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集成电路的制作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发展,其内部的电路密度越来越大,所含元件数量不断增加,使得晶片的表面无法提供足够的面积来制作所需的互连线(Interconnect)。为了配合元件缩小后所增加的互连线需求,利用通孔实现多层金属互连线的设计,成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所必须采用的方法。
[0003]然而,随着半导体工艺节点的不断减小,半导体器件中的金属互连线越来越密集、互连结构的关键尺寸(CD)也越来越小;相应的,形成互连结构的工艺难度也越来越大,而互连结构的形成质量对后段(Back End Of Line,BEOL)电路的性能影响很大,严重时会影响半导体结构的正常工作。
[0004]现有互连结构的形成工艺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半导体制造的要求,现有技术形成的半导体结构的电学性能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基底,所述基底内具有底层介质层;在所述底层介质层内形成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一凹槽内形成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的顶部表面低于所述底层介质层的顶部表面;在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一凹槽的部分侧壁上以及所述基底上形成第一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和所述底层介质层之间具有刻蚀选择比;在所述第一介质层上形成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二介质层和所述第一介质层之间具有刻蚀选择比;刻蚀所述第二介质层,直至暴露出所述第一介质层,形成开口;刻蚀去除所述开口暴露出的所述第一介质层,直至暴露出所述第一金属层表面,形成通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介质层的材料与所述第一介质层的材料不同,所述底层介质层的材料包括SiO2、Si3N4、SiOC、SiON、SiCN、SiC和SiCOH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一介质层的材料包括SiO2、Si3N4、SiOC、SiON、SiCN、SiC、SiCOH、Al2O3、AlN、WC、HfO2、Ta2O5和AlNO中的一种或多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介质层的材料与所述第一介质层层的材料不同,所述第二介质层的材料包括SiO2、Si3N4、SiOC、SiON、SiCN、SiC和SiCOH中的一种或多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凹槽内形成第一金属层的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一凹槽侧壁和底部上以及所述基底上形成第一金属材料膜;对所述第一金属材料膜进行回流处理,形成填充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的顶部表面低于所述基底的顶部表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材料包括Cu、Co、Ru、Al和Ag中的一种或多种。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处理的工艺参数包括:在200~500℃温度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继全,
申请(专利权)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