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防锁死剎车系统的轮毂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73908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提供一种具防锁死剎车系统的轮毂结构,其包括:一轮毂组,其具有一轮毂座,及穿设该轮毂座的一轮轴;一防锁死组,设于该轮毂座内,并穿设于该轮轴上,其具有一防锁座,设于该轮毂座内并穿设该轮轴,与该轮毂座同步进行转动,于该防锁座两侧设有一组涡电流元件,呈相对应且固设于该轮轴上,各涡电流元件之间具有预设间距,于各涡电流元件上分别至少一电磁感应部,当两相对应的各电磁感应部间因通电而产生电流磁场,则可使转动中的该防锁座产生相反方向的电流而逐渐停止转动;通过上述构件,利用该房锁死组以涡电流原理的非接触状态,而产生点刹动作的结构设计,可降低高温产生,及因高温所导致防锁死剎车系统(ABS)夹死的情形。的情形。的情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防锁死剎车系统的轮毂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防锁死装置,尤指一种应用于车轮的轮毂内,利用涡电流原理使转动中的轮毂逐渐降低转速至停止,而避免车轮锁死打滑的情形的具防锁死剎车系统的轮毂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剎车系统主要应用摩擦原理使滚动、移动中的物品或元件可以减慢或停止,此类装置常见于交通工具、机器设备或大型机具等;以交通工具而言,剎车系统是不可或缺的必要装置,其攸关驾驶人及乘客的性命安全。
[0003]针对交通工具的剎车系统,常见种类如鼓刹、碟刹等,而大型车辆或铁路车辆则多以液压、空气制动或电组制动等方式使其停止或减速。除了剎车系统外,业界更发展出相关的剎车辅助系统,主要为能针对剎车动作能进一步提升其安全性及实用性,此类剎车辅助系统如,防锁死剎车系统(Anti

lock Braking System,简称ABS)、牵引力控制系统(Traction Control System,简称TCS)、剎车优先系统(Brake Overide System,简称BOS)、HAC上坡助系统(Hill

start Assist Control,简称 HAC)及BAS剎车辅助系统(Brake Assist System)等。
[0004]以防锁死剎车系统(Anti

lock Braking System,简称ABS)来说,其作用在于当交通工具于低摩擦力或低附着系数的地面上,如积水路面、泥泞地、雪地或沙地等地面行驶时,当紧急踩刹车的动作发生,因制动力大于路面的附着力或摩擦力,滚动的车轮与路面间产生打滑,使得车轮锁死而丧失侧向附着能力,进而影响交通工具的转向能力,而引起产生车子的甩尾、失稳的状态,发生车祸;此时防锁死剎车系统(ABS)的设置,可于紧急剎车下有锁死情形的瞬间将刹车释放,在车轮恢复转动后又施以刹车力量。
[0005]进一步分析防锁死剎车系统(ABS)的技术,其常见使用于汽车或机车上,近年来于自行车产业也开始研发具有防锁死的剎车系统;分析应用于自行车上的防锁死剎车系统,其多结合于原有刹车统中,将可防止剎车锁死的装置设于把手、刹车组或碟剎组上;于制动的结构上大致可分为“机械式”或“油压式”,其中“机械式”是指利用机构使刹车系统产生点刹的动作,「油压式」则利用油压机构产生点刹的动作。
[0006]现有技术应用于自行车的防锁死剎车系统(ABS)技术,如现有技术中的中国台湾第107111808号专利技术专利所公开的《自行车的防锁死刹车机构》,其属于装设于自行车把手上的“油压式”防锁死剎车系统(ABS)。另一种如现有技术中的中国台湾第107207643号新型专利所公开的《自行车刹车装置》,则是属于装设于剎车组上的“油压式”防锁死剎车系统(ABS)。更一种如现有技术中的中国台湾第106132420号专利技术专利所公开的《整合式防锁死装置》,其为装设于碟刹组上,为整合“油压式”及电力驱动产生致动的防锁死剎车系统(ABS)技术。也有如现有技术中的中国台湾第104100414号专利技术专利所公开的《刹车自动调整装置》,则是属于装设于自行车把手上的“机械式”防锁死剎车系统(ABS)。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具防锁死剎车系统的轮毂结构,以涡电流原理的防锁死组,以非接触状态产生点刹动作的结构设计,可降低高温产生,及因高温所导致防锁死剎车系统(ABS)夹死的情形发生。
[0008]本专利技术的次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具防锁死剎车系统的轮毂结构,其具有非接触式点刹的防锁死组,可大大降低相关构件的损坏与磨耗,提升使用寿命。
[0009]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具防锁死剎车系统的轮毂结构,是与原来的剎车系统并存的结构设计,当防锁死剎车系统(ABS)故障或失效时,原有的剎车系统仍有刹车作用,可提升安全性。
[0010]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具防锁死剎车系统的轮毂结构,为设于车轮中央的轮毂座内,防锁死剎车系统(ABS)呈不外露状态,因此可降低水气、小沙石或灰尘影响构件效果的情形,也可有效减少构件生锈的发生。
[001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所公开具防锁死剎车系统的轮毂结构,其包括有:一轮毂组,位于一车轮中央位置,其具有一轮毂座,及穿设该轮毂座的一轮轴,该轮毂座于该轮轴上进行转动;一防锁死组,设于该轮毂座内,并穿设于该轮轴上,其具有一防锁座,设于该轮毂座内并穿设该轮轴,可与该轮毂座同步进行转动,于该防锁座两侧设有一组涡电流元件,呈相对应且固设于该轮轴上,各涡电流元件的间具有预设间距,于各涡电流元件上分别至少设一电磁感应部,当两相对应的各电磁感应部之间因通电而产生电流磁场,则可使转动中的该防锁座产生相反方向的电流而逐渐停止转动;通过上述构件,利用该房锁死组以涡电流原理的非接触状态,而产生点刹动作的结构设计,可降低高温产生,及因高温所导致防锁死剎车系统(ABS)夹死的情形,且大大降低相关构件的损坏与磨耗,提升使用寿命,同时与原来的剎车系统并存可提升安全性,又因车轮中央的轮毂座而不外露状态,可减少因水气、小沙石或灰尘导致生锈或影响效能的发生,故具高经济效益及实用性。
[0012]进一步的,该电磁感应部是以若干数量环设于该涡电流元件上;各电磁感应部分别缠设有一感应线圈。
[0013]进一步的,该电磁感应部呈圆柱状;各电磁感应部分别缠设有一感应线圈。
[0014]进一步的,该轮轴预设部位形成四边形柱状的一嵌设部;该涡电流元件的预设部位形成有四边形凹槽,组设于该嵌设部上予以定位。
[0015]进一步的,该轮轴设有一穿设通道,组设于各涡电流元件的部位,贯通至该轮轴的另一部位的外缘部;各电磁感应部分别缠设有一感应线圈,并使该感应线圈相互连接,再穿设该穿设通道而延伸至该轮轴外部;由穿设出的该感应线圈延伸并联结至一致动组。
[0016]进一步的,该轮轴设有一穿设通道,由该嵌设部贯通至该轮轴的另一部位的外缘部;各电磁感应部分别缠设有一感应线圈,并使该感应线圈相互连接,再穿设该穿设通道而延伸至该轮轴外部;由穿设出的该感应线圈延伸并联结至一致动组。
[0017]进一步的,该轮毂座一侧设有一套筒组,与该轮毂座同步旋转,该套筒组提供一飞轮组装设的部位。
[0018]进一步的,该轮毂座一侧设有一碟剎组,其具有一碟剎盘,与该轮毂座同步旋转。
[0019]进一步的,该防锁座以其外缘固设于该轮毂座内缘;该防锁座两侧分别凹设一容室,提供各涡电流元件容置的空间;该容室的底缘为产生相反方向电流的部位。
[0020]进一步的,该电磁感应部呈圆柱状;各电磁感应部分别缠设有一感应线圈。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二;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作动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防锁死剎车系统的轮毂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轮毂组,位于一车轮中央位置,其具有一轮毂座,及穿设该轮毂座的一轮轴,该轮毂座于该轮轴上进行转动;一防锁死组,设于该轮毂座内,并穿设于该轮轴上,其具有一防锁座,设于该轮毂座内并穿设该轮轴,可与该轮毂座同步进行转动,于该防锁座两侧设有一组涡电流元件,呈相对应且固设于该轮轴上,各涡电流元件之间具有预设间距,于各涡电流元件上分别至少设一电磁感应部,当两相对应的各电磁感应部之间因通电而产生电流磁场,使转动中的该防锁座产生相反方向的电流而逐渐停止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防锁死剎车系统的轮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磁感应部是以若干数量环设于该涡电流元件上;各电磁感应部分别缠设有一感应线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防锁死剎车系统的轮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磁感应部呈圆柱状;各电磁感应部分别缠设有一感应线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防锁死剎车系统的轮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轮轴预设部位形成四边形柱状的一嵌设部;该涡电流元件的预设部位形成有四边形凹槽,组设于该嵌设部上予以定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防锁死剎车系统的轮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轮轴设有一穿设通道,组设于各涡电流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杰原
申请(专利权)人:久裕交通器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