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立方相镁锌氧(MgZnO)晶体薄膜作为绝缘层的金属—绝缘层—半导体(MIS)结构及制备工艺,即以其介电常数(κ)大于SiO2的立方相MgZnO为绝缘层,从而提高绝缘层的等效厚度,降低漏电流,适应微电子领域对大规模集成电路所面临的尺寸不断减小的要求;同时能与传统的硅半导体器件制备工艺相兼容,属于微电子
技术介绍
自1947年第一个晶体管面世以来,五十余年里微电子技术取得迅猛的发展,这种持续的增长在于器件的特征尺寸越来越小,单个芯片上器件越来越多,性能不断提高。MOS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闪存(Flash)和铁电随机存储器(FeRAM)等的特征尺寸不断减小,对工艺和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器件特征尺寸的不断减小,尤其当光刻线宽小于0.1μm后,绝缘层(栅氧化物层)厚度开始逐渐接近原子间距。此时,受隧道效应的影响,栅极漏电流开始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根据ITRS(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Roadmap for Semiconductor)提出的行业内未来15年发展对于集成电路研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一绝缘层一半导体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单晶硅衬底上的立方相MgZnO薄膜为绝缘层,其器件结构为金属电极-MgZnO晶体薄膜-Si单晶-金属电极或金属电极-MgZnO晶体薄膜-SiO2-Si单晶-金属电极。2.按权利要求1所述金属一绝缘层一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MgZnO材料正面电极为纯Al,或Al+%2Si,或Pt/W双层电极结构,衬底Si材料背面电极对应为纯Al,或Al+%2Si,或Pt/W双层电极结构。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一绝缘层一半导体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单元面积0.01×0.01mm2~0.2×0.2mm2,MgZnO介质层厚度1nm~500nm,金属电极厚度10nm~300nm。4.按权利要求1所述金属一绝缘层一半导体器件结构的制备工艺,采用光刻和湿法腐蚀。其特征在于(A)在单晶Si上处延生长立方相MgZnO薄膜;厚度1nm~500nm;(B)蒸镀Ai电极制作MIS结构器件的电极(1)超声清洗在单晶硅衬底上生长好的立方相MgZnO晶体薄膜芯片,先用四氯化碳、然后是丙酮、再是无水乙醇清洗,最后氮气吹干;(2)立方相MgZnO薄膜正面镀电极,电极材料为纯Al,或Al+2%Si或Pt/W复合层,采用电子束蒸发镀电极,镀电极时,衬底Si温度设置为10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惠桢,梁军,劳燕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