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空调的压冷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0987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车用空调的压冷管,属于压冷管领域,车用空调的压冷管,包括软管与两个硬管,两个所述硬管的一端上均一体成型有压合套,所述压合套与硬管之间的空隙形成有夹腔,所述软管包含有内层与外层,所述外层的内侧与内层粘接,所述内层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夹腔的内侧,所述压合套上设置有等距离排列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内壁与软管紧密接触。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次固定使得软管与硬管之间的固定更加牢靠,防止脱落,同时两层密封层进一步提高软管与两个硬管之间连接处的密封性,保证压冷管的正常使用,保温管与外层避免在传输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时热量中途过多散发,影响车辆的空气温度,提高车用空调的使用效果。提高车用空调的使用效果。提高车用空调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空调的压冷管


[0001]本技术涉及压冷管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车用空调的压冷管。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进入千家万户,空调系统作为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调节车内气温以使车内气温达到人们适宜的温度,空调系统主要由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膨胀阀及管路组成,压缩机吸气管路是连接压缩机与蒸发器之间的管路,当空调系统工作时,制冷剂通过压缩机吸气管路回流到压缩机内。
[0003]现有的压冷管大多是软管与硬管组合使用,两者的拼接部分大多采用单一的固定方式,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松动脱落的问题,影响车用空调使用效果的同时会污染环境,且没有保温措施,导致压缩机压缩的高温高压制冷剂在传输至冷凝器之前会散发大量热量可能会导致热量散发部位影响到车内温度,影响车用空调的使用效果,故而提出了车用空调的压冷管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车用空调的压冷管,以解决现有的压冷管大多是软管与硬管组合使用,两者的拼接部分大多采用单一的固定方式,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松动脱落的问题,影响车用空调使用效果的同时会污染环境,且没有保温措施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车用空调的压冷管,包括软管与两个硬管,两个所述硬管的一端上均一体成型有压合套,所述压合套与硬管之间的空隙形成有夹腔,所述软管包含有内层与外层,所述外层的内侧与内层粘接,所述内层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夹腔的内侧,所述压合套上设置有等距离排列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内壁与软管紧密接触,所述软管的两端均套接有喉箍。
[0007]所述硬管靠近软管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位于压合套的外侧,所述喉箍套设于延伸部上。
[0008]所述压合套上一体成型有等距离排列的锥陷部,所述锥陷部的内侧位于软管紧密接触。
[0009]所述内层包含有胶管,所述胶管的内部铺设有多个编织钢丝层,所述胶管的外侧粘接有聚氨酯绝缘层,所述外层的内侧与聚氨酯绝缘层粘接。
[0010]两个所述硬管上均套接有保温管,两个所述保温管与外层均为橡塑管。
[001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2]本方案,通过将软管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夹腔的内部,将软管上的两个喉箍紧固形成第一层固定以及密封层,然后利用冷压工艺将压合套内侧挤压形成多个凹陷部,冷压工艺为现有的公知技术,属于成熟技术,在此不再过多赘述,与软管内侧的硬管配合对软管进行夹持固定形成第二层固定以及密封层,从而使得软管与硬管之间的固定更加牢靠,防
止脱落,同时两层密封层进一步提高软管与两个硬管之间连接处的密封性,保证压冷管的正常使用。
[0013]本方案,通过编织钢丝层增加胶管的抗高压能力,利用聚氨酯绝缘层起到绝缘效果,确保内层使用的安全性,通过外层对胶管、编织钢丝层与聚氨酯绝缘层进行防护,保温管与外层避免在传输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时热量中途过多散发,影响车辆的空气温度,提高车用空调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软管与硬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软管的侧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标号说明:
[0018]1、软管;11、内层;111、胶管;112、编织钢丝层;113、聚氨酯绝缘层;12、外层;2、硬管;21、延伸部;3、压合套;31、凹陷部;32、锥陷部;4、夹腔;5、喉箍;6、保温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0]请参阅图1~3,本技术中,车用空调的压冷管,包括软管1与两个硬管2,两个硬管2的一端上均一体成型有压合套3,压合套3与硬管2之间的空隙形成有夹腔4,软管1包含有内层11与外层12,外层12的内侧与内层11粘接,内层1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夹腔4的内侧,压合套3上设置有等距离排列的凹陷部31,凹陷部31的内壁与软管1紧密接触,软管1的两端均套接有喉箍5。
[0021]本技术中,通过将软管1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夹腔4的内部,将软管1上的两个喉箍5紧固形成第一层固定以及密封层,然后利用冷压工艺将压合套3内侧挤压形成多个凹陷部31,冷压工艺为现有的公知技术,属于成熟技术,在此不再过多赘述,与软管1内侧的硬管2配合对软管1进行夹持固定形成第二层固定以及密封层,从而使得软管1与硬管2之间的固定更加牢靠,防止脱落,同时两层密封层进一步提高软管1与两个硬管2之间连接处的密封性,保证压冷管的正常使用,外层12对内层11起到一定的防护保温能力,提高软管1的使用效果。
[0022]请参阅图1与图2,其中:硬管2靠近软管1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延伸部21,延伸部21位于压合套3的外侧,喉箍5套设于延伸部21上。
[0023]本技术中,通过延伸部21使得喉箍5在紧固时,能够与延伸部21配合挤压软管1,从而将软管1安装固定在延伸部21上并形成密封。
[0024]请参阅图1与图2,其中:压合套3上一体成型有等距离排列的锥陷部32,锥陷部32的内侧位于软管1紧密接触。
[0025]本技术中,锥陷部32采用冷压工艺生成,锥陷部32能够向内侧突出,并对软管1进行挤压,相对于凹陷部31能够增大固定的稳定性,防止滑脱现象出现。
[0026]请参阅图3,其中:内层11包含有胶管111,胶管111的内部铺设有多个编织钢丝层
112,胶管111的外侧粘接有聚氨酯绝缘层113,外层12的内侧与聚氨酯绝缘层113粘接。
[0027]本技术中,通过编织钢丝层112增加胶管111的抗高压能力,利用聚氨酯绝缘层113起到绝缘效果,确保内层11使用的安全性,通过外层12对胶管111、编织钢丝层112与聚氨酯绝缘层113进行防护。
[0028]请参阅图1与图2,其中:两个硬管2上均套接有保温管6,两个保温管6与外层12均为橡塑管。
[0029]本技术中,保温管6与外层12避免在传输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时热量中途过多散发,影响车辆的空气温度,提高车用空调的使用效果。
[0030]通过将软管1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夹腔4的内部,将软管1上的两个喉箍5紧固形成第一层固定以及密封层,然后利用冷压工艺将压合套3内侧挤压形成多个凹陷部31,冷压工艺为现有的公知技术,属于成熟技术,在此不再过多赘述,与软管1内侧的硬管2配合对软管1进行夹持固定形成第二层固定以及密封层,从而使得软管1与硬管2之间的固定更加牢靠,防止脱落,同时两层密封层进一步提高软管1与两个硬管2之间连接处的密封性,保证压冷管的正常使用,通过编织钢丝层112增加胶管111的抗高压能力,利用聚氨酯绝缘层113起到绝缘效果,确保内层11使用的安全性,通过外层12对胶管111、编织钢丝层1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车用空调的压冷管,包括软管(1)与两个硬管(2),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硬管(2)的一端上均一体成型有压合套(3),所述压合套(3)与硬管(2)之间的空隙形成有夹腔(4),所述软管(1)包含有内层(11)与外层(12),所述外层(12)的内侧与内层(11)粘接,所述内层(1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夹腔(4)的内侧,所述压合套(3)上设置有等距离排列的凹陷部(31),所述凹陷部(31)的内壁与软管(1)紧密接触,所述软管(1)的两端均套接有喉箍(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广李建基李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森普车用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