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土地区便于盾构隧道穿越既有桥梁桥跨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6222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2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软土地区便于盾构隧道穿越既有桥梁桥跨的结构,包括两排并行设置的新建桩基础,两排新建桩基础设于两个既有桥梁桩基础之间,新建桩基础沿桥梁宽度方向分布,两排并行设置的新建桩基础间设有沿桥梁宽度方向延伸的区间隧道,所述新建桩基础的顶部设有冠梁,沿桥梁宽度方向所述新建桩基础间通过冠梁相连,沿桥梁长度方向,两并行的冠梁间通过横向联系梁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软土地区便于盾构隧道穿越既有桥梁桥跨的结构,不会对既有的桥梁基础和桥墩台产生影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保证了地铁的建设,同时又保证了被穿越的既有桥梁的运营安全。的既有桥梁的运营安全。的既有桥梁的运营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土地区便于盾构隧道穿越既有桥梁桥跨的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工程和隧道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土地区便于盾构隧道穿越既有桥梁桥跨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受建设条件限制,在软土地区建设地铁隧道,常常不可避免的要从既有铁路桥、高速公路桥梁或市政桥梁的桥跨中穿越,软土中盾构隧道的施工对周边的扰动大,从桥跨中穿越将对既有桥梁基础的承载力产生影响,同时还会使得桥墩台产生侧向位移和变位,影响桥面结构的平顺性,从而影响到既有桥梁的运营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软土地区便于盾构隧道穿越既有桥梁桥跨的结构,既保证了地铁建设,同时又保证了被穿越的既有桥梁运营安全。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软土地区便于盾构隧道穿越既有桥梁桥跨的结构,包括两排并行设置的新建桩基础,两排新建桩基础设于两个既有桥梁桩基础之间,所述新建桩基础沿桥梁宽度方向分布,两排并行设置的新建桩基础间设有沿桥梁宽度方向延伸的区间隧道,所述新建桩基础的顶部设有冠梁,沿桥梁宽度方向所述新建桩基础间通过冠梁相连,沿桥梁长度方向,两并行的冠梁间通过横向联系梁相连。
[0006]作为优选,所述冠梁贴近地面设置。
[0007]作为优选,所述新建桩基础的桩径为D,所述新建桩基础与所述既有桥梁桩基础的间距不小于6D。
[0008]作为优选,所述新建桩基础1的桩径D为φ800mm或φ1000mm
[0009]作为优选,所述新建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
[0010]作为优选,所述新建桩基础与所述区间隧道的间距不小于1m。
[0011]作为优选,所述新建桩基础的桩端嵌固于承载力好的地层不小于3m的深度。
[0012]作为优选,既有桥梁桩基础埋设于地面下,位于地面上的既有桥梁桩支撑于既有桥梁桩基础上。
[0013]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一种软土地区便于盾构隧道穿越既有桥梁桥跨的结构,不会对既有的桥梁基础和桥墩台产生影响,本技术既保证了地铁的建设,同时又保证了被穿越的既有桥梁的运营安全。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软土地区便于盾构隧道穿越既有桥梁桥跨的结构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如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软土地区便于盾构隧道穿越既有桥梁桥跨的结构,包括两排并行设置的新建桩基础1,所述新建桩基础1为钻孔灌注桩,两排新建桩基础1设于两个既有桥梁桩基础2之间,所述新建桩基础1沿桥梁宽度方向分布,两排并行设置的新建桩基础1间设有沿桥梁宽度方向延伸的区间隧道3,所述新建桩基础1的顶部设有冠梁4,沿桥梁宽度方向所述新建桩基础1间通过冠梁4相连,沿桥梁长度方向,两并行的冠梁4间通过若干横向联系梁5相连。所述冠梁4贴近地面设置。
[0019]所述新建桩基础1的桩径为D,所述新建桩基础1与所述既有桥梁桩基础2的间距7不小于6D。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新建桩基础1的桩径为φ800mm或是φ1000mm。所述新建桩基础1与所述区间隧道3的间距8不小于1m。
[0020]所述新建桩基础1的桩端6嵌固于承载力好的地层不小于3m的深度9。
[0021]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软土地区便于盾构隧道穿越既有桥梁桥跨的方法:根据区间隧道3与既有桥梁桩基础2的空间位置关系,在区间隧道3两侧与既有桥梁桩基础2之间各打设一排新建桩基础1,新建桩基础1的桩径为D;新建桩基础1距离既有桥梁桩基础2的净距不小于6D,新建桩基础1与区间隧道3之间按不小于1m净距控制,新建桩基础1的桩端6穿越软土层进入到承载力好的地层不小于3m深度。新建桩基础1的顶端浇筑冠梁4,冠梁4之间设施横向联系梁5。
[0022]既有桥梁桩基础2埋设于地面下,位于地面上的既有桥梁桩10支撑于既有桥梁桩基础2上。
[0023]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适应于软土地区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桥梁桥跨的结构形式,不会对既有的桥梁基础和桥墩台产生影响,本技术既保证了地铁的建设,同时又保证了被穿越的既有桥梁的运营安全。
[0024]本技术的主要原理如下:
[0025]步序一:根据区间隧道与既有桥梁桩基础的空间位置关系,在隧道两侧与既有桥梁桩基础之间各打设一排钻孔灌注桩,桩径D(φ800或是φ1000mm);钻孔灌注桩距离既有桥梁桩基础的净距按大于6D(D为新建桩基础直径),钻孔灌注桩与区间隧道之间按不小于1m净距控制,钻孔灌注桩的桩端需穿越软土层进入到承载力较好的地层不小于3m深度;
[0026]步序二:新建桩基础(钻孔灌注桩)的顶端浇筑冠梁,增加隔离桩的纵向联系,冠梁设置高度宜贴近地面,减小桥台间的土方开挖;
[0027]步序三:冠梁之间设施横向联系梁,加强结构的整体性。
[0028]本技术提供一种软土地区便于盾构隧道穿越既有桥梁桥跨的结构,不会对既有的桥梁基础和桥墩台产生影响,本技术既保证了地铁的建设,同时又保证了被穿越的既有桥梁的运营安全。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土地区便于盾构隧道穿越既有桥梁桥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排并行设置的新建桩基础,两排新建桩基础设于两个既有桥梁桩基础之间,所述新建桩基础沿桥梁宽度方向分布,两排并行设置的新建桩基础间设有沿桥梁宽度方向延伸的区间隧道,所述新建桩基础的顶部设有冠梁,沿桥梁宽度方向所述新建桩基础间通过冠梁相连,沿桥梁长度方向,两并行的冠梁间通过横向联系梁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区便于盾构隧道穿越既有桥梁桥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冠梁贴近地面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区便于盾构隧道穿越既有桥梁桥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建桩基础的桩径为D,所述新建桩基础与所述既有桥梁桩基础的间距不小于6D。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土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培森吕延豪王金龙游龙飞张海涛孙雪兵李文彪解子腾孙帅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