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作用回转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0394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作用回转油缸,包括:外壳;轴承,数量为两个,分别内嵌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内腔左右两端;左端盖,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左侧,且对位于左侧的所述轴承的轴承外圈进行限位;右端盖,通过螺钉固定安装于外壳的右侧,且对位于右侧的所述轴承的轴承外圈进行限位;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腔中部;换向机构,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底部;编码盘,固定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右侧,且对所述驱动机构进行检测。该双作用回转油缸,回转行程较远,换向机构有中位泄压功能,且可以自行完成换向,可以直接与油泵进行连接,无需复杂的液压系统驱动,维护简单,对操作者要求较低。对操作者要求较低。对操作者要求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作用回转油缸


[0001]本技术涉及回转油缸
,具体为一种双作用回转油缸。

技术介绍

[0002]回转油缸可分为两种结构一种是可以通孔的回转油缸即油缸中间可通过工件,此油缸可配合中空液压卡盘安装使用,可加工较长棒料,也可以配套自动送料机进行自动送料加工,实现自动送料,自动加工,一个操作工人可同时操作多台车床,降低用工成本,一种是中实回转油缸即即油缸中间没有通孔,不能通过棒料,与中实液压卡盘配套使用,适用于加工短工件的应用场景,回转油缸分为单作用油缸和双作用油缸,单作用油缸是指其中一个方向的运动用油压实现,返回时靠自重或弹簧等外力,这种油缸的两个腔只有一端有油,另一端则与空气接触,双作用油缸就是两个腔都有油,两个方向的动作都要靠油压来实现;
[0003]现有的回转油缸大多采用液压油推动旋转活塞带动主轴旋转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的行程较短,无法满足加工需求,并且现有的回转油缸没有换向、泄压等功能,使用时需要配合复杂的液压系统管路才可以进行驱动,体积过大,维护困难,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作用回转油缸,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行程短、没有换向和泄压的功能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作用回转油缸,包括:外壳;轴承,数量为两个,分别内嵌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内腔左右两端;左端盖,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左侧,且对位于左侧的所述轴承的轴承外圈进行限位;右端盖,通过螺钉固定安装于外壳的右侧,且对位于右侧的所述轴承的轴承外圈进行限位;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腔中部;换向机构,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底部;编码盘,固定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右侧,且对所述驱动机构进行检测;
[0006]所述换向机构包括:安装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底部;配液腔,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的中部;活塞组件,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配液腔的内壁;进油管,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的底部中间位置,且与所述配液腔相连通;出油管,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左侧,且与所述配液腔相连通;第一连接管,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左侧,且与所述配液腔相连通;第二连接管,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右侧,且与所述配液腔相连通;第一电磁铁,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左端;第二电磁铁,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右端。
[0007]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主轴,两端固定安装于两个所述轴承的轴承内圈;阶梯轴,设置于所述主轴的中部,且所述阶梯轴的左右两端对两个轴承的轴承内圈进行限位;柱体,设置于所述阶梯轴的中部;颈段,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腔中间位置,且与所述主体的外壁接触;驱动槽,数量为若干个,分别沿周向地开设于所述柱体的外壁;第一连接孔,开设于所述外壳的底部左侧,所述第一连接孔与外壳的内腔左端相连通,且所述第一连接管与
第一连接孔相适配插接;第二连接孔,开设于所述外壳的底部右侧,所述第二连接孔与外壳的内腔右端相连通,且所述第二连接管与第二连接孔相适配插接;键槽,开设于所述主轴的顶部左端。
[0008]优选的,所述配液腔包括:分液腔,从左至右地开设于所述安装座的中部;高压腔,开设于所述分液腔的中间位置,且与所述进油管相连通;第一连接腔,开设于所述分液腔的中部,所述第一连接腔位于高压腔的左侧,且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相连通;第二连接腔,开设于所述分液腔的中部,所述第二连接腔位于高压腔的右侧,且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相连通;回流腔,开设于所述分液腔的左右两端,且位于左侧的所述回流腔与出油管相连通;连通腔,开设于所述安装座的后端,且所述连通腔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回流腔相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高压腔、第一连接腔、第二连接腔和回流腔的直径均大于分液腔的直径。
[0010]优选的,所述活塞组件包括:中段活塞,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分液腔的内壁;连接杆,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中段活塞的左右两端;第一活塞,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分液腔的内壁,且与位于左侧的连接杆固定连接;第二活塞,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分液腔的内壁,且与位于右侧的连接杆固定连接;回流通道,开设于位于左侧所述连接杆中部,且两端分别于中段活塞的外壁和第一活塞的外壁相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中段活塞的宽度大于高压腔的宽度。
[0012]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接腔与高压腔之间的距离。
[0013]优选的,所述左端盖和右端盖的内腔均设置有密封圈。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双作用回转油缸,通过当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均不工作的时候,活塞组件在分液腔的中间位置,即为换向机构中位状态,高压液压油通过进油管进入高压腔,此时中段活塞将高压腔的左右两端进行封闭,回流通道将进油管与出油管直接连接,液压油直接从出油管流回油箱,主轴不工作;通过第一电磁铁吸引活塞组件向左滑动,即为换向机构左位状态,中段活塞将第一连接腔与高压腔进行分隔,第二活塞将第二连接腔与右侧的回流腔进行分隔,从而当高压液压油通过进油管注入高压腔后,液压油通过第二连接腔和第二连接孔注入外壳的内腔右端,液压油在外壳内腔中从右至左地流动并推动驱动槽,使柱体带动主轴正方向旋转,做功后的液压油通过外壳内腔左端的第一连接管流回第一连接腔,并通过出油管流回油箱;第二电磁铁吸引活塞组件向右滑动,即为换向机构右位状态,中段活塞将第二连接腔与高压腔进行分隔,第一活塞将第一连接腔与左侧的回流腔进行分隔,从而当高压液压油通过进油管注入高压腔后,液压油通过第一连接腔和第一连接孔注入外壳的内腔左端,液压油在外壳内腔中从左至右地流动并推动驱动槽,使柱体带动主轴反方向旋转,做功后的液压油通过外壳的右侧内腔的第二连接管流回右侧的回流腔,并通过连通腔进入左侧的回流腔,通过出油管流回油箱,因此回转行程较远,换向机构有中位泄压功能,且可以自行完成换向,可以直接与油泵进行连接,无需复杂的液压系统驱动,维护简单,对操作者要求较低。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主视剖面图;
[0017]图3为换向机构俯视剖面图;
[0018]图4为换向机构中位状态主视剖面图;
[0019]图5为换向机构左位状态主视剖面图;
[0020]图6为换向机构右位状态主视剖面图;
[0021]图7为主轴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2、外壳,3、驱动机构,31、主轴,32、阶梯轴,33、主体,34、颈段,35、驱动槽,36、第一连接孔,37、第二连接孔,38、键槽,4、轴承,5、左端盖,6、右端盖,7、换向机构,71、安装座,72、配液腔,721、分液腔,722、高压腔,723、第一连接腔,724、第二连接腔,725、回流腔,726、连通腔,73、活塞组件,731、连接杆,732、中段活塞,733、第一活塞,734、第二活塞,735、回流通道,74、进油管,75、出油管,76、第一连接管,77、第二连接管,78、第一电磁铁,79、第二电磁铁,8、编码盘。
具体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作用回转油缸,包括:外壳(2)、轴承(4)、左端盖(5)和右端盖(6),所述轴承(4)数量为两个,分别内嵌安装于所述外壳(2)的内腔左右两端,所述左端盖(5)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外壳(2)的左侧,且对位于左侧的所述轴承(4)的轴承外圈进行限位,所述右端盖(6)通过螺钉固定安装于外壳(2)的右侧,且对位于右侧的所述轴承(4)的轴承外圈进行限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机构(4),设置于所述外壳(2)的内腔中部;换向机构(7),安装于所述外壳(2)的底部;编码盘(8),固定安装于所述外壳(2)的右侧,且对所述驱动机构(4)进行检测;所述换向机构(7)包括:安装座(71),固定安装于所述外壳(2)的底部;配液腔(72),设置于所述安装座(71)的中部;活塞组件(73),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配液腔(72)的内壁;进油管(74),设置于所述安装座(71)的底部中间位置,且与所述配液腔(72)相连通;出油管(75),设置于所述安装座(71)的底部左侧,且与所述配液腔(72)相连通;第一连接管(76),设置于所述安装座(71)的顶部左侧,且与所述配液腔(72)相连通;第二连接管(77),设置于所述安装座(71)的顶部右侧,且与所述配液腔(72)相连通;第一电磁铁(78),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座(71)的左端;第二电磁铁(79),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座(71)的右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作用回转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主轴(31),两端固定安装于两个所述轴承(4)的轴承内圈;阶梯轴(32),设置于所述主轴(31)的中部,且所述阶梯轴(32)的左右两端对两个轴承(4)的轴承内圈进行限位;柱体(33),设置于所述阶梯轴(32)的中部;颈段(34),设置于所述外壳(2)的内腔中间位置,且与所述主体(33)的外壁接触;驱动槽(35),数量为若干个,分别沿周向地开设于所述柱体(33)的外壁;第一连接孔(36),开设于所述外壳(2)的底部左侧,所述第一连接孔(36)与外壳(2)的内腔左端相连通,且所述第一连接管(76)与第一连接孔(36)相适配插接;第二连接孔(37),开设于所述外壳(2)的底部右侧,所述第二连接孔(37)与外壳(2)的内腔右端相连通,且所述第二连接管(77)与第二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森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怡和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