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把手两次注塑用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1957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塑料把手两次注塑用注塑模具,其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第三模具和第四模具,第一模具和第三模具上均设有前壳体成型凹槽和后壳体成型凹槽,第二模具和第四模具上均设有前壳体成型凸起和后壳体成型凸起,前壳体成型凹槽和前壳体成型凸起形状吻合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后壳体成型凹槽和后壳体成型凸起形状吻合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第一模具的前壳体成型凹槽和后壳体成型凹槽槽底均设有凹槽成型凸起;第一模具的前壳体成型凹槽槽底和后壳体成型凹槽槽底均设有注塑口;第三模具上也设有注塑口且该注塑口与二次注塑的槽口位置相对。本申请可对把手外壳进行两次注塑以让把手外壳具备两种注塑塑料的性能,从而提高整个把手外壳的性能。高整个把手外壳的性能。高整个把手外壳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塑料把手两次注塑用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具体为塑料把手两次注塑用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动工具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而其外壳的性能需要多样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如绝缘性,耐高温,耐磨性等,而普通的注塑外壳采用一种原料进行注塑,这种注塑生产的外壳,性能单一,无法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塑料把手两次注塑用注塑模具,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塑料把手两次注塑用注塑模具,其包括第一模具组和第二模具组,第一模具组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第二模具组包括第三模具和第四模具,第一模具上设有第一前壳体成型凹槽和第一后壳体成型凹槽,第三模具上也设有第二前壳体成型凹槽和第二后壳体成型凹槽;第二模具上设有第一前壳体成型凸起和第一后壳体成型凸起,第四模具上设有第二前壳体成型凸起和第二后壳体成型凸起;第一前壳体成型凹槽和第一前壳体成型凸起形状吻合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第二前壳体成型凹槽和第二前壳体成型凸起形状吻合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第一后壳体成型凹槽和第一后壳体成型凸起形状吻合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第二后壳体成型凹槽和第二后壳体成型凸起形状吻合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其特征在于:第一模具的第一前壳体成型凹槽和第一后壳体成型凹槽槽底分别设有第一凹槽成型凸起和第二凹槽成型凸起,第一凹槽成型凸起和第二凹槽成型凸起向间隙一侧延伸以分别在前壳体和后壳体上形成用于二次注塑的槽口;第一模具的第一前壳体成型凹槽槽底和第一后壳体成型凹槽槽底均设有注塑口;第三模具上也设有注塑口且该注塑口与二次注塑的槽口位置相对。
[0008]作为优选,第二模具的第一后壳体成型凸起上设有多个圆柱形的内凹凹槽,内凹凹槽的中部设有圆柱形的成型柱;第二模具的第一前壳体成型凸起上设有多个圆柱形的螺孔成型凸起,前壳体上的产生的螺孔与后壳体上的产生的螺纹柱位置相对。
[0009]作为优选,第四模具的第二前壳体成型凸起上设有阶梯状和圆柱形的定位凸起,阶梯状的定位凸起位于二次注塑处并与该处壳体的螺孔位置相对,圆柱形的定位凸起与壳体上其他位置的螺孔相对;第四模具的第二后壳体成型凸起上设有多个定位插柱,定位插柱与壳体上的螺纹柱位置相对并插入到螺纹柱中部的孔内与其配合。
[0010]作为优选,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第三模具与第四模具的四角处分别设定位导柱和定位通孔,定位导柱伸入到定位通孔内进行定位。
[0011](三)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提供的塑料把手两次注塑用注塑模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的塑料把手两次注塑用注塑模具具有以下优点,1.其结构简单,可通过两次注塑对把手外壳不同位置进行不同塑料的注塑,以将不同性能的塑料在把手外壳上进行组合,来提高其综合性能;2.该模具的单个模具组可对前壳体和后壳体同时进行注塑,大大提高了注塑的工作效率。
[0014]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第一模具的右视图。
[0016]图2为第二模具的左视图。
[0017]图3为第三模具的右视图。
[0018]图4为第四模具的左视图。
[0019]图中:1—第一模具、11—第一前壳体成型凹槽、31—第二前壳体成型凹槽、12—第一后壳体成型凹槽、32—第二后壳体成型凹槽、111—第一凹槽成型凸起、121—第二凹槽成型凸起、2—第二模具、21—第一前壳体成型凸起、 41—第二前壳体成型凸起、211—螺孔成型凸起、22—第一后壳体成型凸起、 42—第二后壳体成型凸起、221—内凹凹槽、222—成型柱、3—第三模具、4 —第四模具、411—圆柱形的定位凸起、412—阶梯状的定位凸起、421—定位插柱、6—定位通孔、7—注塑口、8—定位导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内容。
[0021]如图1

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塑料把手两次注塑用注塑模具,其包括第一模具组和第二模具组,第一模具组包括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第二模具组包括第三模具3和第四模具4,第一模具1上设有第一前壳体成型凹槽11和第一后壳体成型凹槽12,第三模具3上也设有第二前壳体成型凹槽31和第二后壳体成型凹槽32;第二模具2上设有第一前壳体成型凸起21和第一后壳体成型凸起22,第四模具4上设有第二前壳体成型凸起 41和第二后壳体成型凸起42;第一前壳体成型凹槽11和第一前壳体成型凸起21形状吻合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第二前壳体成型凹槽31和第二前壳体成型凸起41形状吻合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第一后壳体成型凹槽12和第一后壳体成型凸起22形状吻合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第二后壳体成型凹槽32 和第二后壳体成型凸起42形状吻合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第一模具1的第一前壳体成型凹槽11和第一后壳体成型凹槽12槽底分别设有第一凹槽成型凸起111和第二凹槽成型凸起121,第一凹槽成型凸起111和第二凹槽成型凸起121向间隙一侧延伸以分别在前壳体和后壳体上形成用于二次注塑的槽口;第一模具1的第一前壳体成型凹槽11槽底和第一后壳体成型凹槽12槽底均设有注塑口7;第三模具3上也设有注塑口7且该注塑口7与二次注塑的槽口位置相对。
[0022]作为优选,第二模具2的第一后壳体成型凸起22上设有多个圆柱形的内凹凹槽221,内凹凹槽221的中部设有圆柱形的成型柱222;第二模具2的第一前壳体成型凸起21上
设有多个圆柱形的螺孔成型凸起211,前壳体上的产生的螺孔与后壳体上的产生的螺纹柱位置相对。
[0023]作为优选,第四模具4的第二前壳体成型凸起41上设有阶梯状和圆柱形的定位凸起412,411,阶梯状的定位凸起412位于二次注塑处并与该处壳体的螺孔位置相对,圆柱形的定位凸起411与壳体上其他位置的螺孔相对;第四模具4的第二后壳体成型凸起42上设有多个定位插柱421,定位插柱421与壳体上的螺纹柱位置相对并插入到螺纹柱中部的孔内与其配合。
[0024]作为优选,第一模具1与第二模具2、第三模具3与第四模具4的四角处分别设定位导柱8和定位通孔6,定位导柱8伸入到定位通孔6内进行定位。
[0025]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塑料把手两次注塑用注塑模具,其包括第一模具组和第二模具组,第一模具组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第二模具组包括第三模具和第四模具,第一模具上设有第一前壳体成型凹槽和第一后壳体成型凹槽,第三模具上也设有第二前壳体成型凹槽和第二后壳体成型凹槽;第二模具上设有第一前壳体成型凸起和第一后壳体成型凸起,第四模具上设有第二前壳体成型凸起和第二后壳体成型凸起;第一前壳体成型凹槽和第一前壳体成型凸起形状吻合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第二前壳体成型凹槽和第二前壳体成型凸起形状吻合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第一后壳体成型凹槽和第一后壳体成型凸起形状吻合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第二后壳体成型凹槽和第二后壳体成型凸起形状吻合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其特征在于:第一模具的第一前壳体成型凹槽和第一后壳体成型凹槽槽底分别设有第一凹槽成型凸起和第二凹槽成型凸起,第一凹槽成型凸起和第二凹槽成型凸起向间隙一侧延伸以分别在前壳体和后壳体上形成用于二次注塑的槽口;第一模具的第一前壳体成型凹槽槽底和第一后壳体成型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斌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晨瑞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