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4768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高发光效率并降低功耗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该等离子显示装置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电极;借助第一至第三电极的通过施加电压而发生的放电来发光的荧光体;以及每当向第一和第二电极间施加交替脉冲(Vx,Vy)来进行放电发光时向第三电极施加脉冲(Vz)的驱动电路。第三电极的脉冲的后沿中的、其振幅的50%的时点(t1)位于发光波形的第一个波峰的时点(t2)之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等离子显示装置是一种大型的平面显示器,其作为家庭用壁挂电视也已经开始普及。为了进一步的普及,要求提高发光效率并降低功耗。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0-251746号公报中记载了具有辅助电极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另外,在日本专利文献特许第3573005号公报中记载了具有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发光效率并降低功耗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可以提供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该等离子显示装置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电极;荧光体,借助所述第一至第三电极的通过施加电压而发生的放电来发光;以及驱动电路,每当向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间施加交替脉冲来进行放电发光时向所述第三电极施加脉冲。第三电极的脉冲的后沿中的、其幅度的50%的时点位于发光波形的第一个波峰的时点之前。专利技术效果通过设置第三电极,可以使施加在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电压为低电压。另外,通过使第三脉冲的时序满足特定的条件,可提高发光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4电极结构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构成例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例的分解部分立体图;图3是像素的一帧的构成例的示意图;图4(A)是在实验中使用的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ALIS结构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平面图,图4(B)是图4(A)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截面图;图5(A)和图5(B)是电极结构示意图;图6(A)是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截面图,图6(B)是各电极的电压波形和放电发光波形的示意图;图7是其他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截面图;图8是示出Z电极的脉冲宽度和发光效率的关系的实验结果的曲线图;图9是当Z电极的脉冲宽度为200ns时通过示波器观测的各电极电压波形的示意图;图10是当Z电极的脉冲宽度为400ns时通过示波器观测的各电极电压波形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4电极结构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构成例的示意图。控制电路20控制X驱动电路17、Y驱动电路18、Z驱动电路21和选址驱动电路19。X驱动电路17向多个X电极X1、X2、…提供预定的电压。下面,将X电极X1、X2、…的每一个或者将它们总称为X电极X。Y驱动电路18向多个Y电极Y1、Y2、…提供预定的电压。下面,将Y电极Y1、Y2、…的每一个或者将它们总称为Y电极Y。Z驱动电路21向第奇数个的Z电极Zo和第偶数个的Z电极Ze提供预定的电压。下面,将Z电极Zo和Ze的每一个或者将它们总称为Z电极Z。选址驱动电路19向多个选址电极A1、A2、…提供预定的电压。下面,将选址电极A1、A2、…的每一个或者将它们总称为选址电极A。该4电极结构具有选址电极A、X电极X、Y电极Y和Z电极Z。Z电极Z设置在X电极X和Y电极Y之间。在等离子显示面板16中,X电极X、Z电极Z和Y电极Y形成沿水平方向平行延伸的行,选址电极A形成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列。选址电极A与X电极X、Z电极Z和Y电极Y交叉配置。X电极X、Z电极Z和Y电极Y在垂直方向上交替配置。Y电极Yi和选址电极Aj形成i行j列的二维矩阵。显示单元C11由Y电极Yi和选址电极Aj的交点以及与该交点对应相邻的Z电极Zo和X电极X1构成。该显示单元Cij对应于像素。通过该二维矩阵,面板16可以显示二维图像。Z电极Zo例如是用于辅助X电极X1和Y电极Y1之间的放电的电极,Z电极Ze例如是用于辅助Y电极Y1和X电极X2之间的放电的电极。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面板16的结构例的分解部分立体图。X电极3与图1的X电极X对应。Y电极4与图1的Y电极Y对应。Z电极2与图1的Z电极Z对应。选址电极5与图1的选址电极A对应。X电极3、Y电极4和Z电极2被形成在前玻璃基板10上。在它们上面覆盖着用于对放电空间进行绝缘的第一电介质层8。而且在该第一电介质层8上还覆盖着MgO(氧化镁)保护层9。另一方面,选址电极5被形成在与前玻璃基板10相对配置的后玻璃基板11上。在该后玻璃基板11上覆盖着第二电介质层12。并且在第二电介质层12上覆盖着荧光体13~15。在间隔壁6和7的内面涂敷着按每种颜色排列成条纹状的红、蓝、绿等颜色的荧光体13~15。通过X电极3和Y电极4之间的维持放电来激发荧光体13~15发出各种颜色的光。Ne+Xe潘宁气体(放电气体)等被封入前玻璃基板10和后玻璃基板11之间的放电空间中。图3是像素的一帧FD的构成例的示意图。一帧FD由第一子帧SF1、第二子帧SF2、…、第n子帧SFn形成。所述n例如为10,相当于灰度比特数。下面,将子帧SF1、SF2等的每一个或将它们总称为子帧SF。各子帧SF由复位期间Tr、寻址期间Ta以及维持(维持放电)期间Ts构成。在复位期间Tr中,进行显示单元的初始化。在寻址期间Ta中,通过选址电极A和Y电极Y之间的寻址放电,可以选择各显示单元的发光或不发光。具体地说,依次向Y电极Y1、Y2、Y3、Y4、…等施加扫描脉冲,并与该扫描脉冲相对应地为选址电极A选择寻址脉冲,由此可以选择期望的显示单元的发光或不发光。在维持期间Ts中,使用Z电极Z来在选中的显示单元的X电极X和Y电极Y之间进行维持放电,从而进行发光。在各子帧SF中,X电极X和Y电极Y之间的基于维持脉冲的发光次数(维持期间Ts的长度)不同。由此,可以决定灰度值。在奇数帧FD中,通过在X电极X1和Y电极Y1之间的显示单元、X电极X2和Y电极Y2之间的显示单元、X电极X3和Y电极Y3之间的显示单元、X电极X4和Y电极Y4之间的显示单元等上的维持放电来进行显示。此时,使用Z电极Zo进行维持放电。之后,在偶数帧FD中,通过在Y电极Y1和X电极X2之间的显示单元、Y电极Y2和X电极X3之间的显示单元、Y电极Y3和X电极X4之间的显示单元等上的维持放电来进行显示。此时,使用Z电极Ze进行维持放电。图4(A)是在实验中使用的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ALIS结构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平面图,图4(B)是图4(A)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截面图。X电极X1表示图1的第奇数个的X电极X1、X3等,X电极X2表示图1的第偶数个的X电极X2、X4等。Y电极Y1表示图1的第奇数个的Y电极Y1、Y3等,Y电极Y2表示图1的第偶数个的Y电极Y2、Y4等。X电极X1、X2,Y电极Y1、Y2以及Z电极Zo、Ze被设置在前基板401上。选址电极411和荧光体层412被设置在后基板402上。在ALIS驱动中,交替显示奇数帧和偶数帧。在奇数帧和偶数帧中,发光的显示单元的位置发生变化,用于显示的电极的组合也发生变化。具体地说,在奇数帧中,电极X1、Zo、Y1构成一组显示电极,电极X2、Zo、Y2构成另一组显示电极。此时,Z电极Ze不用于显示电极,而是被用作用于抑制显示单元之间的干扰的屏蔽电极。当将Z电极Ze用作屏蔽电极时,使Z电极Ze接地。另外,当帧变为偶数帧时,电极Y1、Ze、X2构成一组显示电极,电极Y2、Ze、X1构成另一组显示电极。此时,Z电极Zo成为屏蔽电极。图5(A)示出了实验中使用的电极结构。X电极500x由金属电极(总线电极)501x和连接在该金属电极501x两侧的透明电极(维持电极)502x构成。Y电极500y由金属电极(总线电极)501y和连接在该金属电极501y两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电极;荧光体,借助所述第一至第三电极的通过施加电压而发生的放电来发光;以及驱动电路,每当向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间施加交替脉冲来进行放电发光时,向所述第三电极施加脉冲 ;所述第三电极的脉冲的后沿中的其振幅的50%的时点位于所述发光波形的第一个波峰的时点之前。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5-1-28 2005-0219941.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电极;荧光体,借助所述第一至第三电极的通过施加电压而发生的放电来发光;以及驱动电路,每当向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间施加交替脉冲来进行放电发光时,向所述第三电极施加脉冲;所述第三电极的脉冲的后沿中的其振幅的50%的时点位于所述发光波形的第一个波峰的时点之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所述放电发光时向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施加的电压比在不向所述第三电极施加脉冲的情况下在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进行放电的最低电压低。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极的脉冲的后沿中的其振幅的50%的时点位于向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施加的脉冲的前沿中的其振幅的90%的时点之前。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极的脉冲下降时其振幅的50%的时点位于向所述第一或第二电极施加的脉冲上升时其振幅的90%的时点之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极的脉冲的前沿中的其振幅的10%的时点与向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施加的脉冲的前沿中的其振幅的10%的时点相同或具有100ns以内的偏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极的脉冲上升时其振幅的10%的时点与向所述第一或第二电极施加的脉冲上升时其振幅的10%的时点相同或具有100ns以内的偏差。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间的最短距离为200μm以上。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岸智胜糸川直树小林敬幸桥本康宣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通日立等离子显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