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件加工用打磨抛光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7944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锈钢件加工用打磨抛光夹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中部滑动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端滑动安装有升降支撑柱,所述升降支撑柱后端上部固定安装有打磨抛光组件,所述底座上端左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立柱和驱动电机,两个所述立柱的相对面上部共同转动连接有轴杆,所述轴杆右端贯穿位于右侧的立柱延伸至其右侧并固定安装有夹持装置,所述底座上端的前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不锈钢件加工用打磨抛光夹具,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提高了打磨砂带的利用率和整体打磨抛光的质量,加工良品率具有一定的提升,还能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不锈钢管件未夹紧而在转动过程中飞出造成安全隐患,安全性高。安全性高。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锈钢件加工用打磨抛光夹具


[0001]本技术涉及不锈钢件加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不锈钢件加工用打磨抛光夹具。

技术介绍

[0002]不锈钢是不锈耐酸钢的简称,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和具有不锈性的钢种称为不锈钢,打磨,是表面改性技术的一种,一般指借助粗糙物体(含有较高硬度颗粒的砂纸等)来通过摩擦改变材料表面物理性能的一种加工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特定表面粗糙度。随着不锈钢产品在人们生活中广泛的使用,人们对不锈钢的生产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不锈钢管件在出厂时进行钝化处理,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使其在大气环境下表现出良好的耐腐蚀性。然而,不锈钢管件在由初始板材制成产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经历折弯、焊接、调修、打磨等工艺过程,对表面钝化膜造成不同程度的物理损伤,尤其是针对折弯压痕、调修变色、焊接黑灰,为了保证外观质量,普遍进行打磨处理。
[0003]现有技术中对于不锈钢管件进行打磨时,大多都是将管件从外部进行夹持,然后手持打磨设备进行抛光打磨,这种操作方式对于工作人员的操作要求高,且工作效率低下,打磨质量参差不齐,安全性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锈钢件加工用打磨抛光夹具,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下端四角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脚(2),所述底座(1)上端中部滑动安装有安装座(3),所述安装座(3)上端滑动安装有升降支撑柱(4),所述升降支撑柱(4)后端上部固定安装有打磨抛光组件(5),所述底座(1)上端左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立柱(7)和驱动电机(10),两个所述立柱(7)的相对面上部共同转动连接有轴杆(8),所述轴杆(8)外表面位于两个立柱(7)之间的部分和驱动电机(10)的输出端均固定安装有皮带轮(9),两个所述皮带轮(9)之间共同缠绕安装有传动皮带(11),所述轴杆(8)右端贯穿位于右侧的立柱(7)延伸至其右侧并固定安装有夹持装置(6),所述夹持装置(6)外表面套设待加工的不锈钢管件(14),所述底座(1)上端前部开设有两个T型滑槽(13),所述底座(1)上端后部固定安装有开关盒(12),所述底座(1)上端的前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伸缩杆(15);所述夹持装置(6)包括连接环(61),所述连接环(61)固定连接在轴杆(8)右端,所述连接环(61)外表面右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杆(62),所述连接杆(62)的前端和后端均对称固定安装有缓冲杆(63),位于前方的两个缓冲杆(63)和位于后方的两个缓冲杆(63)远离连接杆(62)的一端均共同固定连接有夹板(65),两个所述夹板(65)远离连接杆(62)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硅胶垫(66),所述连接杆(62)的右部设置有阻挡构件(64),两个所述夹板(65)左端中部均固定安装有固定片(67),两个所述固定片(67)之间共同固定安装有调节组件(68),所述调节组件(68)位于所述连接环(6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件加工用打磨抛光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68)包括调节螺母(681)和两个螺纹杆(683),所述调节螺母(681)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与其一体成型的连接套(682),两个所述连接套(682)内壁均刻有内螺纹,两个所述螺纹杆(683)分别固定安装于两个固定片(67)相互靠近的一段,且两个螺纹杆(683)分别螺纹连接在两个连接套(682)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不锈钢件加工用打磨抛光夹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套(682)内壁的内螺纹方向相反,两个所述螺纹杆(683)外表面的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嘉祥陈永健陈雪莹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弈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