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前防护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0503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前防护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车辆前防护结构包括:车架;连接总成,连接总成包括水平部、弧形部和竖直部,竖直部的上端与水平部的前端通过弧形部相连,水平部安装于车架,所述连接总成的后侧沿构造有向内折弯的第一内折边,第一内折边延伸于竖直部、弧形部和水平部;内加强板,所述内加强板安装于所述连接总成的内侧且贴合于所述弧形部和所述竖直部,所述内加强板构造有与所述第一内折边贴合的第二内折边;支臂总成,所述支臂总成安装于所述竖直部;防撞总成,所述防撞总成安装于所述支臂总成,且所述防撞总成夹持于所述支臂总成的相对两侧。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前防护结构,具有结构强度高、碰撞变形小等优点。形小等优点。形小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前防护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前防护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的的车辆,特别是客车,前方均需要安装车辆前防护结构,车辆前防护结构通过连接总成、支臂总成、防撞总成与车架相连,其中连接总成起到承载连接车架和支臂总成的作用,连接总成向后延伸并安装于车架的纵梁,并且连接总成的前部向下延伸与支臂总成安装,使防撞总成的达到合适的安装高度达到防撞的作用。然而连接总成的向下延伸的部分与向后延伸的部分连接处的结构强度较低,即使焊接加强筋等结构,仍不容易达到防撞要求,受到冲击时发生较大的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前防护结构,该车辆前防护结构具有结构强度高、碰撞变形小等优点。
[0004]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车辆前防护结构的车辆。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前防护结构,包括:车架;连接总成,所述连接总成包括水平部、弧形部和竖直部,所述竖直部的上端与所述水平部的前端通过所述弧形部相连,所述水平部安装于所述车架,所述连接总成的后侧沿构造有向内折弯的第一内折边,所述第一内折边延伸于所述竖直部、所述弧形部和所述水平部;内加强板,所述内加强板安装于所述连接总成的内侧且贴合于所述弧形部和所述竖直部,所述内加强板构造有与所述第一内折边贴合的第二内折边;支臂总成,所述支臂总成安装于所述竖直部;防撞总成,所述防撞总成安装于所述支臂总成,且所述防撞总成夹持于所述支臂总成的相对两侧。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前防护结构,具有结构强度高、碰撞变形小等优点。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连接总成的前侧沿构造有向内折弯的外折边,所述外折边延伸于所述竖直部、所述弧形部和所述水平部;
[0008]所述连接总成的下沿构造有向内折弯的封板,所述封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内折边和所述外折边相连。
[0009]进一步地,车辆前防护结构,还包括:槽板,所述槽板安装于所述连接总成,所述槽板的横截面构造成开口朝向所述连接总成的C形,所述槽板从所述第一内折边向所述外折边的方向延伸。
[0010]进一步地,所述外折边设有缺口,所述槽板的一端穿过所述缺口且与所述缺口的相对两侧沿相连。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支臂总成包括:支臂连接支座,所述支臂
连接支座安装于所述竖直部;支臂主体,所述支臂主体与所述支臂连接支座扣合且共同限定出内腔,所述支臂主体安装于所述竖直部。
[0012]进一步地,所述支臂主体的前侧沿构造有向所述支臂连接支座延伸的前上侧板,所述支臂主体的后侧沿构造有向所述支臂连接支座延伸的后上侧板和后下侧板,所述后下侧板与所述后上侧板的下端相连且从所述后上侧板向下且向前倾斜延伸;所述支臂连接支座的上沿构造有向所述支臂主体延伸的顶板,所述支臂连接支座的下沿构造有向所述支臂主体延伸的底板,所述支臂连接支座的前侧沿构造有向所述支臂主体延伸的前下侧板;其中,所述顶板、所述前上侧板、所述前下侧板、所述底板、所述后下侧板和所述后上侧板围绕所述内腔,所述前上侧板的上端和所述后上侧板的上端高于所述顶板。
[001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总成的下沿构造有向内折弯的封板;所述支臂主体安装于所述竖直部,所述顶板安装于所述封板。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支臂连接支座设有间隔排列且凸出所述支臂连接支座表面的多个凸筋;所述支臂主体设有多个减重孔。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防撞总成包括:防撞杠,所述防撞杠沿水平延伸且位于所述支臂总成的前方;连接支架,所述防撞杠通过所述连接支架安装于所述支臂总成。
[0016]进一步地,所述支臂总成设有多个防撞安装孔,多个所述防撞安装孔在上下方向上排列成多行;所述连接支架设有多个连接支架安装孔,多个所述连接支架安装孔在上下方向上排列成多行;所述连接支架通过不同行的防撞安装孔和连接支架安装孔安装于所述支臂总成,以调节所述防撞总成的高度。
[0017]进一步地,所述支臂连接支座和所述支臂主体上对应位置的防撞安装孔穿设有支撑套筒,所述支撑套筒分别与所述支臂连接支座和所述支臂主体相连。
[001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支架包括:杠安装板,所述杠安装板安装于所述防撞杠的后侧面;第一支臂安装板和第二支臂安装板,所述第一支臂安装板和所述第二支臂安装板连接于所述杠安装板且沿所述杠安装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支臂总成被夹持于所述第一支臂安装板和所述第二支臂安装板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支臂安装板和所述第二支臂安装板安装。挡沿,所述挡沿连接于所述杠安装板的上沿且止挡于所述防撞杠的上表面。
[0019]进一步地,所述杠安装板设有沿水平延伸的腰形孔,所述杠安装板通过所述腰形孔安装于所述防撞杠。
[002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支臂安装板的上沿和下沿分别设有向远离所述第二支臂安装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支臂安装板的上沿和下沿分别设有向远离所述第一支臂安装板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筋。
[002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连接支架还包括:杠连接板,所述杠连接板安装于所述杠安装板和所述防撞杠之间,所述杠连接板的朝向所述防撞杠的表面连接有预埋螺母,所述防撞杠设有使所述预埋螺母穿过的预埋孔,所述预埋螺母内置于所述防撞杠内。
[002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连接总成和所述支臂总成均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总成沿所述防撞总成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两个所述支臂总成沿所述防撞总成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两个所述支臂总成之间设有工装拉杆,所述工装拉杆的两端分别设
有拉杆安装板,两个所述拉杆安装板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支臂总成。
[0023]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车辆前防护结构,
[002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车辆前防护结构,具有结构强度高、碰撞变形小、安全性好等优点。
[0025]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6]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7]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前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前防护结构的连接总成和槽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前防护结构的连接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前防护结构的支臂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前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连接总成,所述连接总成包括水平部、弧形部和竖直部,所述竖直部的上端与所述水平部的前端通过所述弧形部相连,所述水平部安装于所述车架,所述连接总成的后侧沿构造有向内折弯的第一内折边,所述第一内折边延伸于所述竖直部、所述弧形部和所述水平部;内加强板,所述内加强板安装于所述连接总成的内侧且贴合于所述弧形部和所述竖直部,所述内加强板构造有与所述第一内折边贴合的第二内折边;支臂总成,所述支臂总成安装于所述竖直部;防撞总成,所述防撞总成安装于所述支臂总成,且所述防撞总成夹持于所述支臂总成的相对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总成的前侧沿构造有向内折弯的外折边,所述外折边延伸于所述竖直部、所述弧形部和所述水平部;所述连接总成的下沿构造有向内折弯的封板,所述封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内折边和所述外折边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槽板,所述槽板安装于所述连接总成,所述槽板的横截面构造成开口朝向所述连接总成的C形,所述槽板从所述第一内折边向所述外折边的方向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前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折边设有缺口,所述槽板的一端穿过所述缺口且与所述缺口的相对两侧沿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总成包括:支臂连接支座,所述支臂连接支座安装于所述竖直部;支臂主体,所述支臂主体与所述支臂连接支座扣合且共同限定出内腔,所述支臂主体安装于所述竖直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前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主体的前侧沿构造有向所述支臂连接支座延伸的前上侧板,所述支臂主体的后侧沿构造有向所述支臂连接支座延伸的后上侧板和后下侧板,所述后下侧板与所述后上侧板的下端相连且从所述后上侧板向下且向前倾斜延伸;所述支臂连接支座的上沿构造有向所述支臂主体延伸的顶板,所述支臂连接支座的下沿构造有向所述支臂主体延伸的底板,所述支臂连接支座的前侧沿构造有向所述支臂主体延伸的前下侧板;其中,所述顶板、所述前上侧板、所述前下侧板、所述底板、所述后下侧板和所述后上侧板围绕所述内腔,所述前上侧板的上端和所述后上侧板的上端高于所述顶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前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总成的下沿构造有向内折弯的封板;所述支臂主体安装于所述竖直部,所述顶板安装于所述封板。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前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连接支座设有间隔排列且凸出所述支臂连接支座表面的多个凸筋;所述支臂主体设有多个减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杰蔡明玮左祎文段智芳李坤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