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板的阻挡凸纹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底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2605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讨论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的阻挡凸纹结构以及使用该阻挡凸纹结构的底板结构。根据一个实施例,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底板结构包括:基板;形成于基板上的阻挡凸纹;以及至少一个阻挡壁,它形成于所述阻挡凸纹的至少一个开始部分处以便使阻挡凸纹周围相邻的放电空间彼此分开,涂覆荧光屏的过程便是从所述至少一个开始部分处开始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等离子体显示板。更具体地讲,本专利技术涉及为防止荧光屏的各种颜色相互混合而构造出的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的阻挡凸纹结构,以及使用这种阻挡凸纹结构的显示屏的底板结构。
技术介绍
常规的放电显示屏就是等离子体显示板。等离子体显示板是一种平板显示器,其中扫描和寻址电极以矩阵的形式形成于顶板和底板之间以便驱动像素,并且图像是通过使用在电极之间产生放电的同时所产生的紫外线来产生的。图1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表面放电型等离子体显示板的结构。参照图1,顶板包括一对在前玻璃板21的侧面形成的、具有一定宽度和高度的总线电极22和23;用于保护总线电极22和23并在放电期间使电荷保持受激励的状态以便在维持期间使用低电压使总线电极22和23放电的电介质层24;以及在电介质层24之上的保护层25,用于防止总线电极22和23因强放电而损坏,还用于发射二次电子。此外,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底板包括形成在后玻璃板26的一个侧面上以便选择性地选择各单元区域(unit cell)并引发首次放电的寻址电极27。用于使寻址电极27绝缘的电介质层33形成于寻址电极27之上。放电空间形成于电介质层33之上,并且用于分离单元区域和防止在邻近单元之间发生串扰现象的阻挡凸纹28形成于放电空间中。在阻挡凸纹28的侧表面和电介质层33的上表面上涂有由红(R)、绿(G)和蓝(B)萤光材料制成的荧光屏30、31和32,用通过放电而产生的紫外线来激发这些萤光材料从而发出可见光。阻挡凸纹28可以是像图2a所示的那样是条形的,也可以是像图2b所示的那样是闭合形的。因此,放电空间29形成于底板和顶板之间。用于放电的氖气、氙气、氦气等被注入到放电空间29中。顶板的下表面与显示屏的底板的上表面紧密接触,并且可以相应地构成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单元区域。在如此配置的常规的等离子体显示板中,按下述那样发生表面放电以在显示屏上显示出图像。如果初始放电电压被加在总线电极22和23以及寻址电极27上使得可以在这些电极之间产生电势差,则在放电空间29中会产生首次放电,并且然后会在总线电极22和23之间产生表面放电的同时产生出紫外线。此时,由紫外线来激发周围荧光屏30、31和32的萤光材料并同时显示各种颜色。即,用所加的电压来使存在于放电空间29中的电子加速,然后这些电子与之前注入到放电空间29中的、气压约为400到600托的混合型惰性气体碰撞产生出紫外线,这些紫外线转而与荧光屏30、31和32碰撞产生可见光。因此,通过将发生放电现象的单元放电空间29与没有发生放电现象的单元放电空间29结合起来,便有可能显示出想要的图像。不过,前述的常规等离子体显示板具有如下的诸多问题。为了在常规的等离子体显示板上显示图像,各自具有红、绿、蓝不同颜色的荧光屏31、31和32都被注入到相邻的阻挡凸纹28之间的空间中。可使用现有技术的丝网印刷工艺、喷墨工艺或配置工艺(dispensing process),以便将荧光屏30、31和32注入到相邻的阻挡凸纹之间。在配置工艺中,荧光屏的配置材料通过形成于管口上的放电孔被放入各阻挡凸纹之间的空间中。此时,所形成的放电孔应该使其直径小于相邻的阻挡凸纹28之间的空隙。不过,常规的配置工艺会遇到多种颜色混合的问题,因为荧光屏材料会在相邻的阻挡凸纹28之间发生渗透。即,常规的用于构成荧光屏30、31和32的配置工艺具有如下问题。在以图2a所示的条形构成阻挡凸纹28的情况下,因荧光屏材料的放电压强的控制是不稳定的,所以在荧光屏材料开始涂覆的那部分上会局部产生荧光屏材料的过度放电。此外,荧光屏材料的过度放电使得荧光屏材料可通过毛细现象渗透过相邻的阻挡凸纹,因为在管口的放电孔与阻挡凸纹28之间的空间非常小。这产生另一个问题,其中在相邻的放电空间29之间的荧光屏30、31和32的各种颜色是混合的。这个问题也存在于荧光屏30、31和32的放电部分以及荧光屏开始放电的部分。此外,在以图2b所示的闭合形方式构成阻挡凸纹28a和28b的情况下,当执行连续的图形涂覆时,甚至在横向的阻挡凸纹28b上也可以涂覆荧光屏30、31和32。因此,存在另一个问题,涂在横向阻挡凸纹28b上的荧光屏沿着阻挡凸纹28b流入相邻的放电空间29,由此引发了多种荧光屏颜色的混合。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的阻挡凸纹结构,其中阻挡凸纹的形状有所改进以防止荧光屏的多种颜色混合。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底板结构,其中阻挡凸纹的形状有所改进以防止荧光屏的多种颜色混合。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及其阻挡凸纹结构,它们克服了与现有技术相关联的局限和不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底板结构,该结构包括基板;形成于该基板上的阻挡凸纹;以及形成于阻挡凸纹的起始部分以便将阻挡凸纹周围相邻的放电空间彼此隔开的阻挡壁,涂覆荧光屏的工艺便是从该起始部分开始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底板结构,该结构包括基板;形成于该基板上的阻挡凸纹;以及形成于相邻的阻挡凸纹之间并基本上垂直于用于涂覆放电空间的涂覆溶液的涂覆方向而延伸的槽,该放电空间是由阻挡凸纹界定的,由此防止涂覆溶液进入到相邻的放电空间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闭合型阻挡凸纹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阻挡凸纹结构,该结构包括形成于闭合型阻挡凸纹的上表面之间并基本上垂直于涂覆溶液的涂覆方向而延伸的的槽,该涂覆溶液则显示屏涂覆在闭合型阻挡凸纹围成的放电空间。应该理解,关于本专利技术,前面的一般性描述和后面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旨在为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理解。附图说明结合附图,从下文对较佳实施例的描述中将会清楚地看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其中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结构图;图2a是常规的条形阻挡凸纹的一个示例的结构图;图2b是常规的闭合型阻挡凸纹的另一个示例的结构图;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底板结构的部分透视图;图4是示出了用于制造图3所示的阻挡凸纹和阻挡壁的掩模结构的平面图;图5a到5f是按顺序地示出了制造图3所示的实施例的诸多步骤的工艺流程图;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底板结构的另一个示例的部分透视图;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底板结构的另一个示例的部分透视图;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底板结构的另一个示例的透视图;图9是示出了用于制造图8所示的阻挡凸纹和阻挡壁的掩模的结构的平面图;图10a到10f是按顺序地示出了制造图8所示的实施例的诸多步骤的工艺流程图;以及图11是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结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阻挡凸纹结构以及使用该阻挡凸纹结构的底板结构的较佳实施例。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阻挡凸纹结构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透视图,图4示出了用于构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阻挡凸纹结构的一种掩模的结构平面图,以及图5是按顺序地示出了构成图3所示的阻挡凸纹结构的诸多步骤的工艺流程图。参照图3-5,在构成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底板100的基板102上,以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底板结构,它包括:基板;形成于所述基板上的阻挡凸纹;以及至少一个阻挡壁,它形成于所述阻挡凸纹的至少一个起始部分上以便将所述阻挡凸纹周围相邻的放电空间彼此隔开,涂覆荧光屏的过程便是从所述至少一个起始 部分开始的。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5-1-10 10-2005-0002194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底板结构,它包括基板;形成于所述基板上的阻挡凸纹;以及至少一个阻挡壁,它形成于所述阻挡凸纹的至少一个起始部分上以便将所述阻挡凸纹周围相邻的放电空间彼此隔开,涂覆荧光屏的过程便是从所述至少一个起始部分开始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结构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阻挡壁,它形成于所述阻挡凸纹的至少一个结束部分处,所述涂覆荧光屏的过程便是在所述至少一个结束部分处结束的。3.如权利要求1所述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阻挡壁横跨所述阻挡凸纹以便形成矩形放电空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阻挡壁与各阻挡凸纹的末端部分相接触。5.如权利要求1所述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阻挡壁放置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的显示区域和密封部分之间。6.如权利要求1所述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阻挡壁与所述阻挡凸纹等高或低于所述阻挡凸纹。7.如权利要求1所述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凸纹是以条纹形状构成的。8.如权利要求7所述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阻挡壁包括形成于所述阻挡凸纹的开始部分处的多个阻挡壁。9.如权利要求8所述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阻挡壁包括第一阻挡壁,它基本上垂直于所述阻挡凸纹而延伸并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的一侧处与所述阻挡凸纹的末端表面邻接;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阻挡壁,它基本上垂直于所述阻挡凸纹而延伸并包括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的一侧处放置在相邻的阻挡凸纹之间的多个壁构件。10.如权利要求9所述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结构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三阻挡壁,它形成于所述阻挡凸纹的至少一个结束部分处并基本上垂直于所述阻挡凸纹而延伸,所述至少一个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尚震朴俊奎金德焕洪淳国李康煜李惠真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