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7896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了一种能够保持令人满意的色均衡的PDP。在后面板中有红、绿和蓝三种颜色后荧光层的PDP中,在前面板中分别相对于红、绿和蓝色后荧光层中亮度随时间下降最快的后荧光层以外的后荧光层设置前荧光层。这些前荧光层受紫外线照射或离子轰击后亮度下降较快。因此,前后荧光层相结合发出的光线亮度可以由具有最高亮度下降速度的后荧光层发出的光线亮度来进一步平衡。于是,这种PDP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令人满意的色均衡。(*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等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特别涉及能够提供极好的色均衡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在众多用于在计算机、电视等上显示图象的彩色显示装置中,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在下文当中为“PDP”)已成为彩色显示装置的关注焦点,它能够实现又薄又轻的大屏幕显示。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典型PDP的部分透视和剖视图。在此PDP中,前玻璃衬底11和后玻璃衬底12互相相对设置,其间设置有隔离肋19。在前玻璃衬底11朝向后玻璃衬底12的表面上,多个条状显示电极13和多个条状显示扫描电极14(图中仅示出两对)相互交替平行排列。多个显示电极13和多个显示扫描电极14再覆盖上由铅玻璃等制成的绝缘层15,再进一步覆盖上MgO保护膜16。由此形成前面板。在后玻璃衬底12朝向前玻璃衬底11的表面上,多个条状地址电极17(图中只示出四条)平行排列,由铅玻璃等制成的绝缘层18形成于后玻璃衬底12上以覆盖住多条地址电极17。隔离肋形成于相邻的地址电极17之间。最后,将三种颜色红(R)、绿(G)和蓝(B)的后荧光层20R、20G和20B涂覆到绝缘层18上相邻隔离肋19之间的空隙处。如此形成后面板。前玻璃衬底11和后玻璃衬底12之间、多对电极13和14与多条地址电极17相交的放电空间21中的区域是发光盒。放电空间21中充满以氖为主要成份、以微量的氙为缓冲气体的惰性气体。为了在此PDP上显示图象,在发光盒的电极对13和14之间诱发持续放电以发出紫外光。该紫外光激发荧光层20R、20G和20B,结果产生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的可见光,再经过加色处理,从而得到全色显示。用于这种PDP中的后荧光层20R、20G和20B的结构应使得在显示白色时能保持令人满意的色均衡。在此,由于红色、绿色和蓝色荧光粉的组份不同,所以后荧光层20R、20G和20B初始状态的亮度(光强度)不同。为使PDP初始状态保持色均衡并避免色温下降,应采取一种技术使低亮度的后荧光层20B宽于后荧光层20R和20G,或者通过PDP驱动电路进行信号处理以减少后荧光层20R和20G的持续放电脉冲,以便利用蓝光的亮度来平衡红光和绿光的亮度。不过,这种PDP具有下述与色温相关的问题。首先,由于放电期间的离子轰击以及紫外线辐射等因素,随着PDP发光时间的过去,后荧光层20R、20G和20B的性能恶化。这意味着每一后荧光层的亮度都随时间而降低。在此,由于组份不同,三种后荧光层的下降速度也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每种后荧光层亮度下降量的差别也很大。这使得在显示白色时也会破坏该PDP的色均衡,并导致色温下降。尽管用PDP驱动电路进行信号处理能够将色均衡调节到一定程度,但最好尽可能使色均衡保持不变。其次,上述传统采用的信号处理技术是通过限制使用红色及绿色荧光层的亮度、用较低的蓝光亮度来平衡红光亮度和绿光亮度,以提高PDP初始状态色温。而限制使用红色及绿色荧光粉的亮度会导致PDP亮度下降。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长时间地保持较好色均衡的PDP。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初始状态亮度得以提高的PDP。相对于除红色、绿色和蓝色后荧光层中亮度随时间下降最快的后荧光层之外的后荧光层分别设置前荧光层,能够实现第一目的。由于在紫外线照射和离子轰击情形下,前荧光层的亮度易于下降,以此用其来加快相对后荧光层的亮度下降速度。因此,利用亮度下降最快的后荧光层亮度下降速度可进一步平衡与前荧光层相结合的后荧光层的亮度下降速度,还可使PDP的色均衡保持很长时间。相对于除红色、绿色和蓝色后荧光层中初始亮度应用系数最低的后荧光层之外的后荧光层分别设置前荧光层,能够实现第二目的。如此作的结果,可使与前荧光层相结合的后荧光层的亮度提高,从而使得PDP初始状态的亮度提高,同时又能保持令人满意的色均衡。相对于红色、绿色和蓝色后荧光层分别设置前荧光层并根据其相对后荧光层的初始亮度来设定每一前荧光层的可见光透射率,可以得到高亮度且色均衡令人满意的PDP。此时,将水热合成法得到的球形荧光颗粒用于这种前后荧光层中,可以进一步增强PDP的亮度。通过以下结合相关附图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优点和特征将变得更加清楚,相关附图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特定实施例,在图中图1是传统典型PDP的部分透视和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PDP的平面示意图,其中去掉了前玻璃衬底;图3是第一实施例中PDP的部分透视和剖视图;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具有PDP的显示装置的方框图;图5是图3中所示PDP沿方向y看去的部分放大剖视图;图6是图3中所示PDP沿方向x看去的部分放大剖视图;图7是只有后荧光层的PDP中红光、绿光和蓝光的亮度下降图;图8是只有前荧光层或后荧光层的PDP中红光的亮度下降图;图9是第一实施例PDP中红光、绿光和蓝光的亮度下降图;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PDP的部分透视和剖视图;及图11所示的是当蓝色前荧光层中所用的是由水热合成法得到的蓝色荧光颗粒时,蓝色前荧光层的厚度和蓝光相对亮度之间的关系。以下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说明。第一实施例下面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PDP和装有PDP的显示装置进行描述。(PDP100的结构)图2是PDP100去掉前玻璃衬底101的平面示意图,而图3是PDP100的局部透视和剖视图。注意在图2中为简单起见而略去了一些显示电极103、显示扫描电极104和地址电极108。参考这些附图对PDP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图2中,PDP100大体上由前玻璃衬底101(未示出)、后玻璃衬底102、n条显示电极103、n条显示扫描电极104、m条地址电极108以及气密密封层121(图中的斜阴影区域)构成。n条显示电极103、n条显示扫描电极104和m条地址电极108一起形成一个三电极矩阵结构。电极对103和104与地址电极108相交的区域称为盒(cell)。在图3中,前玻璃衬底101和后玻璃衬底102相对,条形隔离肋设置于其间。前玻璃衬底101、显示电极103、显示扫描电极104、绝缘玻璃层105、保护层106和前荧光层107R和107G构成前面板。显示电极103和显示扫描电极104都由银制成,呈条状交替平行设置在前玻璃衬底101面对后玻璃衬底102的表面上。绝缘玻璃层105由铅玻璃等制成,形成于前玻璃衬底101的表面上以覆盖显示电极103和显示扫描电极104。保护层106由氧化镁(MgO)等制成,形成于绝缘玻璃层105的表面上。前荧光层107R和107G由发出相应红色(R)和绿色(G)光线的荧光颗粒构成。这些前荧光层107R和107G设置在保护层106上以与后玻璃衬底102上的后荧光层111R和111G相对。另外,后玻璃衬底102、地址电极108、可见光反射层109隔离肋110和后荧光层111R、111G及111B构成后面板。地址电极108由银制成,平行排列在后玻璃衬底102正对着前玻璃衬底101的表面上。可见光反射层109由含有氧化钛等的绝缘玻璃制成,形成于后玻璃衬底102的表面上以覆盖地址电极108。可见光反射层109用于反射由后荧光层111R、111G、111B产生的可见光,同时用作绝缘层。隔离肋110设置在可见光反射层109的表面上以与地址电极108相平行。后荧光层111R、111G和111B依次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具有一前衬底和至少一对电极的前面板,所述的至少一对电极排列在前衬底的主表面上;和具有后衬底、隔离肋和至少一组三色后荧光层的后面板,后荧光层受前面板中至少一对电极之间放电所产生的紫外线的激发而发出红色、绿色 和蓝色可见光,隔离肋相间隔地排列在后衬底的主表面上,三色后荧光层中不同的一个后荧光层形成于后衬底主表面上相邻隔离肋之间的间隔中,后面板与前面板相对,其间设置有隔离肋,其中前面板包括至少一个形成于前衬底主表面上的前荧光层,该至少一个前荧光 层:(a)以一对一的关系与红、绿和蓝色后荧光层中亮度随时间下降最快的后荧光层之外的至少一个后荧光层相对设置,及(b)与至少一个相对的后荧光层发出同样颜色的光。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9-12-16 357229/99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具有一前衬底和至少一对电极的前面板,所述的至少一对电极排列在前衬底的主表面上;和具有后衬底、隔离肋和至少一组三色后荧光层的后面板,后荧光层受前面板中至少一对电极之间放电所产生的紫外线的激发而发出红色、绿色和蓝色可见光,隔离肋相间隔地排列在后衬底的主表面上,三色后荧光层中不同的一个后荧光层形成于后衬底主表面上相邻隔离肋之间的间隔中,后面板与前面板相对,其间设置有隔离肋,其中前面板包括至少一个形成于前衬底主表面上的前荧光层,该至少一个前荧光层(a)以一对一的关系与红、绿和蓝色后荧光层中亮度随时间下降最快的后荧光层之外的至少一个后荧光层相对设置,及(b)与至少一个相对的后荧光层发出同样颜色的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至少一个前荧光层是相对于红色后荧光层形成的红色前荧光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至少一个前荧光层包括分别相对于红色后荧光层和绿色后荧光层形成的红色前荧光层和绿色前荧光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至少一个前荧光层的可见光透射率高于至少一个相对后荧光层的可见光透射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至少一个前荧光层薄于至少一个相对的后荧光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至少一个前荧光层由平均直径不超过3.5μm的荧光颗粒构成,且至少一个前荧光层不厚于10μm。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至少一个前荧光层的空隙量大于至少一个相对后荧光层的空隙量。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至少一个前荧光层形成于至少一对电极也未排列的前衬底主表面部分上。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相邻隔离肋之间的间隔大小由于形成于其间的三色后荧光层亮度的不同而不同。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包括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前后荧光层的至少其一由球形荧光颗粒构成。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荧光颗粒由水热合成法制成。12.一种具有PDP的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连接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至少一对电极上、通过向该对电极施加电压来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显示驱动电路。13.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包括一前衬底和至少一对电极的前面板,所述的至少一对电极排列在前衬底的主表面上;和包括后衬底、隔离肋和至少一组三色后荧光层的后面板,后荧光层受前面板中至少一对电极之间放电所产生的紫外线的激发而发出红色、绿色和蓝色可见光,隔离肋相间隔地排列在后衬底的主表面上,三色后荧光层中不同的一个后荧光层形成于后衬底主表面上相邻隔离肋之间的间隔中,后面板与前面板相对,其间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道博行宫下加奈子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