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放电管和使用气体放电管的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6997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在确定放电空间的管状容器内形成的荧光层的气体放电管。气体放电管包括与管状容器无关的支承件。荧光层形成于支承件上。支承件被插入放电空间中。(*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体放电管。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直径约为0.5-5毫米的细长气体放电管。如果管子直径足够大(4毫米或者更大),易于把空气引入管子中(高传导性),则易于进行焙烧。同时,显示所需图像的显示器已为人们所知,在所述显示器中相互并排地排列多个细长的气体放电管。这种显示器采用直径为0.5-5毫米的细长气体放电管。当在其内部形成荧光层时,由于气流通过管子的传导性较低,即使焙烧涂覆在管子内表面上的荧光浆料,如上所述直径2毫米或更小的气体放电管也难以烧尽有机组分。因此,下一步中封闭在管中的放电气体被焙烧中由有机物质产生的残余物污染,从而气体放电管的放电特性受到不利影响。尤其是对于长度超过300毫米的管子来说,经常发生这种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气体放电管被构造成使得在与气体放电管的管状容器无关的支承件上形成荧光层,并且通过把所述支承件插入管状容器内,把所述支承件布置在放电空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在与气体放电管的管状容器无关的支承件上形成荧光层,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厚度均匀的荧光层,并在气体放电管的管状容器外进行培烧,形成荧光层。从而能够防止放电气体被焙烧荧光浆料之后产生的残余物污染。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气体放电管的结构可应用于任意直径的气体放电管,最好应用于直径约为0.5-5毫米的细长气体放电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气体放电管被构造成使形成于支承件上的荧光层被插入放电管中。对于小内径的气体放电管来说,气流通过管子的传导性较低,从而即使打算在管子内表面上形成荧光层,在焙烧涂覆在管子内表面上的荧光浆料的过程中,也不能充分供给空气。于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把支承件插入管子中之前,在管子外面在可插入管子中的支承件上形成荧光层。支承件的材料可以是玻璃、金属氧化物和金属中的任意一种。在采用玻璃的情况下,如果管子的管状容器由玻璃或类似物制成,则可软化支承件的端部并与气体放电管的端部点尖结合(tipped-off)在一起,以便在把放电气体掺入管中之后密封管子的端部。此外,由于管子和支承件的材料配合较好,能够防止管子破裂。在采用金属氧化物的情况下,可获得绝缘、薄而坚固的支承件。另外,通过压制可把支承件加工成所需的形状。在采用金属的情况下,由于支承件是导电的,因此可获得还用作电极作用的支承件。支承件最好至少包括玻璃层、金属氧化物层和金属层之一。在金属用作放电电极的情况下,如果支承件具有金属氧化物层或玻璃层和金属层的双层结构,则能够防止金属层受到放电的损坏。就支承件在气体放电管中的固定而论,如果管子具有圆柱形状,则支承件最好由具有弧形截面的曲面板制成,以使支承件的形状与管子的内部形状相符。其意图是降低支承件的自由度,把支承件固定在管子中。在支承件和管子都由玻璃制成的情况下,在把放电气体掺入管子中之后,通过把管子的端部和支承件的端部点尖结合在一起,从而密闭管子的端部,也可把支承件固定在管子中。支承件可设有其上同样形成荧光层的凸起部分。当应用于显示器时,气体放电管沿纵向方向被放成几个区域,从而利用在各个区域中设置的放电电极从所需的区域发射出光线。这种情况下,由于增大了荧光层的表面积,形成于荧光层上的凸起部分可提高亮度。另外,如果在荧光层中的相邻发光区之间形成凸起,则能够防止从发光区发出的光线泄漏到相邻的发光区。此外,如果在支承件上形成凸起(projection),则可有效增大支承件的机械强度。在根据本专利技术构成的气体放电管中,在放电电极形成于放电管外,以致与支承件相对的情况下,支承件隔离放电电极和放电空间,从而对气体放电管的放电性能的影响取决于支承件的材料或者厚度。因此通过在支承件上形成感应电极或者放电电极,可获得其放电性能不会受到不利影响的气体放电管。这里,感应电极是指能够通过放电电极的感应产生放电的电极。根据下面给出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及其它目的将变得更加明显。但是应当理解在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同时,只是以举例说明的方式给出详细说明和具体例子,因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根据该详细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变化和修改将是显而易见的。通过相互并行地排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气体放电管被适当地应用于显示所需图像的显示器。附图说明图1图解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气体放电管的显示器的一个实施例。图1中,附图标记31表示前衬底(substrate),32表示后衬底,1表示气体放电管,2表示显示电极对(主电极对),3表示信号电极(数据电极)。在细长的气体放电管内(在放电空间内),插入具有荧光层的支承件,放电气体被掺入放电管中,放电管1的两端被封闭。信号电极沿放电管1的纵向方向形成于后衬底32上。显示电极对2沿横越信号电极3的方向形成于前衬底31上。在相邻的显示电极对2之间形成非放电区(间隙)。在显示器的组件中,信号电极3和显示电极对2分别在上方和下方与放电管1的外缘紧密接触。在上方可在显示电极2和放电管1的外缘之间插入导电粘结剂,以便改善它们之间的接触。当俯视观察显示器时,信号电极3横切显示电极对2的区域是单位发光区。如下所述进行显示。通过把显示电极对2中的任一电极用作扫描电极,在扫描电极与信号电极相交的区域产生选择放电,从而选择发光区。通过利用提供的壁电荷,按照选择放电中发出的光,在放电管内在发光区中,在显示电极对2之间产生显示放电。选择放电是在彼此垂直相对的扫描电极和信号电极3之间在放电管1内产生的反向放电。显示放电是在彼此平行地布置在一个平面上的显示电极对2之间在放电管1内产生的表面放电。另外,通过印刷、气相沉积等等在放电管1的外表面上预先形成点状显示电极对2和条形信号电极3;在前衬底31和后衬底32上形成供给电力的电极;并且在气体放电管1的组件中分别使供给电力的电极和显示电极对2和信号电极3接触,可构成大量的气体放电管彼此平行排列的显示器。图2图解说明具有在其上形成点状显示电极2和条形信号电极3的外表面的气体放电管1的实施例。图3(a)和3(b)是详细说明图1的气体放电管1的结构的说明图。图3(a)是图解说明邻近显示电极2的气体放电管1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3(b)是沿图3(a)的B-B线获得的横截面图。在这些附图中,附图标记4表示荧光层,5表示MgO电子发射层,6表示支承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气体放电管1被这样构成,使得利用横越与放电管1的外表面接触的多个显示电极对2产生的放电,从荧光层发出光线,从而在单个放电管1内获得多个发光区(显示区)。本专利技术的气体放电管1由透明的绝缘材料(硼硅酸盐玻璃)制成,直径为2毫米或者更小,长度为300毫米或者更长。支承件6同样由硼硅酸盐玻璃制成,并且与放电管1的管状玻璃容器无关,荧光层4形成于支承件6上。因此能够在放电管1外,在支承件6上涂覆荧光浆料(phosphor paste),并焙烧所述荧光浆料,从而在支承件6上形成荧光层4,之后把支承件6插入玻璃管1中。荧光浆料可以是本领域中已知的任意荧光浆料。对显示电极对2和信号电极3施加电压能够在封闭在放电管1中的放电气体中产生放电。在图3(a)和3(b)中,三个电极被布置在一个发光区中,从而在显示电极对2之间产生显示电荷,但是产生显示放电的方式并不局限于此,可在显示电极2和信号电极3之间产生显示放电。换句话说,可设计这样的结构,显示电极对2被用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在确定放电空间的管状容器内形成的荧光层的气体放电管,包括: 与管状容器无关的支承件, 其中荧光层形成于支承件上,支承件被插入放电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1-9-12 276941/20011.一种具有在确定放电空间的管状容器内形成的荧光层的气体放电管,包括与管状容器无关的支承件,其中荧光层形成于支承件上,支承件被插入放电空间内。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中支承件至少包括玻璃层、金属氧化物层和金属层之一。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中支承件为可在气体放电管中固定的形状。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中气体放电管和支承件都由玻璃制成,通过熔化并使支承件的端部和放电管的端部点尖结合在一起把支承件固定在气体放电管中。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齐渡海章石本学篠田传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