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金属零件的抛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6315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精密金属零件的抛光装置,包括上料支座、打磨支座、若干机械臂、打磨头和运料夹具,所述打磨头和运料夹具分别与机械臂的末端节点安装连接,所述上料支座、打磨支座分别沿机械臂周向设置,所述运料夹具为吸盘机构,此吸盘机构包括安装板和若干连接于安装板上的吸盘,所述打磨头包括外壳体、内壳体、芯体和旋转头,所述内壳体位于外壳体内,所述芯体可转动的设置于内壳体内,所述旋转头与芯体安装连接,还具有一安装于外壳体上的气管安装座,此气管安装座包括进气部和出气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提高打磨的精细程度的同时,还可防止在对金属件的打磨过程中水汽和液体的进入,延长使用寿命。寿命。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精密金属零件的抛光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精密金属零件的抛光装置,属于电子产品精密件加工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手机、笔记本电脑的外观结构件/配件采用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的成型主要有铝挤、压铸、锻压等方式,无论哪种成型方式,成型后均需CNC加工中心进行加工,由于CNC加工过程中存在刀纹、划伤等外观不良现象,需对工件进行钝化、打磨抛光、喷涂、阳极氧化等一系列外观再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精密金属零件的抛光装置,该精密金属零件的抛光装置在提高打磨的精细程度的同时,还可防止在对金属件的打磨过程中水汽和液体的进入,延长使用寿命。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精密金属零件的抛光装置,包括上料支座、打磨支座、若干机械臂、打磨头和运料夹具,所述打磨头和运料夹具分别与机械臂的末端节点安装连接,所述上料支座、打磨支座分别沿机械臂周向设置;所述上料支座包括支架和安装于支架上的上料台,所述上料台相背于机械臂的一侧具有一成像机构,此成像机构安装于一安装架上端,并位于上料台上方,所述打磨支座包括基座和若干连接于基座上表面的打磨台;所述成像机构与连接有打磨头的机械臂的控制器无线连接,所述上料台上设置有若干组限位档条,每组限位档条至少有两根,且相邻的限位档条垂直设置并与上料台安装固定,所述若干机械臂的数目为一个,此机械臂的末端节点上连接有一第一安装座,此第一安装座上分别安装有所述打磨头和运料夹具,所述打磨台上开有若干吸附孔和若干吸附线槽,此若干吸附孔和若干吸附线槽均与一真空发生器贯通连接,所述运料夹具为吸盘机构,此吸盘机构包括安装板和若干连接于安装板上的吸盘;所述打磨头包括外壳体、内壳体、芯体和旋转头,所述内壳体位于外壳体内,所述芯体可转动的设置于内壳体内,所述旋转头与芯体安装连接;所述内壳体的内壁和外壁均为圆柱面,所述内壳体外壁圆柱面的中心轴线与内壳体内壁圆柱面的中心轴线平行且不重合,从而使得内壳体的壁厚在半圆周向上逐渐递增,所述内壳体外壁上具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环形槽,从而在内壳体外壁上形成平行的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和第三凸起部,所述内壳体外壁与外壳体内壁紧配连接,从而在外壳体与内壳体的两个环形槽之间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环形槽内壁上开有若干进风口,所述第二腔体内的环形槽内壁上开有若干出风口;所述芯体的中心轴线与内壳体外壁圆柱面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芯体包括上轴部、驱动部和下轴部,此芯体通过上轴承座、下轴承座可转动的安装于外壳体内,所述上轴承座下表面与内壳体顶面接触连接,所述下轴承座设置于外壳体内并位于内壳体下方,所
述芯体上沿周向等间隔设置有若干叶片槽,此叶片槽内分别嵌入有驱动叶片,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第一腔体贯通,所述出气口与第二腔体贯通,所述上轴承座与内壳体之间通过一插销连接;所述芯体的下轴部末端连接有一转动壳,此转动壳内具有一第二安装座,此第二安装座通过一轴承可转动的安装于转动壳内,所述旋转头与第二安装座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座、轴承和旋转头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旋转头的中心轴线与芯体下轴部的中心轴线不重合;所述转动壳进一步包括连接部和壳体部,所述连接部上开有一供芯体的下轴部嵌入的通孔,所述下轴部末端套装有一橡胶圈,此橡胶圈嵌入通孔内壁的凹槽内,所述转动壳的壳体部内分别设置有所述的轴承,此轴承下方具有一密封垫圈,所述密封垫圈下方设置有一环形垫片,此垫片通过一卡簧安装于壳体部内,所述卡簧嵌入壳体部内壁的凹槽内,所述第二安装座包括柱体部和端部,所述柱体部依次穿过垫片、密封垫圈和轴承,并与轴承的内圈紧配连接,所述安装座的端部与垫片接触连接;所述下轴承座进一步包括座体部和嵌入座体部内的下轴承,所述座体部的内壁上具有一环形凹槽,此环形凹槽内嵌入有一环形挡片,此环形挡片位于下轴承下方并与下轴承接触连接;还具有一安装于外壳体上的气管安装座,此气管安装座包括进气部和出气部,所述出气部靠近外壳体的一侧具有一凸块,此凸块上开有一与出气口贯通的储气槽,所述进气部上连接有一与进气口贯通的进气管,所述出气口大于进气口,所述出气部上连接有至少两个与储气槽贯通的出气管,所述外壳体的外壁上具有一第二凸缘部,此第二凸缘部上开有所述的进气口,此第二凸缘部下方的外壳体上开有所述的出气口。
[0005]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1. 上述方案中,所述打磨支座外侧具有一防护罩。
[0006]2. 上述方案中,所述运料夹具安装于第一安装座的底面。
[0007]3. 上述方案中,所述凸块的上表面与第二凸缘部的下表面接触连接。
[0008]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专利技术精密金属零件的抛光装置,其上料台相背于机械臂的一侧具有一成像机构,此成像机构安装于一安装架上端,并位于上料台上方,所述打磨支座包括基座和若干连接于基座上表面的打磨台,所述成像机构与连接有打磨头的机械臂的控制器无线连接,通过成像机构的设置,可以准确定位工件上待打磨区域的位置,打磨头只需要对已经标识出的待打磨区域进行精准打磨即可,无须对工件进行正面打磨,既节约了材料,又缩短了打磨的时间和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0009]2、本专利技术精密金属零件的抛光装置,其若干组限位档条的数目为3组,每组限位档条的数目为2根,限位档条的设置,围成或者半包围成一个供工件放入的上料区,都上料台上的工件进行一定的限位,保证成像机构的成像精度和准确性,进一步的保证了对工件的打磨精度;另外,其运料夹具安装于第一安装座的底面,打磨头的数目为1~4个,分别安装于第一安装座的侧面,运料夹具和打磨头共用一个多轴机械臂,通过机械臂的翻转实现运料和打磨的两种工作状态,节约了材料,还可以实现运料坐标与打磨坐标以及视觉坐标之间的统一,保证了运料的精度和打磨的精度。
[0010]3、本专利技术精密金属零件的抛光装置,其打磨台上开有若干吸附孔和若干吸附线
槽,此若干吸附孔和若干吸附线槽均与一真空发生器贯通连接,吸附孔与吸附线槽对工件实现真空吸附,保证工件在打磨过程中位置的精确和稳定,避免在打磨过程中发生偏移等情况,保证打磨的精度和稳定性;另外,其运料夹具为吸盘机构,此吸盘机构包括安装板和若干连接于安装板上的吸盘,采用吸盘机构运料,通过真空吸附实现对工件的运送,既可以保证运送的精度,又避免对工件表面的伤害,保证加工的品质。
[0011]4、本专利技术精密金属零件的抛光装置,其内外壳体与芯体的组合设置,结构巧妙,气经过第一腔体进入内壳体,吹动驱动叶片,驱动叶片带动芯体转动,再经过第二腔体排出,芯体的转动带动旋转头旋转,实现自动打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另外,其芯体的下轴部末端连接有一转动壳,此转动壳内具有一第二安装座,此第二安装座通过一轴承可转动的安装于转动壳内,所述旋转头与第二安装座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座、轴承和旋转头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旋转头的中心轴线与芯体下轴部的中心轴线不重合,通过转动壳和轴承间接带动旋转头旋转,防止下压力量过大时出现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密金属零件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支座(1a)、打磨支座(2a)、若干机械臂(3a)、打磨头(4a)和运料夹具(5a),所述打磨头(4a)和运料夹具(5a)分别与机械臂(3a)的末端节点安装连接,所述上料支座(1a)、打磨支座(2a)分别沿机械臂(3a)周向设置;所述上料支座(1a)包括支架(7a)和安装于支架(7a)上的上料台(8a),所述上料台(8a)相背于机械臂(3a)的一侧具有一成像机构(9a),此成像机构(9a)安装于一安装架(10a)上端,并位于上料台(8a)上方,所述打磨支座(2a)包括基座(12a)和若干连接于基座(12a)上表面的打磨台(13a);所述成像机构(9a)与连接有打磨头(4a)的机械臂(3a)的控制器无线连接,所述上料台(8a)上设置有若干组限位档条(15a),每组限位档条(15a)至少有两根,且相邻的限位档条(15a)垂直设置并与上料台(8a)安装固定;所述若干机械臂(3a)的数目为一个,此机械臂(3a)的末端节点上连接有一第一安装座(16a),此第一安装座(16a)上分别安装有所述打磨头(4a)和运料夹具(5a),所述打磨台(13a)上开有若干吸附孔(17a)和若干吸附线槽(18a),此若干吸附孔(17a)和若干吸附线槽(18a)均与一真空发生器贯通连接,所述运料夹具(5a)为吸盘机构,此吸盘机构包括安装板(19a)和若干连接于安装板(19a)上的吸盘(20a);所述打磨头(4a)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2)、芯体(3)和旋转头(4),所述内壳体(2)位于外壳体(1)内,所述芯体(3)可转动的设置于内壳体(2)内,所述旋转头(4)与芯体(3)安装连接;所述内壳体(2)的内壁和外壁均为圆柱面,所述内壳体(2)外壁圆柱面的中心轴线与内壳体(2)内壁圆柱面的中心轴线平行且不重合,从而使得内壳体(2)的壁厚在半圆周向上逐渐递增,所述内壳体(2)外壁上具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环形槽(5),从而在内壳体(2)外壁上形成平行的第一凸起部(601)、第二凸起部(602)和第三凸起部(603),所述内壳体(2)外壁与外壳体(1)内壁紧配连接,从而在外壳体(1)与内壳体(2)的两个环形槽(5)之间形成第一腔体(8)和第二腔体(9),所述第一腔体(8)内的环形槽(5)内壁上开有若干进风口(101),所述第二腔体(9)内的环形槽(5)内壁上开有若干出风口(102);所述芯体(3)的中心轴线与内壳体(2)外壁圆柱面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芯体(3)包括上轴部(11)、驱动部(12)和下轴部(13),此芯体(3)通过上轴承座(14)、下轴承座(15)可转动的安装于外壳体(1)内,所述上轴承座(14)下表面与内壳体(2)顶面接触连接,所述下轴承座(15)设置于外壳体(1)内并位于内壳体(2)下方,所述芯体(3)上沿周向等间隔设置有若干叶片槽(17),此叶片槽(17)内分别嵌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长亮蒋燕周士升詹淳崵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丰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