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鞍式垫板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9983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鞍式垫板和车辆,包括鞍式垫板本体,所述鞍式垫板本体的前部设置有用于装配前骑马螺栓的左前安装孔和右前安装孔,后部设置有用于装配后骑马螺栓的左后安装孔和右后安装孔,中部向下凹设成用于与后桥总成贴合的贴合曲面;所述鞍式垫板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对后桥总成进行前后限位的前限位结构和后限位结构,所述前限位结构和后限位结构设置在贴合曲面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鞍式垫板,能够有效防止垫板与后桥、垫板与骑马螺栓等发生相对错动位移。等发生相对错动位移。等发生相对错动位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鞍式垫板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鞍式垫板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鞍式垫板作为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架安装的关键部件之一,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与其配合的骑马螺栓、后桥等部件,会因路面冲击振动等因素导致发生相对位移,如若结构设置不合理会产生装配失效,而引发一系列行车安全问题。现有技术中普遍满足静态装配的需求,结构设计中无有效限位,发生问题后采用加大力矩作为临时措施,但又会因力矩过大增大螺栓滑丝、断裂等问题的发生概率,亟需从设计上进行改进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鞍式垫板和车辆,能有效防止垫板与后桥、垫板与骑马螺栓等发生相对错动位移。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鞍式垫板,包括鞍式垫板本体,所述鞍式垫板本体的前部设置有用于装配前骑马螺栓的左前安装孔和右前安装孔,后部设置有用于装配后骑马螺栓的左后安装孔和右后安装孔,中部向下凹设成用于与后桥总成贴合的贴合曲面;所述鞍式垫板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对后桥总成进行前后限位的前限位结构和后限位结构,所述前限位结构和后限位结构设置在贴合曲面的两侧。
[0005]进一步,所述前限位结构设置在左前安装孔和右前安装孔之间,所述后限位结构设置在左后安装孔和右后安装孔之间。
[0006]进一步,所述鞍式垫板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增加鞍式垫板的结构刚强度的加强结构。
[0007]进一步,所述加强结构设置在鞍式垫板本体的下表面,所述加强结构包括用于增加鞍式垫板本体左部的结构刚强度的左加强结构和用于增加鞍式垫板本体右部的结构刚强度的右加强结构;
[0008]所述左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左加强板,所述第一左加强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左前安装孔对准设置的第一安装过孔和用于与左后安装孔对准设置的第二安装过孔,所述第一左加强板的中部与贴合曲面的下表面贴合;
[0009]所述右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右加强板,所述第一右加强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右前安装孔对准设置的第三安装过孔和用于与右后安装孔对准设置的第四安装过孔,所述第一右加强板的中部与贴合曲面的下表面贴合。
[0010]进一步,所述鞍式垫板本体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分别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左裙摆型面和右裙摆型面;所述左加强结构还包括第二左加强板,第二左加强板与第一左加强板构成L形且与第一左加强板的左边缘连接,所述第二左加强板与左裙摆型面贴合;所述右加强结构还包括第二右加强板,所述第二右加强板与第一右加强板构成L形且与第一右加强板的右边缘连接,第二右加强板与右裙摆型面贴合。
[0011]进一步,所述前限位结构的后侧面为弧面且与贴合曲面的前边缘平滑过渡,所述后限位结构的前侧面为弧面且与贴合曲面的后边缘平滑过渡,所述前限位结构、后限位结构与贴合曲面构成的平滑曲面的夹角为α,左裙摆型面和右裙摆型面的夹角均为β,其中,β=1.25α。
[0012]进一步,鞍式垫板本体的料厚为t,鞍式垫板本体四周的过渡圆角的半径为r=3t。
[0013]进一步,所述贴合曲面的半径为R,所述前限位结构的上表面和后限位结构的上表面与贴合曲面底部的上切面之间的垂向高度均为H,H=5/8R。
[0014]进一步,所述鞍式垫板本体为前后和/或左右对称结构。
[001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鞍式垫板。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0017]本技术的鞍式垫板,其上设置的两个限位结构,能够有效防止垫板与后桥、垫板与骑马螺栓等发生相对错动位移;通过设置加强结构,保证鞍式垫板有足够的刚强度;通过设置左加强结构和右加强结构,能够在满足骑马螺栓装配的同时,交叉互补的孔位对鞍式垫板的结构刚强度可以起到很好的加强作用,进一步保证装配的可靠性;除此之外,其上裙摆结构、成型圆角特征及贴合夹角等的设置,分别从性能、工艺、布置等角度对鞍式垫板质量提升做了进一步改进。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鞍式垫板、后桥总成和骑马螺栓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鞍式垫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中鞍式垫板的左视图;
[0021]图4为图2中鞍式垫板的仰视图;
[0022]图5为图4中左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图5中加强结构的三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
[0025]1‑
鞍式垫板本体,11

左前安装孔,12

左后安装孔,13

前限位结构,14

后限位结构,15

左加强结构,151

第一左加强板,1511

第一安装过孔,1512

第二安装过孔,153

第二左加强板,1b

左裙摆型面,1c

右裙摆型面,16

右加强结构,162

第一右加强板,1621

第三安装过孔,1622

第四安装过孔,164

第二右加强板,17

贴合曲面,171

工艺辅助孔,18

右前安装孔,19

右后安装孔,1a

过渡圆角;
[0026]2‑
后桥总成;
[0027]3‑
前骑马螺栓;
[0028]4‑
后骑马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将详细说明本技术各部件的结构特点,而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后)时,是以图1或图2所示的结构为参考描述,但本技术的实际使用方向并不局限于此。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30]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鞍式垫板,包括鞍式垫板本体1,所述鞍
式垫板本体1的前部设置有用于装配前骑马螺栓3的左前安装孔11和右前安装孔18,后部设置有用于装配后骑马螺栓4的左后安装孔12和右后安装孔19,中部向下凹设成用于与后桥总成2贴合的贴合曲面17;所述鞍式垫板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对后桥总成2进行限位的前限位结构13和后限位结构14,所述前限位结构13和后限位结构14设置在贴合曲面17的两侧。前限位结构13和后限位结构14设置在贴合曲面17的前后方向上,限制与后桥总成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同时防止了骑马螺栓出现螺栓滑丝、断裂的情况,能够有效防止垫板与后桥、垫板与骑马螺栓等发生相对错动位移。贴合曲面17的半径R与后桥总成2的轴管外半径相等。
[00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限位结构13设置在左前安装孔11和右前安装孔18之间,所述后限位结构14设置在左后安装孔12和右后安装孔19之间。
[0032]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鞍式垫板,包括鞍式垫板本体(1),所述鞍式垫板本体(1)的前部设置有用于装配前骑马螺栓(3)的左前安装孔(11)和右前安装孔(18),后部设置有用于装配后骑马螺栓(4)的左后安装孔(12)和右后安装孔(19),中部向下凹设成用于与后桥总成(2)贴合的贴合曲面(17);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式垫板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对后桥总成(2)进行前后限位的前限位结构(13)和后限位结构(14),所述前限位结构(13)和后限位结构(14)设置在贴合曲面(17)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式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限位结构(13)设置在左前安装孔(11)和右前安装孔(18)之间,所述后限位结构(14)设置在左后安装孔(12)和右后安装孔(19)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式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式垫板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增加鞍式垫板的结构刚强度的加强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鞍式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设置在鞍式垫板本体(1)的下表面,所述加强结构包括用于增加鞍式垫板本体(1)左部的结构刚强度的左加强结构(15)和用于增加鞍式垫板本体(1)右部的结构刚强度的右加强结构(16);所述左加强结构(15)包括第一左加强板(151),所述第一左加强板(15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左前安装孔(11)对准设置的第一安装过孔(1511)和用于与左后安装孔(12)对准设置的第二安装过孔(1512),所述第一左加强板(151)的中部与贴合曲面(17)的下表面贴合;所述右加强结构(16)包括第一右加强板(162),所述第一右加强板(162)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右前安装孔(18)对准设置的第三安装过孔(1621)和用于与右后安装孔(19)对准设置的第四安装过孔(1622),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心达白媛石颖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