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介电常数介质层中形成通孔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68395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在低介电常数介质层中形成通孔的方法,包括: 提供一半导体衬底,所述衬底包括金属连接线; 在所述金属连接线表面依次形成第一覆盖层、低介电常数介质层、第二覆盖层; 在所述第二覆盖层表面形成光刻胶掩膜层; 以所述光刻胶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第二覆盖层、低介电常数介质层直至暴露所述第一覆盖层,从而在低介电常数介质层中形成通孔; 沉积一保护层覆盖所述通孔内壁表面; 移除所述光刻胶掩膜层; 移除所述保护层和暴露的第一覆盖层,以露出所述金属连接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在低介电常数(low k)介质层中形成通孔的方法。
技术介绍
当今半导体器件制造技术飞速发展,半导体器件已经具有深亚微米 结构,集成电路中包含巨大数量的半导体元件。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 中,当晶片上的元件尺寸不断变小时,衬底中器件的密集程度越来越高, 元件之间的高性能、高密度的连接不仅要在单个互连层中互连,而且要 在多层之间进行互连,互连线的密度也趋增加。对集成电路的性能,尤 其是射频条件下的高速处理信号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互连线 之间的寄生电容,降低信号的RC延迟和金属互连线之间的干扰,目前普 遍采用低介电常数(lowk)材料作为层间介质层,以降低电路中的RC延 迟。然而,由于lowk材料的密度较低,低介电常数材料的大量使用也对 在其中形成通孔,进而形成镶嵌结构带来一些负面问题。图1至图5为说 明现有在低介电常数材料层中形成通孔的过程剖面示意图。如图1至图5 所示,图1中,在具有金属连接线11的衬底材料10表面形成由氮化硅、氮 氧化硅或氮碳化硅组成的刻蚀阻挡层12。在刻蚀阻挡层12表面沉积低介 电常数材料层13,例如掺氟的氧化硅(FSG)或黑钻石(BlackDiamond ) 等。随后在低介电常数材料层13表面沉积一覆盖层14,以保护该低介电 常数材料层13。然后,在覆盖层14表面涂布有机抗反射层(BARC) 15, 在有机抗反射层15表面涂布光刻胶并通过曝光、显影等工艺形成图案化 的光刻胶图形16。在接下来的工艺步骤中,以光刻胶图形16为掩膜刻蚀形成通孔,如 图2所示。然后利用等离子灰化(ashing)工艺去除光刻胶图形16和BARC层15,如图3所示;并随后去除刻蚀阻挡层12在通孔底部连接线11表面的 部分以便露出连接线ll。在上述利用等离子灰化(ashing)工艺去除光刻 胶图形16和BARC层15之后,需要利用氢氟酸(HF)进行湿法清洗去除 光刻胶残留物。在这个过程中氢氟酸会接触到低介电常数材料层13,并 对其进行腐蚀,从而使通孔侧壁表面的低介电常数材料表面被破坏形成 向内侧的凹陷并形成难溶的聚合物17,导致低介电常数材料层的介电常 数发生变化。对后续形成的金属互连线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申请号为02141023.2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的方法,该方法是利用金属掩膜取代光刻胶掩膜对低介电常数材料层进 行刻蚀。然而形成金属掩膜无疑增加了工艺复杂程度和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低介电常数介质层中形成通孔的方 法,能够防止去除光刻胶过程中对低介电常数材料造成损伤。一方面提供了 一种,包括提供一半导体衬底,所述衬底包括金属连接线; 在所述金属连接线表面依次形成第一覆盖层、低介电常数介质层、 第二覆盖层;在所述第二覆盖层表面形成光刻胶掩膜层;以所述光刻胶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第二覆盖层、低介电常数介质 层直至暴露所述第 一覆盖层,从而在低介电常数介质层中形成通孔;沉积一保护层覆盖所述通孔内壁介质层表面;移除所述光刻胶掩膜层;移除所述保护层和暴露的第 一覆盖层,以露出所述金属连接线。 优选地,所述保护层采用在反应室中原位(in suit)沉积的方式形成。优选地,所述保护层的材料为氯氧硅化物(SiOCl)。优选地,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100 200A。优选地,形成光刻胶掩膜层的步骤包括在所述第二覆盖层表面形成有机抗反射层;在所述有机抗反射层表面涂布光刻胶层;图案化所述光刻胶层。优选地,形成所述保护层的反应物包括氧气,流量为700 1200sccm;珪烷,流量为30 80sccm;反应室内的压力为8 12Torr,射频功率为850 1300W。优选地,所述第一覆盖层的材料为氮化硅、氮氧化硅或氮碳化硅。优选地,所述第二覆盖层的材料为氧化硅或氮氧化硅。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提供一半导体衬底,所述衬底包括金属连接线; 在所述金属连接线表面依次形成第一覆盖层、低介电常数介质层、弟--->^^_^/&,在所述第二覆盖层表面形成光刻胶掩膜层;以所述光刻胶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第二覆盖层、低介电常数介质 层直至暴露所述第一覆盖层,从而在低介电常数介质层中形成通孔;釆用在反应室中原位沉积的方式形成一保护层覆盖所述通孔内壁 介质层表面;移除所述光刻胶掩膜层;移除所述保护层和暴露的第 一覆盖层,以露出所述金属连接线。 优选地,所述保护层的材料为氯氧硅化物(SiOCl)。 优选地,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100 200A。 优选地,形成所述保护层的反应物包括氧气,流量为700 1200sccm; 石圭烷,流量为30 80sccm;反应室内的压力为8 12Torr,射频功率为850 1300W。 优选地,形成光刻胶掩膜层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第二覆盖层表面形成有机抗反射层; 在所述有机抗反射层表面涂布光刻胶层; 图案化所述光刻胶层。优选地,所述第一覆盖层的材料为氮化硅、氮氧化硅或氮碳化硅。 优选地,所述第二覆盖层的材料为氧化硅或氮氧化硅。 与现有^t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形成通孔的方法,利用光刻胶掩膜图形在低介电常数介质 层中刻蚀形成通孔之后,先于去除光刻胶图形之前在衬底表面生长保护 薄膜,该薄膜覆盖通孔内部低介电常数材料表面,对低介电常数材料起 到保护作用。因此,在灰化去除光刻胶和用氢氟酸清洗光刻胶残留物的 过程中,等离子体和氢氟酸清洗剂均不会接触到低介电常数材料,从而 保护了低介电常数材料的介电常数不受去胶工艺的影响。而且,本专利技术 的形成通孔的方法釆:f又原位(insuit)的方式,即无须更换反应室,形成 在低介电常数介质层中刻蚀形成通孔之后直接生长硅氧化物保护薄膜, 进一步简化了制造工艺。 附图说明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更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 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 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主 旨。在附图中,为清楚明了,放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图1至图5为说明现有在低介电常数材料层中形成通孔的过程剖面 示意图6至图10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在低介电常数材料层中形成通 孔的方法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 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 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 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图6至图10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双镶嵌结构形成方法的剖 面示意图。所述示意图只是实例,其在此不应过度限制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 围。如图6所示,在半导体衬底上通常具有多层包括介电层的互连结构, 为简便起见图中仅示出了一层介电层100,该层也被称为金属间介电层, 其材料可为氧化硅。在介电层100中通过光刻、刻蚀和淀积工艺形成铜 导线110。利用化学机械研磨(CMP)工艺将介电层100和铜导电连线 110表面磨平。然后,利用CVD工艺在上述介电层100和铜导电连线 110表面淀积阻挡层120,阻挡层120的材料可为氮化硅(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低介电常数介质层中形成通孔的方法,包括: 提供一半导体衬底,所述衬底包括金属连接线; 在所述金属连接线表面依次形成第一覆盖层、低介电常数介质层、第二覆盖层; 在所述第二覆盖层表面形成光刻胶掩膜层; 以所述光刻胶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第二覆盖层、低介电常数介质层直至暴露所述第一覆盖层,从而在低介电常数介质层中形成通孔; 沉积一保护层覆盖所述通孔内壁表面; 移除所述光刻胶掩膜层; 移除所述保护层和暴露的第一覆盖层,以露出所述金属连接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低介电常数介质层中形成通孔的方法,包括提供一半导体衬底,所述衬底包括金属连接线;在所述金属连接线表面依次形成第一覆盖层、低介电常数介质层、第二覆盖层;在所述第二覆盖层表面形成光刻胶掩膜层;以所述光刻胶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第二覆盖层、低介电常数介质层直至暴露所述第一覆盖层,从而在低介电常数介质层中形成通孔;沉积一保护层覆盖所述通孔内壁表面;移除所述光刻胶掩膜层;移除所述保护层和暴露的第一覆盖层,以露出所述金属连接线。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采用在 反应室中原位(in suit)沉积的方式形成。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的材料 为氯氧硅化物(SiOCl)。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的厚度 为100 200A。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光刻胶掩膜层 的步骤包括在所述第二覆盖层表面形成有机抗反射层;在所述有机抗反射层表面涂布光刻胶层; 图案化所述光刻胶层。6、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保护 层的反应物包括氧气,流量为700 1200sccm;硅烷,流量为30 80sccm; 反应室内的压力为8 12Torr,射频功率为850~1300W。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覆盖层的 材料为氮化硅、氮氧化硅或氮碳化硅。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覆盖层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林林马擎天
申请(专利权)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