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卸车车厢侧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2898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卸车车厢侧板结构,包括车厢侧板本体,所述车厢侧板本体的顶部与底部分别设置有上边框和下边框,所述上边框和下边框的内腔均设置有支撑柱,所述车厢侧板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前立柱和后立柱,所述车厢侧板本体的内腔设置有加强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上边框和下边框长度相当的支撑柱,且支撑柱固定于上边框和下边框内腔,由于上边框与下边框受力较小,同时布置合理,节约了大量材料成本,减轻了车厢侧板本体的自重,并简单了制造工艺;同时在受力较大的车厢侧板本体内腔设置加强板和若干横向加强筋,能够共同保证侧箱板本体的强度和刚度要求。要求。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卸车车厢侧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自卸车车厢侧板
,具体为一种自卸车车厢侧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自卸车是指通过液压或机械举升而自行卸载货物的车辆。又称翻斗车。由汽车底盘、液压举升机构、货厢和取力装置等部件组成。
[0003]传统自卸车厢侧板是一整块普通钢板,由于普通钢板材料较重,导致车厢自重过大,油耗大,运输成本增加,同时加强筋布置不合理,过多的加强筋导致生产工艺复杂,提高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自卸车车厢侧板结构,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卸车车厢侧板结构,包括车厢侧板本体,所述车厢侧板本体的顶部与底部分别设置有上边框和下边框,所述上边框和下边框的内腔均设置有支撑柱,所述车厢侧板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前立柱和后立柱,所述车厢侧板本体的内腔设置有加强板,所述车厢侧板本体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横向加强筋,所述加强板的顶部与底部均与车厢侧板本体内壁的顶部与底部固定连接。
[0006]可选的,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与底部均与上边框和下边框内壁的顶部与底部固定连接。
[0007]可选的,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的内腔均设置有纵向加强筋,所述纵向加强筋的数量设置为四个。
[0008]可选的,所述横向加强筋靠近加强板的一侧与加强板固定连接,所述横向加强筋远离加强板的一侧与车厢侧板本体固定连接。
[0009]可选的,所述车厢侧板本体正表面的底部设置有折弯板,所述折弯板靠近车厢侧板本体的一侧与车厢侧板本体固定连接。
[0010]可选的,所述横向加强筋的数量设置为四个。
[0011]可选的,所述上边框和下边框内腔支撑柱的数量均设置为八个,所述支撑柱依次横向排列。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卸车车厢侧板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通过设置上边框和下边框长度相当的支撑柱,且支撑柱固定于上边框和下边框内腔,由于上边框与下边框受力较小,同时布置合理,节约了大量材料成本,减轻了车厢侧板本体的自重,并简单了制造工艺;同时在受力较大的车厢侧板本体内腔设置加强板和若干横向加强筋,能够共同保证侧箱板本体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0014]2、本技术通过设置若干支撑柱,布置合理,有效减轻车厢侧板本体的自重;通
过在前立柱与后立柱的内腔设置纵向加强筋,大大提高了前立柱和后立柱的整体强度和刚度;横向加强筋的设置,能够提高车厢侧板本体的整体强度,增加使用寿命;通过设置折弯板,向外延伸,具有轮胎护泥板作用。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前立柱的剖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上边框的剖视图。
[0020]图中:1、车厢侧板本体;2、上边框;3、下边框;4、支撑柱;5、前立柱;6、后立柱;7、加强板;8、横向加强筋;9、纵向加强筋;10、折弯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请参阅图1

4,本实施方案中:一种自卸车车厢侧板结构,包括车厢侧板本体1,车厢侧板本体1的顶部与底部分别设置有上边框2和下边框3,上边框2和下边框3的内腔均设置有支撑柱4,上边框2和下边框3内腔支撑柱4的数量均设置为八个,支撑柱4依次横向排列,车厢侧板本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前立柱5和后立柱6,车厢侧板本体1的内腔设置有加强板7,车厢侧板本体1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横向加强筋8,加强板7的顶部与底部均与车厢侧板本体1内壁的顶部与底部固定连接,横向加强筋8的数量设置为四个;通过设置上边框2和下边框3长度相当的支撑柱4,且支撑柱4固定于上边框2和下边框3内腔,由于上边框2与下边框3受力较小,同时布置合理,节约了大量材料成本,减轻了车厢侧板本体1的自重,并简单了制造工艺;同时在受力较大的车厢侧板本体1内腔设置加强板7和若干横向加
强筋8,能够共同保证侧箱板本体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0025]进一步的,支撑柱4的顶部与底部均与上边框2和下边框3内壁的顶部与底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若干支撑柱4,布置合理,有效减轻车厢侧板本体1的自重。
[0026]进一步的,前立柱5和后立柱6的内腔均设置有纵向加强筋9,纵向加强筋9的数量设置为四个;通过在前立柱5与后立柱6的内腔设置纵向加强筋9,大大提高了前立柱5和后立柱6的整体强度和刚度。
[0027]进一步的,横向加强筋8靠近加强板7的一侧与加强板7固定连接,横向加强筋8远离加强板7的一侧与车厢侧板本体1固定连接;横向加强筋8的设置,能够提高车厢侧板本体1的整体强度,增加使用寿命。
[0028]进一步的,车厢侧板本体1正表面的底部设置有折弯板10,折弯板10靠近车厢侧板本体1的一侧与车厢侧板本体1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折弯板10,向外延伸,具有轮胎护泥板作用。
[002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通过设置上边框2和下边框3长度相当的支撑柱4,且支撑柱4固定于上边框2和下边框3内腔,由于上边框2与下边框3受力较小,同时布置合理,节约了大量材料成本,减轻了车厢侧板本体1的自重,并简单了制造工艺;同时在受力较大的车厢侧板本体1内腔设置加强板7和若干横向加强筋8,能够共同保证侧箱板本体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卸车车厢侧板结构,包括车厢侧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侧板本体(1)的顶部与底部分别设置有上边框(2)和下边框(3),所述上边框(2)和下边框(3)的内腔均设置有支撑柱(4),所述车厢侧板本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前立柱(5)和后立柱(6),所述车厢侧板本体(1)的内腔设置有加强板(7),所述车厢侧板本体(1)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横向加强筋(8),所述加强板(7)的顶部与底部均与车厢侧板本体(1)内壁的顶部与底部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卸车车厢侧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4)的顶部与底部均与上边框(2)和下边框(3)内壁的顶部与底部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卸车车厢侧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柱(5)和后立柱(6)的内腔均设置有纵向加强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玉清袁佳寿张斌陈吉明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迈创专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