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快速冷却的车窗密封条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8493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快速冷却的车窗密封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座、冷却水散热机构,本申请通过在下模座的内部增加由冷却水盛放框、冷却板、挡板所组成的冷却水散热机构,从而使得冷却水在通过循环泵每使用一次之后,并返回冷却水盛放框内部时,其所携带的热量将能够在冷却板、上端呈开口状的冷却水盛放框的同时作用下,达到快速散热、降温的效果,从而使得冷却水即使在面对多次循环使用后,其自身温度仍然能够保持于正常状态,且不会因吸收大量来自于注塑原料散发的大量热量而快速升温,进而能够全程辅助待成型的车窗密封条快速冷却成型,这不仅有效提高了冷却水的冷却效率及使用效率,且能够进一步有效提高车窗密封条的成型效率。窗密封条的成型效率。窗密封条的成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快速冷却的车窗密封条成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消防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快速冷却的车窗密封条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密封条是汽车的重要零部件之一,广泛用于车门、车窗、车身、座椅、天窗、发动机箱和后备箱等部位,具有防水、密封、隔音、防尘、防冻、减震、保暖及节能的重要作用,水切条就是车窗凹槽内里橡胶密封条,介于车窗玻璃和车门框架之间,水切条前部需要在注塑机上进行包胶,在注塑的时候需要对水切条进行定位,
[0003]车窗密封条是汽车的重要零部件之一,当其安装于车窗凹槽里时,能够对汽车内部起到良好的保暖、防尘、防冻、防水、隔音、减震等优良的效果;通常,车窗密封条都是通过注塑机实现加工的,同时为了确保车窗密封条能够在注塑完成后快速冷却成型,现有技术中,通过在下模的内部开设冷却水流通通道,并将该通道设置为蜿蜒曲折状,从而能够在增加对下模的冷却面积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冷却水的使用效率,且能够更加便于车窗密封条快速冷却成型;不仅如此,现有技术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冷却水的使用效率,通过在下模的底部增加下模座,并在下模座的内部增加循环泵,通过利用循环泵以达到循环使用冷却水的效果;
[0004]虽然上述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冷却水的使用效率,且能够便于车窗密封条快速冷却成型,但考虑到冷却水在每循环使用一次后,都会将下模内部因注塑原料散发出的大量热量进行吸收,这虽然能够便于车窗密封条快速冷却成型,但却也进一步提高了其自身的温度,也就是说循环使用的冷却水在面对长时间的循环使用后,其自身温度将会逐步上升,以至于该冷却水无法对待成型的车窗密封条实现快速冷却成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降低了该冷却水的冷却效率,且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容易对车窗密封条的成型效率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根据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快速冷却的车窗密封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下模座、冷却水散热机构,所述下模的底部设置有下模座,所述下模座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水散热机构;
[0006]所述下模座的内部焊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由螺栓固定安装有下模;所述支撑板的底部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有支撑柱的一端,两个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分别焊接于下模座的内部的底部;所述支撑柱的截面呈 T形结构,所述支撑柱的个数为N,N≥2;
[0007]所述冷却水散热机构由冷却水盛放框、冷却板、挡板组成,所述下模座的内部由螺栓固定安装有冷却水盛放框,所述冷却水盛放框的左右侧壁、底部分别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处由螺栓固定安装有冷却板,所述冷却板与外界电源连接;所述冷却水盛放框的上端焊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为倾斜结构;
[0008]所述冷却水盛放框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水;所述下模座的前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进水
口、出水口;所述下模座的前侧壁上开设的进水口处螺纹连接有第二进水管;所述下模座的前侧壁上开设的出水口处螺纹连接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与外界电源连接;
[0009]所述冷却水盛放框的左侧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下模座的内部;所述循环泵上自带进水口、出水口,所述循环泵的进水口处螺纹连接有连接管的一端;所述循环泵的出水口处螺纹连接有第一进水管;所述冷却水盛放框的左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口,该出水口处螺纹连接有连接管的另一端;
[0010]所述下模的前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所述下模的前侧壁上开设的进水口处螺纹连接有第一进水管的另一端;所述下模的前侧壁上开设的出水口处螺纹连接有第一出水管的一端,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冷却水盛放框的内部。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2]本技术通过在下模座的内部增加由冷却水盛放框、冷却板、挡板所组成的冷却水散热机构,其中冷却板能够实现对冷却水盛放框的内部进行降温、冷却的作用,具体的,该冷却板能够在通电时降低其自身温度,并通过冷却水盛放框的侧壁及底部有效吸收冷却水盛放框内部多次循环使用后的冷却水所产生的热量,且为了提升该作用,本申请通过在冷却水盛放框的侧壁及底部开设安装槽,使得冷却板能够在冷却水盛放框的侧壁厚度减小的同时,与冷却水盛放框的内部更加贴近,从而能够有效增强其对冷却水盛放框的内部进行冷却、降温的作用;且,为了更加有效地提高多次循环使用后的冷却水的散热效果,本申请通过将冷却水盛放框的上端设为开口状,从而使得多次循环使用后的冷却水所产生的温度能够自行由该冷却水盛放框的上端散出,进而能够在与冷却板配合使用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了多次循环使用后的冷却水的散热效率;同时为了防止冷却水在使用过程中因模具晃动导致冷却水由冷却水盛放框内部溅出,本申请通过在冷却水盛放框的上端增加了倾斜结构的挡板,从而能够在不影响多次循环使用后的冷却水的散热效率的前提下,避免了冷却水在使用过程中由冷却水盛放框的内部溅出;
[0013]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在下模座的内部增加由冷却水盛放框、冷却板、挡板所组成的冷却水散热机构,从而使得冷却水在通过循环泵每使用一次之后,并返回冷却水盛放框内部时,其所携带的热量将能够在冷却板、上端呈开口状的冷却水盛放框的同时作用下,达到快速散热、降温的效果,从而使得冷却水即使在面对多次循环使用后,其自身温度仍然能够保持于正常状态,且不会因吸收大量来自于注塑原料散发的大量热量而快速升温,进而能够全程辅助待成型的车窗密封条快速冷却成型,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有效提高了冷却水的冷却效率及使用效率,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进一步有效提高车窗密封条的成型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剖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图1中A部分具体结构放大图。
[0017]如图:1

上模,2

下模,3

下模座,4

支撑板,5

支撑柱,6

循环泵, 7

连接管,8

第一进水管,9

第一出水管,10

第二出水管,11

阀门,12
‑ꢀ
冷却水盛放框,1201

安装槽,13

冷却板,14

冷却水,15

第二进水管, 16

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1
[0019]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快速冷却的车窗密封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2、下模座3、冷却水散热机构,下模2的底部设置有下模座3,下模座3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水散热机构;
[0020]下模座3的内部焊接有支撑板4,支撑板4的上端由螺栓固定安装有下模2;支撑板4的底部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有支撑柱5的一端,两个支撑柱5的另一端分别焊接于下模座3的内部的底部;支撑柱5的截面呈T 形结构,支撑柱5的个数为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快速冷却的车窗密封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下模座、冷却水散热机构,所述下模的底部设置有下模座,所述下模座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水散热机构;所述下模座的内部焊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由螺栓固定安装有下模;所述支撑板的底部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有支撑柱的一端,两个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分别焊接于下模座的内部的底部;所述冷却水散热机构由冷却水盛放框、冷却板、挡板组成,所述下模座的内部由螺栓固定安装有冷却水盛放框,所述冷却水盛放框的左右侧壁、底部分别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处由螺栓固定安装有冷却板;所述冷却水盛放框的上端焊接有挡板;所述冷却水盛放框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水;所述下模座的前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所述下模座的前侧壁上开设的进水口处螺纹连接有第二进水管;所述下模座的前侧壁上开设的出水口处螺纹连接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冷却水盛放框的左侧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下模座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安赵宝臣李海涛赵贺彬王伟涛郭锐胡建军张德刚王映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高拓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