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泡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65817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灯泡,具有围住罩壳(2)的一端部的壳套(8),该壳套(8)与罩壳(2)的一端部一体成型并基本无间隙地与罩壳(2)的外面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较少的零件构成,且容易嵌入照明器具的灯座,能可靠地进行壳套与照明器具的灯座的电气接触。(*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现有的灯泡,例如灯泡形萤光灯如附图说明图12所示,在由球形容器1及罩壳28组成的外壳29内,容纳有萤光管4、使该荧光管4点灯用的点灯电路5。在罩壳28的一端部插入灯头30,并通过铆接固定。该灯头30具有螺纹状的壳套31和在该壳套31的一端部通过由玻璃构成的绝缘部32而设置的圆罩33。通过壳套31和圆罩33各自一部分埋入绝缘部32而使壳套31、绝缘部32及圆罩33一体化。另外,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1997年第97589号公报揭示了如下一种的另外的灯泡式荧光灯,具有在形成于一端的圆筒状部的外周设有螺纹灯头部的保持构件(罩壳)。并且在螺纹灯头部上设有纵向断开形成的凹部。在该凹部内,设有构成长方形侧向端子的供电端子。但是,在这种现有的灯泡、例如图12所示的灯泡式荧光灯中,存在着如下的问题由于在以各自分开的工序制造罩壳28和灯头30后,再装配制造后的罩壳28和灯头30,故工序数较多,生产效率低下。另外,嵌入现有的灯泡式荧光灯的照明器具的灯座,与壳套31或供电端子接触的托座为长方状的结构正在普遍应用。当在具有这种长方状托座的灯座上嵌入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1997年第97589号公报所揭示的灯泡式荧光灯时,长方状托座和长方状的供电端子易钩住,荧光灯不能嵌入灯座。另外,托座与供电端子的位置错位而不能接触,从而有不点灯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泡,它以较少的零件构成,不仅可以低成本生产,而且能容易地嵌入照明器具的灯座、且可靠地进行壳套与照明器具的电气接触。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削减工序数、提高生产效率的灯泡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灯泡具有围住罩壳一端部的壳套,上述壳套与上述罩壳一端部一体成型并基本无间隙地与上述罩壳的外面接触。由此,可以较少的零件个数、较低的成本进行生产,并且即使在将其嵌入例如具有长方状托座的照明器具的灯座的情况下,由于壳套不会钩住托座,故可容易地向灯座嵌入,且托座在任何位置都可使壳套与托座电气接触。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灯泡的制造方法是,在用模具对罩壳进行成型的同时,使用为使壳套基本无间隙地与上述罩壳一端部接触而进行一体成型的方法。由此,在罩壳成型时,由于壳套与罩壳一体成型,故无需象现有技术那样的罩壳及灯头的各制造工序或无需装配它们的工序,从而可削减工序数。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形态的灯泡式荧光灯的局部剖切主视图;图2是该本专利技术使用另外圆罩的灯泡式荧光灯的局部剖切主视图;图3是该本专利技术形成灯泡式荧光灯的壳套用的壳套构件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该本专利技术用于灯泡式荧光灯的罩壳制造方法的示图;图5是表示该本专利技术用于灯泡式荧光灯的罩壳装置方法的示图;图6是该本专利技术用于灯泡式荧光灯的罩壳的放大剖视图;图7是该本专利技术形成灯泡式荧光灯的壳套用的另一壳套构件的立体图;图8是在该本专利技术灯泡式荧光灯中表示使用另一壳套构件时的罩壳制造方法的示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形态的灯泡式荧光灯的局部剖切主视图。图10是该本专利技术形成灯泡式荧光灯的壳套用的壳套构件的立体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第3实施形态的灯泡式荧光灯的局部剖切主视图;图12是现有灯泡式荧光灯的局部剖切主视图。下面,就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结合附图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形态的额定功率为13W的灯泡式荧光灯,全长是120mm,最大外径是60mm,如图1所示,在由透光性的球形容器1和树脂制的罩壳2构成的外壳3内,容纳有荧光管4,其桥式接合外径为11mm的3根U字状管4a并形成1个放电回路;使该荧光管4点灯用的点灯电路5;保持荧光管4的一端部且在与荧光管4相反一侧保持点灯电路5的保持架6。在罩壳2的一端部,形成有可嵌入照明器具灯座(未图示)的长27mm、最大外径26.4mm的灯头部7。该灯头部7包括在侧面形成螺纹牙的壳套8、圆罩9、将这些壳套8和圆罩9绝缘的罩壳2的一部分。壳套8和圆罩9由铜、黄铜、铁、不锈钢及镍等构成,在它们的表面施加锡、锌及镍等的镀层以防锈。壳套8围住罩壳2的一端部,与罩壳2的一端部侧面一体成型并无间隙地与罩壳2的外面接触。因此,该罩壳2的一端部的外面形成有沿壳套8内面的螺纹牙。另外,当在壳套8与罩壳2之间无间隙接触时,正如上所述,实际上存在着如下的情况在一体成型时的热收缩时,因壳套8与罩壳2的热膨胀系数差别而在壳套8与罩壳2之间的一部分(不是全部)产生极其微小的间隙(0.1~0.3mm左右)。考虑到这种情况,后面使用“基本无间隙”这种表述。另外,该壳套8的两端部埋设在罩壳2中。由此,因可将壳套8牢固地固定在罩壳2上,故可防止壳套8从罩壳2上脱落。并且,即使仅用壳套8的一端部埋设在罩壳2中,也可获得上述效果。埋设在罩壳2中的壳套8的两端部的前端部,分别向壳套8的内侧和壳套8的外侧折弯。由此,因可进一步牢固地将壳套8固定在罩壳2上,故可进一步防止壳套8从罩壳2上脱落。而仅在罩壳2中埋设壳套8的一端部,若其前端部向壳套8的内侧或壳套8的外侧折弯,则也可获得上述效果。此外,在埋设于罩壳2中的壳套8的两端部的前端部,设有如图3所示的后述的多个缺口部15a、15b。由此,在使灯头部7在照明器具的灯座上装卸,因可提高壳套8的对于旋转方向的强度,故可防止壳套8的空转。另外,若仅在埋设于罩壳2中的壳套8的一端部的前端部设有缺口部15a(缺口部15b),则也可获得上述效果。圆罩9由厚为0.1mm~0.2mm的圆板状板材构成,与罩壳2的一端部的前端部一体成型并基本无间隙地与罩壳2的外面接触。另外,嵌入后述贯通孔11的周边部9b的圆罩9的圆周部9a向罩壳2侧折弯,并埋设在罩壳2中。由此,可防止圆罩9从罩壳2上脱落。在荧光管4的两端部设有电极(未图示)。另外,在荧光管4内,分别封入规定量的水银和稀有气体。在点灯电路5上,连接有用来供给电力的、导体部分的外径为0.5mm的2根导线10a、10b。一根导线10a贯通罩壳2和圆罩9的中央部而从所设置的贯通孔11引出,用钎焊等方法与圆罩9的外面连接。另一根导线10b贯通罩壳2和壳套8的与圆罩9相反一侧的端部而从所设置的另一贯通孔12引出,用钎焊等方法与壳套8的外面连接。这里,圆罩9如图1所示那样由圆板状板材构成,就其一部分埋设在罩壳2中的情况作说明,但也可以使用如图2所示那样的圆罩13。该圆罩13如图2所示,是由头部13a和销子部13b构成的压销状。在销子部13b的前端部上设有可插入、连接导线10a的导线插入部13c。对于圆罩13,也用与圆罩9相同的材质构成。另外,在使用这种圆罩13的情况下,罩壳14的一端部的前端部结构按图2所示那样。即,在罩壳14的一端部的前端部设有内面形状做成圆罩13外形形状的圆罩支承部14a。圆罩13嵌合在该圆罩支承部14a上。下面,说明在这种灯泡式荧光灯中、尤其在使用图2所示的圆罩13时的罩壳14的制造方法。如图3所示,形成壳套8用的构件(下面称作壳套构件15),是全长23mm、最大外径24mm、厚度0.1~0.2mm的圆筒状。在壳套构件15的两端部,预先分别向壳套构件15的内侧(参照图3中上侧)和壳套构件15的外侧(参照图3中下侧)折弯,并在壳套构件15的两端部的前端部设有多个缺口部15a、15b。罩壳14是将液状树脂注入如下那样的模具内而成型的。即,如图4所示,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灯泡,具有围住罩壳(2,14)一端部的壳套(8,23,26),其特征在于,所述壳套(8,23,26)与所述罩壳(2,14)一端部一体成型并基本无间隙地与所述罩壳(2,14)的外面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0-7-7 206493/00;JP 1999-9-22 268633/991.一种灯泡,具有围住罩壳(2,14)一端部的壳套(8,23,26),其特征在于,所述壳套(8,23,26)与所述罩壳(2,14)一端部一体成型并基本无间隙地与所述罩壳(2,14)的外面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套(8,23,26)的侧面形成有螺纹牙。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灯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套(8,23,26)的至少一端部埋设在所述罩壳(2,14)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泡,其特征在于,埋设在所述罩壳(2,14)中的所述壳套(8,23,26)端部的前端部,向所述壳套(8,23,26)的内侧或所述壳套(8,23,26)的外侧折弯。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灯泡,其特征在于,在埋设于所述罩壳(2,14)的所述壳套(8)端部的前端部设有缺口部(15a,15b)。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灯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套(23)上设有贯通孔(23a,23b),该贯通孔(23a,23b)内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叶彻夫石塚真一郎柴田武德松村武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