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3998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即使在前面板或者背面板具备多层电极布线,也能进行布线电阻的偏差很小的高速驱动的、高可靠性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电极(9)被电介质层(15)覆盖的同时,在电介质层(15)上具备点火电极(14),将数据电极(9)的朝向外部的布线取出部(19)设置在基板(200)上,将点火电极(14)的朝向外部的布线取出部(18)设置在电介质层(15)上,而且分别设置电介质层(15)厚度的阶梯差(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等离子显示面板,尤其涉及能以高可靠性布线连接具有多层结构的电极布线的等离子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作为以大画面显示高品质电视图像的显示装置,人们对使用等离子显示面板(以下称为PDP)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期待越来越高。PDP大体上由前面板和背面板构成。前面板由玻璃基板、由形成于其一方的主面上的带状的透明电极以及母线电极构成的显示电极、覆盖该显示电极且发挥电容器作用的电介质层、在该电介质层上形成的电介质保护膜构成。另一方面,背面板由玻璃基板、在另一方主面上形成的带状的地址电极、覆盖该地址电极的电介质层、在其上形成的隔壁、形成于各隔壁间且分别发出红色、绿色、以及蓝色荧光的荧光体层构成。前面板和背面板,通过将电极形成面侧相对设置并密封其周围,而进行气密封装,而在由隔壁形成的放电空间内封入400Torr~600Torr压力的氖(Ne)-氙(Xe)等放电气体。通过向显示电极上选择性施加图像信号电压,使放电气体放电,并通过由此产生的紫外线激发各色荧光体层,发出红色、绿色、蓝色光,实现彩色图像的显示。此时,设置在前面板上的显示电极和设置在背面板上的地址电极的布线取出部分别设置在基板上的同一面上,且经由各向异性导电性部件将柔性印刷基板(以下称为FPC)压接在布线取出部上,并与外部布线连接。另一方面,作为这些电极在分别的基板之上经由规定厚度的绝缘体层而具备多层结构的PDP,特开2001-210243号公报公开了将前面板的电极布线层设计成将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作为第一层电极层、夹隔电介质层而将触发电极作为第二层电极层的实例。这样,在经由各向异性导电性部件将FPC压接到布线取出部上而连接外部布线的方法中,以在成为PDP外周的四边上设置布线取出部且使外加到各个边的布线取出部的电位一样的方式配置电极。从而,为了在各边压接连接FPC时避免布线取出部和FPC的连接不良,将各边的布线取出部设置在同一平面内。另外,在设置外加到各边的电位成为同电位的布线取出部的情况下,且电极介由绝缘体层等而具有多层结构的情况下,在布线取出部上以跨越绝缘体层阶梯差的方式配置第二层电极布线。因此,在阶梯差部,第二层电极布线的布线厚度就会变薄,从而引起布线电阻增大或者断线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形成于基板上的电极为多层结构,且即使在向它们外加不同电位的情况下,也能实现使布线取出部的电极布线的特性稳定化的高可靠性的PDP。鉴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PDP,将至少具备作为显示电极的第一电极的前面板、和在与前面板之间形成放电空间且至少具备成为数据电极的第二电极的背面板在前面板和背面板周围进行密封,其中在第一电极或者第二电极的至少一方设置以夹隔电介质层的方式配置的第三电极,且将第一电极或者第二电极的朝向外部的布线取出部和第三电极的朝向外部的布线取出部以具有电介质层厚度的阶梯差的方式设置。根据该结构,由于各个电极可以以同一平面一直形成到布线取出部,因此能够实现布线取出部的电极布线特性稳定、且可靠性高的PDP。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一的PDP的剖面图。图2是该PDP的背面板的立体图。图3是该PDP的背面板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A-A剖面图。图5是该密封接合后的PDP俯视图。图6是表示在该PDP的布线取出部上连接FPC的结构的剖面图。图7A是表示该PDP的布线取出部的结构的俯视图。图7B是图7A的C-C剖面图。图8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二的PDP布线取出部的结构的俯视图。图8B是图8A的D-D剖面图。图9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三的PDP布线取出部的结构的俯视图。图9B是图9A的E-E剖面图。图10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四的PDP布线取出部的结构的俯视图。图10B是图10A的F-F剖面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五的PDP剖面图。图12A是表示该PDP的布线取出部的结构的俯视图。图12B是图12A的C-C剖面图。图13A是以具有阶梯差的方式设置电极的情况下的布线取出部的结构。图13B是图13A的B-B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着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一)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一的PDP的剖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一的PDP的背面板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前面板1和背面板2以夹隔放电空间3的方式相对配置,且放电空间3内封入有作为通过放电来放射紫外线的气体的氖(Ne)以及氙(Xe)等。作为由电介质层4和保护膜5覆盖且成对的带状扫描电极6和维持电极7以相互平行方式配置的显示电极的第一电极,配置于前面板1的前面基板100上。该扫描电极6和维持电极7,分别由透明电极6a、7a,和以重叠在该透明电极6a、7a上的方式形成且由用于提高导电性的银(Ag)材料构成的金属母线6b、7b构成。而且,扫描电极6和维持电极7以构成扫描电极6-扫描电极6-维持电极7-维持电极7……的方式,每隔两个交替排列,并在扫描电极6之间和维持电极7之间的各个电极之间,设置由黑色材料构成的光吸收层8。另一方面,如图1和图2所示,在背面板2的背面基板200上,在与扫描电极6和维持电极7正交的方向上,作为第二电极的多个带状的数据电极9以相互平行的方式配置。并且,在背面板2上形成有用于区划由扫描电极6和维持电极7、与数据电极9构成的多个放电单元的隔壁10,同时,在由该隔壁10区划的单元空间11内还设置有以对应放电单元的方式形成的荧光体层12。隔壁10由在与设置于前面板1上的扫描电极6和维持电极7正交的方向、即沿与数据电极9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纵壁部10a;以与该纵壁部10a交叉的方式设置而形成单元空间11、并且在单元空间11之间形成间隙部13的横壁部10b构成。另外,形成于前面板1的光吸收层8,在对应于形成在隔壁10的横壁部10b之间的、间隙部13的空间位置形成。另外,在背面板2的间隙部13内,作为用于在该间隙部13内的空间的、前面板1和背面板2之间生成放电的第三电极的点火(priming)电极14,在与数据电极9正交的方向形成,通过间隙部13形成点火单元。该点火电极14,形成于覆盖数据电极9的电介质层15上的同时,还以覆盖点火电极14的方式进一步形成电介质层16,从而形成在与数据电极9相比更靠近间隙部13内的空间的位置。并且,点火电极14,仅在与外加扫描脉冲的扫描电极6彼此相邻的部分对应的间隙部13上形成,且扫描电极6的金属母线6b的一部分,延长到对应于间隙部13的位置而形成于光吸收层8上。即,在邻接的扫描电极6之中,在朝向间隙部13的区域方向突出的金属母线6b和形成于背面板2侧的点火电极14之间,进行点火放电。PDP的前面板1和背面板2,以与数据电极9与、扫描电极6以及维持电极7正交的方式相对设置,且将其周围气密密封。由隔壁10形成的单元空间11,分别形成红色、绿色、蓝色的放电空间17R、17G、17B,且各色的荧光体层12形成于其壁面的同时,封入有400Torr~600Torr压力的氖(Ne)-氙(Xe)等放电气体。通过向扫描电极6或维持电极7上选择性外加图像信号电压,使放电气体放电,其结果,由此产生的紫外线激发各色荧光体层12,使荧光体发出红色、绿色、蓝色光,显示彩色图像。另外,本实施方式的PDP,通过在间隙部13形成点火放电,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将至少具备作为显示电极的第一电极的前面板、和在与所述前面板之间形成放电空间且至少具备作为数据电极的第二电极的背面板,在所述前面板和所述背面板的周围进行密封,其特征是:在所述第一电极或者所述第二电极的至少其中之一上 设置以夹隔电介质层的方式配置的第三电极,以具有所述电介质层厚度的阶梯差的方式设置所述第一电极或者所述第二电极的朝向外部的布线取出部和所述第三电极的朝向外部的布线取出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3-2-20 042868/2003;JP 2003-11-13 383551/20031.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将至少具备作为显示电极的第一电极的前面板、和在与所述前面板之间形成放电空间且至少具备作为数据电极的第二电极的背面板,在所述前面板和所述背面板的周围进行密封,其特征是在所述第一电极或者所述第二电极的至少其中之一上设置以夹隔电介质层的方式配置的第三电极,以具有所述电介质层厚度的阶梯差的方式设置所述第一电极或者所述第二电极的朝向外部的布线取出部和所述第三电极的朝向外部的布线取出部。2.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将至少具备作为显示电极的第一电极的前面板、和在与所述前面板之间形成放电空间且至少具备作为数据电极的第二电极的背面板,在所述前面板和所述背面板的周围进行密封,其特征是在所述第一电极或者所述第二电极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橘弘之小杉直贵大河政文村井隆一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