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防火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6032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防火钢结构,包括钢板Ⅰ和钢板Ⅱ,所述钢板Ⅰ和钢板Ⅱ的表面皆设置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耐候层,所述钢板Ⅰ和钢板Ⅱ之间设置有调节组件和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末端固定安装有制冷组件,所述钢板Ⅰ和钢板Ⅱ之间固定安装有传感器。该装置采用中空且两面加装有隔热层和耐候层,加强了结构本身的主动抗热能力,同时内部设置有冷却设备,进一步的加强了该结构的被动抗热能力,从而提高了该结构的耐久性,该结构通过钢板Ⅰ和钢板Ⅱ之间设置的调节组件可以对该钢结构的厚度可钢板Ⅰ和钢板Ⅱ之间的间隙进行调节,增加了该结构的多样性。增加了该结构的多样性。增加了该结构的多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防火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
,具体为一种建筑用防火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钢结构是一种不会燃烧的建筑材料,它具有抗震,抗弯等特性,在实际应用中,钢结构既可以相对增加建筑物的荷载能力,也可以满足建筑设计美感造型的需要,因此钢结构受到了建筑行业的青睐,单层,多层,摩天大楼,厂房,库房,候车室,候机厅等采用钢结构都很普遍,但是,钢结构作为建筑材料在防火方面又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缺陷,它的机械性能,如屈服点,抗拉及弹性模量等均会因温度的升高而急剧下降,进而导致形变。因此防火钢结构成为了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
[0003]现有的钢材结构在会发生变性,失去承载能力,导致钢材不能继续使用,因此,增加钢结构的耐火性是很有必要的,同时现有的钢结构都为固定结构,对其结构的厚度是不可调节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结构时使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防火钢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建筑用防火钢结构,包括钢板Ⅰ和钢板Ⅱ,所述钢板Ⅰ和钢板Ⅱ的表面皆设置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耐候层,所述钢板Ⅰ和钢板Ⅱ之间设置有调节组件和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末端固定安装有制冷组件,所述钢板Ⅰ和钢板Ⅱ之间固定安装有传感器。
[0007]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钢板Ⅰ和钢板Ⅱ内部的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内部螺旋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旋转杆扣。
[0008]优选的,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钢板Ⅰ内部的卡扣,所述卡扣的内部卡和安装有U形管,所述U形管的两端固定安装有安装管。
[0009]优选的,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连接头末端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末端固定安装有冷凝罐,所述冷凝罐的内部填充有冷凝液,所述冷凝罐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冷凝设备,所述冷凝设备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传感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两端螺纹为反向螺纹。
[0011]优选的,所述传感器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该一种建筑用防火钢结构,该装置采用中空且两面加装有隔热层和耐候层,加强了结构本身的主动抗热能力,同时内部设置有冷却设备,进一步的加强了该结构的被动抗热能力,从而提高了该结构的耐久性。
[0014]该一种建筑用防火钢结构,该结构通过钢板Ⅰ和钢板Ⅱ之间设置的调节组件可以
403进行制冷并循环,使制冷液进入U形管302的内部然后进行能量转换将热量吸收达到降温的效果。
[0022]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装置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装置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装置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防火钢结构,包括钢板Ⅰ(1)和钢板Ⅱ(5),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Ⅰ(1)和钢板Ⅱ(5)的表面皆设置有隔热层(7),所述隔热层(7)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耐候层(6),所述钢板Ⅰ(1)和钢板Ⅱ(5)之间设置有调节组件(2)和冷却组件(3),所述冷却组件(3)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头(8),所述连接头(8)的末端固定安装有制冷组件(4),所述钢板Ⅰ(1)和钢板Ⅱ(5)之间固定安装有传感器(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防火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2)包括固定安装在钢板Ⅰ(1)和钢板Ⅱ(5)内部的螺纹套(201),所述螺纹套(201)的内部螺旋安装有螺纹杆(202),所述螺纹杆(20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旋转杆(2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防火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3)包括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辉陈本富何林波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华菱智能钢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