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薄膜结晶及半导体元件制造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88260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制造半导体元件的方法,其包括:提供基板;在该基板上形成非晶硅层;在该非晶硅层上形成保热层;图案化该保热层;以及照射该已图案化的保热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一般和半导体制造有关,更明确地说,是关于利用保热层来结晶非晶硅膜以制造半导体元件的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对具有更高分辨率显示器的小型电子产品的需求,激起液晶显示器(LCD)领域不断地进行研发。LCD中有一重要元件为薄膜晶体管(TFT)。TFT通常是制造于透明基板(如玻璃或塑料基板)上,且运用薄膜硅半导体。薄膜硅半导体通常包含非晶硅(a-Si)半导体及多晶硅(p-Si)半导体。非晶硅半导体最常使用,因为它们可通过量产以非常低廉的成本来制造。p-Si半导体具有优于a-Si半导体的物理特性,如导电性。然而,制造p-Si半导体却比a-Si半导体还要困难。由于p-Si半导体具有优越的特性,许多研究均集中在改善制造p-Si半导体的工艺上。制造p-Si TFT LCD的方法包含结晶工艺。该项工艺包含在玻璃基板上形成a-Si薄膜,且将该薄膜形成于p-Si膜之中。结晶方法的公知范例包含固相结晶法(SPC)及准分子激光退火法(ELA)。上述这些方法均使用很低的热预算,也就是,ELA方法为高温及短退火时间,而SPC方法则为非常低温及较长的退火时间。该低热预算工艺非常重要,因为LCD中通常会使用的玻璃基板并无法耐受高退火温度及/或长退火时间而不变形或破裂。举例来说,玻璃通常会在约600℃(在不变形该玻璃基板下通常允许的最高温度)温度处破裂或变形。SPC法包含在约400℃至800℃的温度处对该玻璃基板上所形成的a-Si膜进行退火,以便获得p-Si膜。因为SPC法可能涉及使用高温工艺,所以,便必须在该玻璃基板中使用昂贵的石英玻璃,其成本通常非常昂贵而无法适用于LCD元件中。ELA法包含利用短脉冲准分子激光来照射该a-Si膜,以便获得该p-Si膜,该脉冲宽度约20至200ns。ELA法是目前多晶硅TFT制造中最常用的方法。p-Si薄膜的晶粒尺寸可达300至600nm,而p-SiTFT的载子移动率则可达200cm2/V-s。不过,此数值并不符合未来高效能平面显示器的需求。再者,ELA不稳定的激光能量输出通常会将工艺范围缩小至数十个mJ/cm2的程度。所以,必须进行频繁的激光照射以重新熔化该不规律激光能量波动所造成的有瑕疵精细晶粒,使得该ELA法的成本提高,进而较不具竞争力。在p-Si TFT LCD中,不论是由SPC法或ELA法所制成,均强烈需要进一步放大p-Si膜的晶粒尺寸。在公知的方法中,晶粒尺寸约为300至600nm。为增强p-Si TFT LCD的功能,必须将晶粒尺寸放大至数微米以上。下文说明要放大晶粒尺寸的理由。移动率数值是影响半导体元件功能的因素。移动率代表的是电子漂移速度。当晶粒尺寸很小时,漂移速度便会下降,且在该电子路径中会有许多晶粒场。当漂移速度下降时,便无法预期该半导体元件的功能可以强化。与通过公知的准分子激光结晶所形成的晶粒尺寸相比,有一种称为超横向成长(SLG)的已知技术用来形成较大的晶粒。虽然可获得非常大的晶粒,不过,可达SLG效果的激光束能量强度区却远高于常用的准分子激光结晶中所用的能量。另外,该能量强度区的范围还非常狭窄。从晶粒的位置控制观点来看,可能无法控制获得大型晶粒的位置。结果,晶粒的大小便不均匀且晶体表面的粗糙度也非常大。所以已经有人开发出序列式横向固化(SLS)法以人为的方式来控制要发生于预期位置处的SLG。根据SLS法,会通过狭缝状掩膜将脉冲振荡准分子激光束照射在材料上。当该材料与该激光束间的相对位置在每次照射中位移略等于通过该SLG所形成的晶体的长度时便完成该结晶作用。不过,该SLS法可能会因该材料表面上光束点与该材料基板间的激光束的馈孔距(也就是,相对的偏移距离)非常小的关系而导致处理量不足。所以,需要有一种半导体薄膜结晶的方法,能够以成本较低的方式达成较高处理量以及更大且均匀的晶粒尺寸、且不会损失预期的电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解决因先前技术的限制与缺点所造成的种种问题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提供一种制造半导体元件的方法,其包括提供基板;在该基板上形成非晶硅层;在该非晶硅层上形成保热层;图案化该保热层;以及照射该已图案化的保热层。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造半导体元件的方法,其包括提供基板;在该基板上形成缓冲层;在该缓冲层上形成非晶硅层;在该非晶硅层上形成保热层;图案化该保热层;以及利用激光来照射该非晶硅层与该已图案化的保热层。进一步,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造半导体元件的方法,其包括在基板上形成非晶硅层;在该非晶硅层上形成保热层;图案化该保热层;以及照射该非晶硅层与该保热层。在下文的说明中将部份提出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点与优点,而且从该说明中将了解本专利技术其中一部份,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亦可得知。通过权利要求中特别列出的元件与组合将可了解且达成本专利技术的特点与优点。应该了解的是,上文的概要说明以及下文的详细说明都仅供作例示与解释,其并未限制本文所主张的专利技术。附图说明当结合各随附附图而阅览时,即可更佳了解本专利技术之前披露的摘要以及下文详细说明。为达本专利技术的说明目的,各附图里表示有现属较佳的各具体实施例。然应了解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所表示的精确排置方式及设备装置。现将详细参照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其实施例图解于附图之中。尽其可能,所有附图中将依相同元件符号以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在各附图中图1A至1G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用于制造半导体元件的方法的示意图;图2为根据图1A至1G的方法所形成的主动层的概略示意图;以及图3A与3B分别为单栅极结构与双栅极结构的概略示意图。主要元件标记说明10基板12缓冲层14非晶硅层14-1 主动层16保热层16-1 保热层A 初始成长部位B 初始成长部位18激光20晶粒边界22晶粒边界30单栅极结构31栅极 32栅极指状部36第一扩散区38第二扩散区40双栅极结构41栅极42第一栅极指状部43第二栅极指状部44第一扩散区46第三区48第二扩散区具体实施方式图1A至1G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用于制造半导体元件的方法的示意图。参照图1A,举例来说,通过冲洗与烘干来界定基板10。基板10包含半导体晶片、石英、玻璃、塑料、或金属箔中的一种。基板10的厚度可能随着材料不同而改变。在其中一项观点中,对4英寸半导体晶片而言,基板10的厚度约为0.525毫米(mm),或对8英寸半导体晶片而言,基板的厚度则约为0.625mm。在其它观点中,由玻璃、塑料、或金属箔所制成的基板10的厚度分别约为0.5、0.2、以及0.05mm。参照图1B,视情况可在基板10上形成缓冲层12。缓冲层12(如二氧化硅(SiO2)层)是用来避免基板10中的金属离子污染基板10上所形成的后续层。缓冲层12的厚度约为3000埃。接着,参照图1C,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在缓冲层12上形成半导体前驱层14。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具体实施例中,半导体前驱层14包含非晶硅,厚度约为500埃。参照图1D,利用CVD在半导体前驱层14上形成保热层16。制造保热层16的材料可吸收一部份照射光束且透射该光束。根据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具体实施例,保热层16包含硅的氮氧化合物(SiOxNy),x与y为适宜整数,该层会吸收30%的照射光束。保热层16的厚度约为2000至5000埃。参照图1E,举例来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造半导体元件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提供基板;在该基板上形成非晶硅层;在该非晶硅层上形成保热层;图案化该保热层;以及照射该已图案化的保热层。

【技术特征摘要】
US 2005-9-14 11/226,6791.一种制造半导体元件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提供基板;在该基板上形成非晶硅层;在该非晶硅层上形成保热层;图案化该保热层;以及照射该已图案化的保热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进一步包括在形成该非晶硅层以前先在该基板上形成缓冲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进一步包括利用硅的氮氧化物来形成该保热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进一步包括利用准分子激光或YAG激光来照射该已图案化的保热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进一步包括以约1%的照射位置重叠来照射该已图案化的保热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进一步包括利用该已图案化的保热层作为掩膜来移除部份该非晶硅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进一步包括在图案化该保热层中在非晶硅层上决定初始成长部位。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进一步包括在该剩余的非晶硅层中形成第一扩散区;以及在该剩余的非晶硅层中形成第二扩散区,与该第一扩散区隔开。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进一步包括在该剩余的非晶硅层中形成第一扩散区;在该剩余的非晶硅层中形成第二扩散区,与该第一扩散区隔开;以及在该剩余的非晶硅层中形成第三扩散区,位于上述的第一与第二扩散区之间且与上述的第一与第二扩散区隔开。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进一步包括提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家兴陈麒麟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