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噪音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0951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噪音充气轮胎,包括轮胎内表面与轮辋之间的闭合空间形成有轮胎空腔,所述轮胎空腔内的轮胎内表面上设置有噪音吸收装置,所述噪音吸收装置沿轮胎内表面圆周一圈的方向设置,所述噪音吸收装置的底面两侧边为相对称的折线状边沿,所述噪音吸收装置包括横截面不变的基部、设置在基部上的若干个由基部到顶横部截面逐渐变小的棱柱部,以及三棱锥凹槽,所述棱柱部的底面和与其相连接部分的基部面积及形状一致,所述棱柱部上开设有若干等大的三棱锥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噪音吸收装置的底面两侧边设置为相对称的折线状边沿,增加变阻抗吸声的特点;在棱柱部开设若干三棱锥凹槽,增大了与空气特征阻抗相匹配的吸声材料面积。吸声材料面积。吸声材料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噪音充气轮胎


[0001]本技术涉及轮胎
,具体是一种低噪音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0002]噪声是乘用车驾乘舒适性的重要指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充气轮胎与轮辋之间形成的空腔所产生的空腔共鸣音是汽车噪音的重要来源之一。空腔共鸣音的峰值频率与轮胎空腔尺寸相关,一般在150~250Hz之间存在明显且尖锐的共振峰值,给车内乘客带来不悦的感受。为了降低噪音,已有在轮胎胎面内表面连续铺设吸声材料层的技术方案,但相关技术方案存在以下问题:铺设吸声材料层是为利用吸声材料的吸声作用,并不明显改变轮胎空腔的形状和尺寸,为了得到更好的降噪效果,需要沿轮胎周向整圈铺设吸声材料层并需要达到一定的厚度和宽度,但相关形式增加了轮胎重量,吸声材料用量大且成本高,并且吸声有效面积不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噪音充气轮胎,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低噪音充气轮胎,包括:轮胎内表面与轮辋之间的闭合空间形成有轮胎空腔,所述轮胎空腔内的轮胎内表面上设置有噪音吸收装置,所述噪音吸收装置沿轮胎内表面圆周一圈的方向设置,所述噪音吸收装置的底面两侧边为相对称的折线状边沿,所述噪音吸收装置包括横截面不变的基部、设置在基部上的若干个由基部到顶横部截面逐渐变小的棱柱部,以及三棱锥凹槽,所述棱柱部的底面和与其相连接部分的基部面积及形状一致,所述棱柱部上开设有若干等大的三棱锥凹槽。
[000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相邻两个棱柱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mm。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噪音吸收装置为吸声材料。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噪音吸收装置的每个棱柱部高度为噪音吸收装置整体高度的75%~85%。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每个棱柱部的宽为轮胎空腔的周长的2%~4%。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每个棱柱部长为所述轮胎空腔的宽度的20%~60%。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噪音吸收装置的高度为所述轮胎空腔高度的70%~90%。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三棱锥凹槽的个数为四个,对称的设置在所述棱柱部两端。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三棱锥凹槽的高与棱柱部的宽相等。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改变噪音吸收装置
的结构,将噪音吸收装置的底面两侧边设置为相对称的折线状边沿,折线状边沿具有变阻抗吸声的特点,能够更好的削减轮胎空腔共振噪声;在噪音吸收装置的棱柱部开设了若干个三棱锥凹槽,因而形成了多个三角形截面,增大了与空气特征阻抗相匹配的吸声材料面积,增强吸声效果;同时由于三棱锥凹槽的设置,降低了噪音吸收装置的用量、成本,同时降低了轮胎的重量,使低噪音充气轮胎轻量化,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行走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轮胎组件沿轮胎赤道面的剖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轮胎组件在图1中A

A剖视图;
[0017]图3本技术噪音吸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

轮胎内表面、2

轮辋、3

轮胎空腔、4

噪音吸收装置、41

基部、42

棱柱部、43

三棱锥凹槽、5

充气轮胎、51

胎面部、52

胎圈部、53

胎侧部、6

轮辐、7

带束层、8

帘布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低噪音充气轮胎,包括轮胎内表面1与轮辋2之间的闭合空间形成有轮胎空腔3,所述轮胎空腔内的轮胎内表面1上设置有噪音吸收装置4,所述噪音吸收装置沿轮胎内表面1圆周一圈的方向设置,所述噪音吸收装置的底面两侧边为相对称的折线状边沿,所述噪音吸收装置包括横截面不变的基部41、设置在基部上的若干个由基部到顶横部截面逐渐变小的棱柱部42,以及三棱锥凹槽43,所述棱柱部的底面和与其相连接部分的基部面积及形状一致,所述棱柱部上开设有若干等大的三棱锥凹槽43。
[0021]具体的,所述噪音吸收装置4底面两侧边为相对称的折线状边沿,底面两侧边也可选择为多个圆弧形状边沿,两侧有变化的边沿具有变阻抗吸声的特点,能够更好的削减轮胎空腔共振噪声;所述噪音吸收装置为吸声材料,该吸声材料以多孔吸声材料为材质,多孔吸声材料为发泡树脂,也可以为聚氨酯泡沫,多孔材料的密度为5kg/m3~60kg/m3。
[0022]具体的,请参阅图3,所述噪音吸收装置包括横截面不变的基部41、设置在基部上的若干个由基部到顶横部截面逐渐变小的棱柱部42,以及三棱锥凹槽43,所述基部41为边沿两侧呈折线状变化的平板,所述棱柱部的大小与其对应的基部相匹配,所述棱柱部的底面与其相对应的基部外形一致,所述棱柱部42的两侧面与基部41呈折线状变化的两侧面处于同一平面上,相邻两个棱柱部42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mm,优选为0mm,所述噪音吸收装置4的每个棱柱部42高度h1为噪音吸收装置整体高度的h的75%~85%,所述每个棱柱部42的宽w1为轮胎空腔3的周长w的2%~4%,所述每个棱柱部42长L1为所述轮胎空腔3的宽度L的20%~60%,所述噪音吸收装置4的高度h为所述轮胎空腔3高度h2的70%~90%,所述三棱锥凹槽43的个数为四个,对称的设置在所述棱柱部42两端,所述三棱锥凹槽43的高与棱柱
部42的宽相等;所述三棱锥凹槽43的设置使得噪音吸收装置形成了多个三角形截面,增大了与空气特征阻抗相匹配的吸声材料面积,增强吸声效果;同时由于三棱锥凹槽的设置,降低了噪音吸收装置的用量、成本,同时降低了轮胎的重量,使低噪音充气轮胎轻量化,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行走稳定性。
[0023]本技术相比现有噪音吸收装置两侧无变化且棱柱部无三棱锥凹槽的尖劈式噪音吸收装置,本技术的质量平均下降了35%,轮胎共振峰值平均下降了21%。
[0024]本技术结构新颖,运行稳定,本技术在使用时,请参阅图2,充气轮胎5装设在轮辋2上,由轮辐6支撑;充气轮胎5包括:胎面部51、轮胎内表面1、处在左右两侧边的胎圈部52、将胎面部51与胎圈部52相连接的左右两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噪音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胎内表面(1)与轮辋(2)之间的闭合空间形成有轮胎空腔(3),所述轮胎空腔内的轮胎内表面(1)上设置有噪音吸收装置(4),所述噪音吸收装置沿轮胎内表面(1)圆周一圈的方向设置,所述噪音吸收装置的底面两侧边为相对称的折线状边沿,所述噪音吸收装置包括横截面不变的基部(41)、设置在基部上的若干个由基部到顶横部截面逐渐变小的棱柱部(42),以及三棱锥凹槽(43),所述棱柱部的底面和与其相连接部分的基部面积及形状一致,所述棱柱部上开设有若干等大的三棱锥凹槽(4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噪音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棱柱部(42)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噪音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噪音吸收装置(4)为吸声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年李宁学杨政张永斌毕传兴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