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回位转向机构的转运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9229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回位转向机构的转运车转向轮和动力轮并排设置,且转运车本体置于转向轮和动力轮上;转向轮包括:转向机构、凸盘、连接杆、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置于转向机构两侧,连接杆置于转向机构上,连接杆远离转向机构一端设置有转向通孔;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凸盘转动,凸盘上阵列设置有转向凸块;第一驱动装置与凸盘均置于固定座上,第二驱动装置与固定座连接,且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转向凸块与转向通孔连接。通过凸盘、连接杆、第一驱动装置的设置,转运车可在没有牵引车以及牵引装置牵引的情况下实现转向;同时通过第二驱动装置的设置,转运车还可被牵引车等牵引装置牵引。装置牵引。装置牵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回位转向机构的转运车


[0001]本技术涉及转运车
,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回位转向机构的转运车。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传统机场货物转运车辆为人工驾驶的牵引车,牵引车拖挂多节转运车;然而牵引车拖挂多节转运车整体车身较长,转弯难度大,必须有经验的司机才可驾驶。传统的转运车辆只有牵引车具备动力和转向功能,转运车既没有动力也没有转向功能,转向性能差。其次,由于机场内牵引车的数量远少于转运车的数量,在某些情况下,操作人员可能需要单独使用转运车,然而由于转运车缺乏动力和转向功能,因此导致操作人员需要人工拖拽转运车,致使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带有回位转向机构的转运车,使所述转运车在没有牵引车时也可进行转向。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带有回位转向机构的转运车,包括:转运车本体、转向轮、动力轮;所述转向轮和动力轮并排设置,且所述转运车本体置于所述转向轮和动力轮上;
[0005]所述转向轮包括:转向机构、凸盘、连接杆、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
[0006]所述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转向机构两侧,所述连接杆置于所述转向机构上,且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转向机构的一端设置有转向通孔;
[0007]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凸盘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凸盘转动,且所述凸盘上阵列设置有多个转向凸块;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凸盘均置于固定座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固定座连接,且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转向凸块与所述转向通孔连接。
[0008]进一步地,还包括:牵引杆,所述牵引杆置于所述转向机构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侧,且所述牵引杆用于连接牵引车或另一转运车。
[0009]进一步地,所述转向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三连杆相互平行,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四连杆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三连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第四连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四连杆可转动连接;
[0010]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轮体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所述第一轮体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第四连杆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轮包括:第三轮体和第四轮体,所述第三轮体和第四轮体通过车桥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轮还包括: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与所述车桥传动
连接,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车桥转动。
[0013]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转向凸块宽度与所述转向通孔宽度适配,且所述转向通孔长度大于所述转向凸块长度,所述转向凸块于所述转向通孔内反复运动。
[0014]进一步地,在所述转运车前还是设置有牵引车,所述牵引车与所述牵引杆连接,所述牵引车用于带动所述牵引车移动。
[0015]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电连接。
[0016]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凸盘、连接杆以及第一驱动装置的设置,使所述转运车可在没有牵引车以及牵引装置牵引的情况下实现转向作业;同时通过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设置,使所述转运车还可被牵引车等牵引装置牵引。以此提高所述转运车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所述转运车和牵引车结构图;
[0018]图2为所述转向轮和动力轮结构图;
[0019]图3为所述转向轮结构图;
[0020]图4为所述凸盘和连接杆分离时结构图;
[0021]图5为所述凸盘和连接杆连接时结构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转运车本体;2、转向轮;3、动力轮;4、牵引车;
[0024]21、转向机构;22、凸盘;23、连接杆;24、第一驱动装置;25、第二驱动装置;26、第一轮体;27、第二轮体;28、牵引杆;29、转向通孔;
[0025]211、第一连杆;212、第二连杆;213、第三连杆;214、第四连杆;
[0026]31、第三轮体;32、第四轮体;33、车桥;34、第三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8]请参阅图1至图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带有回位转向机构的转运车,包括:转运车本体、转向轮、动力轮;所述转向轮和动力轮并排设置,且所述转运车本体置于所述转向轮和动力轮上;所述转向轮包括:转向机构、凸盘22、连接杆23、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所述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转向机构两侧,所述连接杆23置于所述转向机构上,且所述连接杆23远离所述转向机构的一端设置有转向通孔29;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凸盘22,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凸盘22转动,且所述凸盘22上阵列设置有多个转向凸块;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凸盘22均置于固定座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固定座连接,且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转向凸块与所述转向通孔29连接。所述固定座请参阅图4至图5中的方框。
[0029]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装运车本体底部设置有与转向轮2、动力轮3适配的安装位置,且所述转向轮2与动力轮3并排设置,所述转向轮2置于所述转运车本体1底部前端,所述动
力轮3置于所述装运车本体底部后端。所述转向轮2和动力轮3便于所述转运车本体1移动,其中,所述转向轮2用于调整所述转运车本体1的方向。在某些实施中,优选的,所述转向轮2的宽度与所述动力轮3的宽度相等。
[003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轮体26和所述第二轮体27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转向机构21两侧;具体的,所述第一轮体26和第二轮体27便于所述转运车本体1移动,所述转向机构21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轮体26和第二轮体27同步转向,进而调整转运车本体1行进方向。请参阅图4和图5,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5与固定座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5用于驱动所述凸盘22朝靠近或者远离所述连接杆23的方向移动,所述凸盘22同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4一同运动。
[0031]请参阅图4至图5,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转向机构21可在两种使用状态下切换:第一使用状态为被动转向状态,即,所述连接杆23与所述凸盘22分离,通过牵引等方式调整所述转向机构21的转向角度;第二使用状态为主动转向状态,即,在该状态下所述连接杆23与所述凸盘22连接,通过驱动所述凸盘22转动带动所述连接杆23摆动,同时带动所述转向机构21转向。
[0032]具体的,当转运车前端没有牵引车4或者其他牵引装置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5驱动所述固定座向上运动,直至所述转向凸块置于所述转向通孔29中;而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凸盘22转动,在所述凸盘22的带动下所述转向凸块通过所述连接杆23使所述转向机构转动。需要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回位转向机构的转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运车本体、转向轮、动力轮;所述转运车本体置于所述转向轮和动力轮上;所述转向轮包括:转向机构、凸盘、连接杆、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所述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转向机构两侧,所述连接杆置于所述转向机构上,且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转向机构的一端设置有转向通孔;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凸盘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凸盘转动,且所述凸盘上阵列设置有多个转向凸块;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凸盘均置于固定座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固定座连接,且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转向凸块与所述转向通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带有回位转向机构的转运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牵引杆,所述牵引杆置于所述转向机构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侧,且所述牵引杆用于连接牵引车或另一转运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带有回位转向机构的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三连杆相互平行,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四连杆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三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猛龙陈文强刘锐滨肖建辉林桂冬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汉特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