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3346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电流对应型的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可很大程度抑制大电流驱动时自我加热所引起的特性恶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半导体装置在具有玻璃基板10、主动层12,以及在其上隔着栅极绝缘膜13所形成的栅极电极14的TFT中,在沟道区域12c的下方或整个主动层12的下方设置散热用底部金属层BM,而得以将驱动TFT时沟道区域12c所产生的热量散发到TFT外部为其特征。再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半导体装置的特征是在上述构成外,底部金属层BM为与栅极电极14或主动层12的源极区域12s连接。(*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区域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装置,尤其涉及作为功率装置所用的半导体装置。
技术介绍
在液晶显示器和有机电致发光(electrofluorescence,简称EL)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中,用于像素部和外围电路的薄膜晶体管(TFT)之一,已知有低温多晶硅TFT(Low Temperature Poly-Si TFT,简称LTPS-TFT)。LTPS-TFT为将可在低温(可利用玻璃基板的温度)多结晶化的多晶硅作为主动层的TFT,这种TFT的载流子迁移速率快,适于驱动或开关使用玻璃基板的显示装置的像素。其次,参照附图说明公知的LTPS-TFT的构成。图3显示公知的LTPS-TFT的构成剖面图。图3的剖面图仅显示n沟道型TFT的构造。绝缘膜21在玻璃基板20上形成,在绝缘膜21上形成由低温多晶硅构成的主动层22。在主动层22的源极区域22s与漏极区域22d之间,形成沟道区域22c。在此,源极区域22s与漏极区域22d分别由掺入高浓度杂质的n+层与掺入低浓度杂质的n-层构成,而形成具有所谓低掺杂浓度的漏极(Lightly Doped Drain)的构造。在沟道区域22c上,隔着栅极绝缘膜23形成栅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装置,其包含:玻璃基板;具有源极区域、沟道区域和漏极区域,并形成在该玻璃基板上的主动层;以及在对应该主动层的该沟道区域的位置,隔着栅极绝缘膜所形成的栅极电极;其中至少对应该沟道区域设有散热用金属层。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9-30 2003-3406531.一种半导体装置,其包含玻璃基板;具有源极区域、沟道区域和漏极区域,并形成在该玻璃基板上的主动层;以及在对应该主动层的该沟道区域的位置,隔着栅极绝缘膜所形成的栅极电极;其中至少对应该沟道区域设有散热用金属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山良一山野耕治武田安弘广泽孝司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