制程相容的二极管串ESD保护元件结构,具有开放基极(openbase)寄生PNP双载子晶体管,藉此达到低漏电流的目的。
技术介绍
静电(static electricity)可以说是无所不在的,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摩擦,都有可能产生静电。而当带有静电的物体,例如人体,接触到IC的金属接脚时所产生的瞬间高压放电,会经由金属接脚影响内部电路(internal circuit),所以说经由静电放电所引起的损害,很可能造成电子系统的失效。静电放电保护电路的主要功能是当有静电放电发生时,在静电放电的脉冲(pulse)未到达内部电路之前先行启动,以迅速地消除过高的电压,进而减少静电放电现象所导致的破坏,同时该保护电路也必须能承受静电放电脉冲的能量而不会对保护电路本身造成损害。习知静电放电保护电路常结合所谓的二极管串(diode string)设计,利用二极管串在顺向偏压(forward stress)有极佳的ESD容量,提供静电放电途径,二极管串可应用在如电源箝制电路(power clamp circuit)、不同电源缓冲垫(power pad)之间的静电放电保护(如Vcc1与Vcc2之间或Vss1与Vss2之间),或者应用在触发电路(trigger circuit)设计上。请参考图1,图1为习知采二极管串架构的静电放电保护电路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以四级(4-stage)二极管串为例,其由四个独立的二极管串接而成,亦即前一个二极管的N型井经由一N+掺杂区电连接下一个二极管的P+接面(P+junction)。该四个串接的二极管形成于一P型基底10中,每一个二极管包含有设于浮置N型井9a~9d内的P+掺杂区3a~3d以及N+掺杂区4a~4d。举例来说,在图1中的二极管串中的第一个二极管包含有P+掺杂区3a电连接一电源VD或者周边电源Vccp,一N+掺杂区4a,其中P+掺杂区3a以及N+掺杂区4a皆形成于N型井9a中,而N型井9a形成于P型基底10中。如图,各别二极管的串接可以任一层合适的金属线12电连接,金属线12的连接方式是从前一级(previous stage)的二极管的N+区域相连至下一级的二极管的P+区域,亦即,如图1中所示,N+区域4a电连接至P+区域3b,而N+区域4b电连接至P+区域3c,以此类推。在此二极管串的阴极端点N+区域4d一般接地或电连接至内部电源Vcc。然而,上述习知的二极管串架构却会有严重的漏电流问题。以图1中的二极管串中的第一个二极管为例,这是由于P+接面3a、N型井9a以及P型基底10构成一寄生PNP双载子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使得二极管在P型基底10方向产生基底漏电流(Isub=ID×β/(1+β))。当串联的二极管愈多,漏电问题就愈严重。图1中的二极管串的整体基底漏电流Isub,total与垂直电流增益β间的关系可以下式表示Isub,total=ID×β(1/(1+β)+1/(1+β)2+1/(1+β)3+1/(1+β)4)由于严重的漏电流现象,使得二极管串联时,二极管串的电压压降无法与单一二极管开启电压成等比例放大,因此造成电路设计上许多麻烦。由上述可知,传统结合二极管串架构的ESD保护电路技术不论在电路结构上以及效能上均未臻理想,而犹待进一步克服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漏电流且可与双载子互补晶体管(BiCMOS)制程相容的二极管串ESD保护元件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极管串ESD保护元件结构,具有开放基极(open-base)寄生PNP双载子晶体管,可降低ESD保护电路的漏电留流。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漏电流二极管串ESD保护元件结构,可应用在电源箝制电路、不同电源缓冲垫间的静电放电保护,或者应用在触发电路设计上。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用于ESD保护电路的二极管元件,包含有一P型基底;一埋入式N+半导体层,植于该P型基底中,并由一深绝缘浅沟隔绝;一P型井,设于该埋入式N+半导体层之上,并通过该深绝缘浅沟与该P型基底隔绝;一P+掺杂区,设于该P型井中,用来作为该二极管元件的阳极(anode);以及一N+掺杂区,设于该P型井中,用来作为该二极管元件的阴极(cathode)。其中该P+掺杂区、该埋入式N+半导体层以及该P型基底构成一开放基极的寄生PNP双载子晶体管。本专利技术还提出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用与Bipolar/BiCMOS制程相容的二极管串电路,其包含有形成于一P型基底的复数个串联的二极管元件,各该二极管元件均为前一方案中的可用于ESD保护电路的二极管元件,其中一个二极管元件的N+掺杂区电连接下一个二极管元件的P+掺杂区。相较于习知技艺,本专利技术通过与Bipolar/BiCMOS制程或SiGe-BiCMOS制程相容的埋入式N+半导体层以及深绝缘沟渠的制作,设计出新颖的ESD保护元件,可应用于二极管串ESD保护电路,由于具有开放基极组态的寄生PNP双载子晶体管的特色,因此有低漏电流的好处。附图说明图1为习知二极管串静电放电保护电路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二极管串静电放电保护电路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一典型的Bipolar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式的符号说明2a~2d 二极管结构 3a~3d P+掺杂区(或P+接面)4a~4d N+掺杂区(或N+接面)9a~9d 浮置N型井10、20 P型基底 29a~29d 浮置P型井30a~30d 埋入式N+半导体层 50 STI层 60 深绝缘沟渠 70 典型的Bipolar结构701 深绝缘沟渠 702 埋入式N+半导体层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2,图2为依据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二极管串静电放电保护电路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同样以四级(4-stage)二极管串为例,其由四个独立的二极管结构2a~2d串接而成,亦即前一个二极管的N+接面电连接下一个二极管的P+接面。该四个串接的二极管2a~2d形成于一P型基底20中,每一个二极管包含有P+掺杂区(或P+接面)3a~3d以及N+掺杂区(或N+接面)4a~4d。每一个二极管的P+掺杂区(或P+接面)以及N+掺杂区(或N+接面)皆设于一浮置P型井29a~29d内,而P型井29a形成于一埋入式N+半导体层30a之上。举例来说,在图1中的二极管串中的第一个二极管2a包含有P+掺杂区3a电连接一电源VD或者周边电源Vccp,一N+掺杂区4a,其中P+掺杂区3a以及N+掺杂区4a皆形成于P型井29a中,而P型井29a形成于一浮置的埋入式N+半导体层30a之上中。每一个二极管的P+掺杂区(或P+接面)以及N+掺杂区(或N+接面)之间为一浅沟绝缘层(STI layer)50所隔离,每一个二极管的浮置P型井29a~29d以及埋入式N+半导体层30a由一深绝缘沟渠(deeptrench isolation)60与其它相邻的二极管元件隔离。一般,浅沟绝缘层(STIlayer)50约为0.3~0.5微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用于ESD保护电路的二极管元件,其特征是:包含有:一P型基底;一埋入式N↑[+]半导体层,植于该P型基底中,并由一深绝缘浅沟隔绝;一P型井,设于该埋入式N↑[+]半导体层之上,并通过该深绝缘浅沟与该P型基底隔绝 ;一P↑[+]掺杂区,设于该P型井中,用来作为该二极管元件的阳极;以及一N↑[+]掺杂区,设于该P型井中,用来作为该二极管元件的阴极;其中该P↑[+]掺杂区、该埋入式N↑[+]半导体层以及该P型基底构成一开放基极的寄 生PNP双载子晶体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用于ESD保护电路的二极管元件,其特征是包含有一P型基底;一埋入式N+半导体层,植于该P型基底中,并由一深绝缘浅沟隔绝;一P型井,设于该埋入式N+半导体层之上,并通过该深绝缘浅沟与该P型基底隔绝;一P+掺杂区,设于该P型井中,用来作为该二极管元件的阳极;以及一N+掺杂区,设于该P型井中,用来作为该二极管元件的阴极;其中该P+掺杂区、该埋入式N+半导体层以及该P型基底构成一开放基极的寄生PNP双载子晶体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ESD保护元件结构,其特征是该深绝缘浅沟约4至5微米深。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ESD保护元件结构,其特征是该P+掺杂区以及该N+掺杂区之间为一浅沟绝缘层隔离。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ESD保护元件结构,其特征是该浅沟绝缘层约0.3至0.5微米深。5.一种可用与Bipolar/BiCMOS制程相容的二极管串电路,其特征是包含有形成于一P型基底的复数个串联的二极管元件,各该二极管元件包含有一埋入式N+半导体层,植于该P型基底中,并由一深绝缘浅沟隔绝;一P型井,设于该埋入式N+半导体层之上,并通过该深绝缘浅沟与该P型基底隔绝;一P+掺杂区,设于该P型井中,用来作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孝贤唐天浩周秋香
申请(专利权)人: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