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叶片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0394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型叶片泵,包括:泵壳,泵壳的内腔右侧开设有进水口,泵壳的内腔左侧开设有出水口,泵壳的内腔顶端开设有泄压腔;电机,电机螺钉连接于泵壳的后侧;连接杆,连接杆的后端通过联轴器锁紧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杆的前端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于泵壳的内腔前侧中部;转子,转子套接于连接杆的外壁前侧,并锁紧,转子的外壁沿周向等距的开设有若干挤压槽;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内嵌于挤压槽的内腔,第一弹簧的一端卡接于挤压槽的内腔内侧。本装置在使用时,即使泵壳的内腔压力过高,依然可以利用泄压管对泵壳的内腔进行泄压,进而可以避免本装置损坏,从而可以防止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成巨大的财产损失。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叶片泵


[0001]本技术涉及叶片泵
,具体为一种改进型叶片泵。

技术介绍

[0002]叶片泵是转子槽内的叶片与泵壳相接触,将吸入的液体由进油侧压向排油侧的泵;
[0003]当叶片泵进行工作时,由于叶片对吸入的液体进行挤压,会促使泵壳内腔中的压力增加,如果液压系统的溢流阀堵塞,会出现泵壳内腔压力过高的情况出现,当泵壳内腔压力超过本身能承受的压力时,泵内最薄弱的零件就会出现损坏,如:前、后盖崩裂,叶片断裂、定子断裂,轴断,而叶片断裂、定子断裂两个中任何一个先断都可能会导致另一个瞬间断裂,同时在高速旋转的其它零件“转子”和“侧板”及“轴”也会被动损坏,进而造成叶片泵损坏,不仅影响正常工作,而且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叶片泵,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当泵壳内腔压力过高会造成叶片泵损坏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叶片泵,包括:泵壳,所述泵壳的内腔右侧开设有进水口,所述泵壳的内腔左侧开设有出水口,所述泵壳的内腔顶端开设有泄压腔;电机,所述电机螺钉连接于泵壳的后侧;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后端通过联轴器锁紧在电机的输出端,所述连接杆的前端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于泵壳的内腔前侧中部;转子,所述转子套接于连接杆的外壁前侧,并锁紧,所述转子的外壁沿周向等距的开设有若干挤压槽;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内嵌于挤压槽的内腔,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卡接于挤压槽的内腔内侧;叶片,所述叶片的内侧延伸进挤压槽的内腔,且叶片的外侧与泵壳的内壁相接触,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卡接于叶片的内侧;泄压机构,所述泄压机构设置于泄压腔的内腔;
[0006]所述泄压机构包括:移动杆,所述移动杆可滑动的设置于泵壳的顶端,所述移动杆的底端延伸进泄压腔的内腔;挡块,所述挡块的顶端设置于移动杆的底端,所述挡块的底端与泄压腔的内腔底端相接触;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接于移动杆的外壁,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卡接于挡块的顶端,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卡接于泄压腔的内腔顶端;泄压管,所述泄压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泄压管的一端分别设置于泄压腔的内腔左右两侧,且泄压管的另一端延伸出泵壳的外壁。
[0007]优选的,所述泄压机构还包括:橡胶薄膜,所述橡胶薄膜的内腔套接于挡块的外壁,且橡胶薄膜的外壁设置于泄压腔的内壁。
[0008]优选的,所述泄压管位于橡胶薄膜的下方,且第二弹簧位于橡胶薄膜的上方。
[0009]优选的,所述挡块的顶端到泄压腔内腔顶端的距离大于挡块底端到泄压管的距离。
[0010]优选的,所述泵壳的顶端还设置有:警示灯开关,所述警示灯开关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警示灯开关分别设置于泵壳的顶端左右两侧,所述警示灯开关的位置与移动杆的位置相对应,且两个警示灯开关的顶端分别与移动杆的底端左右两侧相接触;警示灯,所述警示灯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警示灯分别设置于泵壳的顶端左右两侧,所述警示灯与警示灯开关电性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挤压槽的内腔长度大于叶片的长度。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改进型叶片泵利用电机通过连接杆带动转子旋转,转子旋转促使泵壳的内壁挤压叶片向挤压槽的内腔移动,进而利用叶片旋转所产生的压力可以将液体从进水口吸入,并从出水口排出,当泵壳的内腔压力超过其本身可承受的压力时,利用压力挤压挡块向上移动,并挤压第二弹簧发生弹性形变,进而可以将泄压腔的内腔与泵壳的内腔相连通,进而通过泄压管可以对泵壳的内腔进行泄压,利用警示灯开关控制警示灯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出现异常,本装置在使用时,即使泵壳的内腔压力过高,依然可以利用泄压管对泵壳的内腔进行泄压,进而可以避免本装置损坏,从而可以防止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剖面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图。
[0016]图中:1、泵壳,2、进水口,3、出水口,4、电机,5、连接杆,6、转子,7、挤压槽,8、第一弹簧,9、泄压机构,91、移动杆,92、挡块,93、第二弹簧,94、橡胶薄膜,95、泄压管,10、叶片,11、泄压腔,12、警示灯开关,13、警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型叶片泵技术方案,包括:泵壳1、进水口2、出水口3、电机4、连接杆5、转子6、挤压槽7、第一弹簧8、泄压机构9、叶片10和泄压腔11,泵壳1的内腔右侧开设有进水口2,泵壳1的内腔左侧开设有出水口3,泵壳1的内腔顶端开设有泄压腔11,电机4螺钉连接于泵壳1的后侧,电机4为现有技术,在此用于通过连接杆5带动转子6进行旋转,连接杆5的后端通过联轴器锁紧在电机4的输出端,连接杆5的前端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于泵壳1的内腔前侧中部,转子5套接于连接杆5的外壁前侧,并锁紧,转子6的外壁沿周向等距的开设有若干挤压槽7,第一弹簧8内嵌于挤压槽7的内腔,第一弹簧8的一端卡接于挤压槽7的内腔内侧,第一弹簧8为旋转弹簧,受到外力挤压或者拉伸后发生弹性形变,外力去除后恢复成初始状态,第一弹簧8在此用于推动叶片10移动出挤压槽7的内腔,叶片10的内侧延伸进挤压槽7的内腔,且叶片10的外侧与泵壳1的内壁相接触,第一弹簧8的另一端卡接于叶片10的内侧,挤压槽7的内腔长度大于叶片10的长度,进而可以保证叶片10
可以完全移动进挤压槽7的内腔,泄压机构9设置于泄压腔11的内腔,当泵壳1内腔中的压力过大时,可以利用泄压机构9对其内腔进行泄压,进而避免造成本装置损坏;
[0019]泄压机构9包括:移动杆91、挡块92、第二弹簧93、橡胶薄膜94和泄压管95,移动杆91可滑动的设置于泵壳1的顶端,移动杆91的底端延伸进泄压腔11的内腔,挡块92的顶端设置于移动杆91的底端,挡块92的底端与泄压腔11的内腔底端相接触,挡块92用于将泄压腔11与泵壳1的内腔分离,第二弹簧93套接于移动杆91的外壁,第二弹簧93的一端卡接于挡块92的顶端,第二弹簧93的另一端卡接于泄压腔11的内腔顶端,第二弹簧93为旋转弹簧,受到外力挤压或者拉伸后发生弹性形变,外力去除后恢复成初始状态,当泵壳1内腔中的压力超过额定数值时,第二弹簧93会发生弹性形变,第二弹簧93在此用于向挡块92施加向下的作用力,泄压管9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泄压管95的一端分别设置于泄压腔11的内腔左右两侧,且泄压管95的另一端延伸出泵壳1的外壁,挡块92的顶端到泄压腔11内腔顶端的距离大于挡块92底端到泄压管95的距离,保证利用泵壳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叶片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壳(1),所述泵壳(1)的内腔右侧开设有进水口(2),所述泵壳(1)的内腔左侧开设有出水口(3),所述泵壳(1)的内腔顶端开设有泄压腔(11);电机(4),所述电机(4)螺钉连接于泵壳(1)的后侧;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的后端通过联轴器锁紧在电机(4)的输出端,所述连接杆(5)的前端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于泵壳(1)的内腔前侧中部;转子(6),所述转子(5)套接于连接杆(5)的外壁前侧,并锁紧,所述转子(6)的外壁沿周向等距的开设有若干挤压槽(7);第一弹簧(8),所述第一弹簧(8)内嵌于挤压槽(7)的内腔,所述第一弹簧(8)的一端卡接于挤压槽(7)的内腔内侧;叶片(10),所述叶片(10)的内侧延伸进挤压槽(7)的内腔,且叶片(10)的外侧与泵壳(1)的内壁相接触,所述第一弹簧(8)的另一端卡接于叶片(10)的内侧;泄压机构(9),所述泄压机构(9)设置于泄压腔(11)的内腔;所述泄压机构(9)包括:移动杆(91),所述移动杆(91)可滑动的设置于泵壳(1)的顶端,所述移动杆(91)的底端延伸进泄压腔(11)的内腔;挡块(92),所述挡块(92)的顶端设置于移动杆(91)的底端,所述挡块(92)的底端与泄压腔(11)的内腔底端相接触;第二弹簧(93),所述第二弹簧(93)套接于移动杆(91)的外壁,所述第二弹簧(93)的一端卡接于挡块(92)的顶端,所述第二弹簧(93)的另一端卡接于泄压腔(11)的内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森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怡和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