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充气轮胎、移动体供电装置以及移动体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8628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42
非充气轮胎(10)具有:车轮部,其包括以旋转轴部分为中心的内侧环状体、设于内侧环状体的径向外侧的外侧环状体、连结内侧环状体与外侧环状体并且弹性变形的连结构件;以及胎面部,其设于外侧环状体的径向外侧,与路面(200)接触。非充气轮胎(10)具备:电极部,其与胎面部接触,设于胎面部的径向内侧;以及布线部(80),其连接电极部与内侧环状体,由导体形成。车轮部的至少一部分由非金属材料形成,电极部由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具有预定宽度并且在轮胎周向上具有预定长度的导体形成。上具有预定长度的导体形成。上具有预定长度的导体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非充气轮胎、移动体供电装置以及移动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适当地用于非接触供电方式的非充气轮胎、移动体供电装置以及移动体。

技术介绍

[0002]作为对电动汽车等车辆非接触(无线)地供给电力的方式(非接触供电方式),已知有所谓的电场供电方式(参照专利文献1)。
[0003]在电场供电方式中,组装于车轮轮辋的轮胎将来自埋设于道路的金属板的电场向车辆内中继。由此,能够从路面侧向车辆供电,也应对行驶过程中的车辆。
[0004]另外,近年来已知有具有与向组装于车轮轮辋的轮胎的内部空间填充空气的充气轮胎不同的构造的非充气轮胎(参照专利文献2)。具体来说,非充气轮胎具有:内侧环状体(也称为内筒),其以旋转轴部分为中心;外侧环状体(也称为外筒),其设于内侧环状体的径向外侧;连结构件,其连结内侧环状体与外侧环状体,并且弹性变形;以及胎面部,其设于外侧环状体的径向外侧,与路面接触。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5777139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8

08345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在利用电场供电方式对安装有像上述那样的非充气轮胎的车辆供给电力的情况下,存在如下所述的问题。
[0010]具体来说,构成非充气轮胎的连结构件和外侧环状体等由树脂材料也就是说由非金属材料形成,因此如果与金属制的车轮轮辋相比,则导电率较低,电力的传输效率较低。
[0011]因此,本专利技术是鉴于像这样的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主要的构成构件由非金属材料形成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从路面侧供给的电力的传输效率的非充气轮胎、移动体供电装置以及移动体。
[0012]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非充气轮胎(例如非充气轮胎10),该非充气轮胎具有:车轮部(车轮部30),其包括以旋转轴部分(旋转轴部分41)为中心的内侧环状体(内侧环状体40)、设于所述内侧环状体的径向外侧的外侧环状体(外侧环状体50)、连结所述内侧环状体与所述外侧环状体并且弹性变形的连结构件(连结构件60);以及胎面部(胎面部20),其设于所述外侧环状体的径向外侧,与路面(路面200)接触,该非充气轮胎具备:电极部(电极部70),其设于所述胎面部的内部,或与所述胎面部接触且设于所述胎面部的径向内侧;以及布线部(布线部80),其连接所述电极部与所述内侧环状体,由导体形成,所述车轮部的至少一部分由非金属材料形成,所述电极部由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具有预定宽度并且在轮胎周向上具有预定长度的导体形成。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供电系统1的整体概略结构图。
[0014]图2是非充气轮胎10的整体侧视图。
[0015]图3是沿着非充气轮胎10的图2的F3

F3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0016]图4是非充气轮胎10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0017]图5是变更例1的非充气轮胎10A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0018]图6是变更例2的非充气轮胎10B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0019]图7是变更例3的非充气轮胎10C的局部剖视图。
[0020]图8的(a)和图8的(b)是变更例4的非充气轮胎10D的局部主视图和局部剖视图。
[0021]图9是包括变更例5的非充气轮胎10E以及安装有非充气轮胎10E的带车轮移动体100A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基于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相同的功能、结构标注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并且适当省略其说明。
[0023](1)供电系统的整体概略结构
[0024]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1的整体概略结构图。如图1所示,供电系统1包括带车轮移动体100和路面200。在带车轮移动体100安装有非充气轮胎10。
[0025]具体来说,图1表示带车轮移动体100(包括非充气轮胎10)的沿着宽度方向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和路面200的沿着宽度方向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0026]带车轮移动体100是在路面上移动的移动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安装有两个非充气轮胎10的电动轮椅。在带车轮移动体100中,除了非充气轮胎10以外,也可以安装有转向用的辅助轮胎(未图示)。
[0027]此外,带车轮移动体100不限定于安装有两个非充气轮胎10的电动轮椅,也可以是安装有四个非充气轮胎10的方向盘型电动轮椅,所谓的senior car(注册商标)。在该情况下,非充气轮胎10的直径尺寸也可以比图1所示的直径尺寸小型化。
[0028]在带车轮移动体100所通行的路面200埋设有一对输电单元210。一对输电单元210以能够与带车轮移动体100的胎面宽度(左右的轮胎间的宽度)对应的方式,在路面200的宽度方向(与带车轮移动体100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隔开预定距离地埋设。此外,路面200典型地是指车辆所通行的道路或行人用通道,但只要是建筑物内的地面等能够设置输电单元210的场所,则不限定于道路、通道。
[0029]在一对输电单元210连接有电源装置220。电源装置220经由输电单元210向带车轮移动体100供给电力。具体来说,电源装置220借助输电单元210实现非接触(无线)地供给电力的方式(非接触供电方式)。
[0030]像这样的非接触供电方式被称为电场供电方式。电场供电方式在送电侧(路面200侧)和受电侧(带车轮移动体100侧)这两者构成串联共振电路,在共振状态下传输电力(交流电力)。在本实施方式中,共振频率是100kHz~13MHz左右。
[0031]使用螺母110将非充气轮胎1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带车轮移动体100的车轴120。车轴120是金属制,像后述那样,安装于车轴120的非充气轮胎10与车轴120导通。
[0032]经由输电单元210、路面200、非充气轮胎10以及车轴120,从电源装置220向装备在带车轮移动体100内的整流电路130供给交流电力。整流电路130对电池140供给整流后的直流电力。
[0033]电池140向带车轮移动体100的移动用马达(未图示)供给电力。另一方面,电池140将从外部供给的电力蓄积。所谓外部列举出上述的路面200侧的电源装置220以及与充电用插座(未图示)连接的电源。从电源装置220向电池140的供电是像上述那样非接触(无线)的,因此在带车轮移动体100的移动过程中也能够充电。
[0034]在本实施方式中,路面200侧的输电单元210和电源装置220构成对在路面200上移动的带车轮移动体100供电的移动体供电装置。另外,带车轮移动体100构成被从移动体供电装置供电的移动体。
[0035](2)非充气轮胎的结构
[0036]接下来,对安装于带车轮移动体100的非充气轮胎1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非充气轮胎10的整体侧视图。图3是非充气轮胎10的沿着图2的F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非充气轮胎,其中,该非充气轮胎具有:车轮部,其包括以旋转轴部分为中心的内侧环状体、设于所述内侧环状体的径向外侧的外侧环状体、连结所述内侧环状体与所述外侧环状体并且弹性变形的连结构件;以及胎面部,其设于所述外侧环状体的径向外侧,与路面接触,该非充气轮胎具备:电极部,其设于所述胎面部的内部,或与所述胎面部接触且设于所述胎面部的径向内侧;以及布线部,其连接所述电极部与所述内侧环状体,由导体形成,所述车轮部的至少一部分由非金属材料形成,所述电极部由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具有预定宽度并且在轮胎周向上具有预定长度的导体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中,所述电极部是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圆环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中,所述电极部以占据所述外侧环状体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整体的方式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中,所述电极部由在由金属材料形成的帘线沿着轮胎周向配置而成的螺旋带束中包括的所述帘线兼用,所述布线部与所述帘线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布线部埋设于所述车轮部的内部。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中,所述胎面部和电极部在轮胎周向上的局部具有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比其他部分宽的加宽部分。7.一种移动体供电装置,其对在路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若尾泰通西田成志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