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装置和移动装置用的载荷分散支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6315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移动装置和移动装置用的载荷分散支承装置。移动装置具备车身(2)、轮驱动装置(4)、以及载荷分散支承装置(10)。轮驱动装置(4)安装于车身(2),驱动行驶用的轮(3)。载荷分散支承装置(10)安装于车身(2),对作用于轮(3)的车辆载荷的一部进行分散支承。轮(3)的车辆载荷的一部进行分散支承。轮(3)的车辆载荷的一部进行分散支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装置和移动装置用的载荷分散支承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物品的输送等的移动装置和移动装置用的载荷分散支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作为作业设施内的用于物品的输送等的移动装置,存在为了单独驱动行驶用的轮而在车身安装有多个轮驱动装置的移动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这种移动装置通过利用各轮驱动装置改变相对应的轮的旋转方向、旋转速度,能够自由地改变车身的行进方向、行进速度。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

835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8]在利用上述的输送装置输送大重量的物品的情况下,需要使轮、轮驱动装置大型化,以便能经得住包括大重量的物品的车辆载荷。不过,若轮、轮驱动装置大型化,则移动装置的车高变高,作业设施内的便利性降低。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减轻作用于轮的车辆载荷而能够谋求轮、轮驱动装置的小型化的移动装置和移动装置用的载荷分散支承装置。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的移动装置具备:车身;轮驱动装置,其安装于所述车身,驱动行驶用的轮;以及载荷分散支承装置,其安装于所述车身,对作用于所述轮的车辆载荷的一部进行分散支承。
[001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形态的移动装置具备:车身;四个轮驱动装置,其安装于所述车身,驱动行驶用的轮;以及四个载荷分散支承装置,其安装于所述车身,对作用于由各所述轮驱动装置驱动的所述轮的车辆载荷的一部分进行分散支承。
[0013]也可以是,四个所述轮配置于俯视呈大致矩形形状的所述车身的四角的附近,四个所述载荷分散支承装置配置于接近各所述轮的位置。
[0014]也可以是,移动装置还具备:支承载荷调整装置,其调整由各所述载荷分散支承装置分散支承的支承载荷;和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支承载荷调整装置,使得由各所述轮支承的车辆载荷处于预定的载荷范围。
[0015]也可以是,所述载荷分散支承装置由向路面吹出高压气体而使浮力作用于所述车身的非接触式的载荷支承装置构成。
[0016]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所述非接触式的载荷支承装置具备隔膜,该隔膜利用导入内部的高压气体使高压气体的喷出部向路面的方向移位,在接近路面的位置处在该隔膜与
路面之间形成气体流路。
[0017]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所述载荷分散支承装置具备:从动辊,其接地于路面;辊支承单元,其支承所述从动辊的旋转轴,并且,以能够绕沿着大致铅垂方向的轴线旋转且能够升降的方式支承到所述车身;以及弹性构件,其配置于所述车身与所述辊支承单元之间。
[0018]也可以是,所述从动辊的所述旋转轴配置于在水平方向上与沿着大致铅垂方向的所述轴线错开的位置。
[0019]也可以是,所述从动辊的所述旋转轴配置于与沿着大致铅垂方向的所述轴线交叉的位置。
[0020]也可以是,移动装置具备方向调整装置,该方向调整装置使所述辊支承单元绕所述轴线进行旋转调整,以沿着车身的行进方向。
[0021]也可以是,所述载荷分散支承装置具备:从动辊,其接地于路面;辊支承单元,其支承所述从动辊的旋转轴,并且,以能够绕沿着大致铅垂方向的轴线旋转且能够升降的方式支承到所述车身;以及弹性构件,其配置到所述车身与所述辊支承单元之间,四个所述载荷分散支承装置的各所述辊支承单元借助连杆机构连结成能够联动。
[0022]也可以是,所述轮驱动装置具备固定于所述车身的固定凸缘,在所述固定凸缘设置有支承所述载荷分散支承装置的支承支架。
[0023]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的移动装置用的载荷分散支承装置用于移动装置,该移动装置具备:车身;和轮驱动装置,其安装于所述车身,驱动行驶用的轮,该移动装置用的载荷分散支承装置安装于所述车身,对作用于所述轮的车辆载荷的一部分进行分散支承。
[0024]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移动装置用的载荷分散支承装置具备:从动辊,其接地于路面;辊支承单元,其支承所述从动辊的旋转轴,并且,以能够绕沿着大致铅垂方向的轴线旋转且能够升降的方式支承到所述车身;以及弹性构件,其配置到所述车身与所述辊支承单元之间。
[0025]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6]对于上述的移动装置,在车身安装有对作用于行驶用的轮的车辆载荷的一部分进行分散支承的载荷分散支承装置,因此,能够使作用于各轮的车辆载荷减轻。因而,在采用了上述的移动装置的情况下,能够使行驶用的轮、驱动该轮的轮驱动装置小型化。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装置的立体图。
[0028]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装置的俯视图。
[0029]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装置的沿着图2的III

III线的剖视图。
[0030]图4是第2实施方式的移动装置的俯视图。
[0031]图5是第2实施方式的移动装置的沿着图4的V

V线的剖视图。
[0032]图6是第3实施方式的移动装置的与图5同样的剖视图。
[0033]图7是第4实施方式的移动装置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0034]图8是沿着车宽方向剖切第5实施方式的移动装置的局部的剖视图。
[0035]附图标记说明
[0036]1、101、101A、201、301、移动装置;2、车身;3、轮;4、轮驱动装置;9、控制装置;10、载
荷分散支承装置;12、隔膜;16、空气喷出孔(喷出部);17、气体流路;18、调压阀(支承载荷调整装置);20、从动辊;21、221、辊支承单元;22、螺旋弹簧(弹性构件);24、旋转轴;28、方向调整装置;30、连杆机构;35、固定凸缘;36、支承支架;o1、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7]接着,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在以下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对通用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0038](第1实施方式)
[0039]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移动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移动装置1的俯视图。
[0040]移动装置1在俯视呈大致矩形形状的车身2的上部配置有用于载置物品的物品载置部2a。在车身2的四角的附近(车身2的前侧的左右两侧部和后侧的左右两侧部)配置有合计四个行驶用的轮3。在车身2安装有用于驱动各轮3的四个轮驱动装置4。各轮3由相对应的轮驱动装置4分别独立地驱动。各轮驱动装置4具备作为驱动源的马达5和使马达5的旋转减速并向轮3传递的减速器6。
[004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轮3是麦克纳姆轮。即、轮3具备作为桶形形状的接地旋转体的多个筒7和将多个筒7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外周上的短轴圆筒状的筒保持件8。多个筒7以相对于筒保持件8的旋转中心轴线倾斜了预定角度的状态保持于筒保持件8的外周上。对于配置于移动装置1的左侧前方和右侧后方的轮3以及配置于右侧前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装置,其具备:车身;轮驱动装置,其安装于所述车身,驱动行驶用的轮;以及载荷分散支承装置,其安装于所述车身,对作用于所述轮的车辆载荷的一部进行分散支承。2.一种移动装置,其具备:车身;四个轮驱动装置,其安装于所述车身,驱动行驶用的轮;以及四个载荷分散支承装置,其安装于所述车身,对作用于由各所述轮驱动装置驱动的所述轮的车辆载荷的一部分进行分散支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装置,其中,四个所述轮配置于俯视呈大致矩形形状的所述车身的四角的附近,四个所述载荷分散支承装置配置于接近各所述轮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装置,其中,该移动装置还具备:支承载荷调整装置,其调整由各所述载荷分散支承装置分散支承的支承载荷;和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支承载荷调整装置,使得由各所述轮支承的车辆载荷处于预定的载荷范围。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装置,其中,所述载荷分散支承装置由向路面吹出高压气体而使浮力作用于所述车身的非接触式的载荷支承装置构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装置,其中,所述非接触式的载荷支承装置具备隔膜,该隔膜利用导入内部的高压气体使高压气体的喷出部向路面的方向移位,在接近路面的位置处在该隔膜与路面之间形成气体流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装置,其中,所述载荷分散支承装置具备:从动辊,其接地于路面;辊支承单元,其支承所述从动辊的旋转轴,并且,以能够绕沿着大致铅垂方向的轴线旋转且能够升降的方式支承到所述车身;以及弹性构件,其配置于所述车身与所述辊支承单元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装置,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内谦一成瀬隆松田芳久
申请(专利权)人: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