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2186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包括前面板的复数个扫描电极,上述复数个扫描电极和并列形成的复数个维持电极,上述复数个维持电极由共同栅连接,且通过共同栅与地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维持电极里没有施加电压,消除了维持板和总线电极,减少FPC数,回路构成简单,而且也使材料费用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更详细的说是关于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极中改善维持电极的构造。
技术介绍
以前等离子显示面板是前板和后板之间形成的隔壁组成一个单位单元,各单元内氖(Ne)、氦(He)或氖和氦的混合气体(Ne+He)或类似主要放电气体与含有少量氙的惰性气体进行填充。高频电压放电时,惰性气体放射出真空紫外线(Vacuum Ultra Violet rays),激发在隔壁之间形成的荧光体发光,从而形成影像。这种既薄又轻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作为新一代显示装置的发展方向,越来越引人瞩目。图1是表示以前等离子显示面板构造的示意图。参照图1可以看出,等离子显示面板在显示影像的前面基板101里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成对的形成复数个维持电极对,且成对的排列在前面板100和组成背面的后面基板111上,前述复数个维持电极对和与其交叉的复数个寻址电极113排列的后面板110隔一定距离进行平行结合。前面板100包括使一个放电单元中相互放电从而维持单元发光的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即具有由透明的ITO物质构成的透明电极(a)和由金属材质制成的总线电极(b)的一对扫描电极102及维持电极103。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限制放电电流,在它们上面覆盖有一个以上使电极对间绝缘的电介质层104。在上部电介质层104的上面,为使放电条件更加容易,形成有镀膜了氧化镁(MgO)的保护层105。后面板110排列有多个放电空间,即平行排列的形成放电单元的条状(或者井字状)间隔壁112。而且,进行寻址放电发出真空紫外线的多个寻址电极113是对应间隔壁112平行安装的。在后面板110的上层涂有在寻址放电时为显示画面而发出可视光线的R,G,B荧光体114。寻址电极113和荧光体114之间形成保护寻址电极113下部电介质115。若要详细的查看这样构成的以前等离子显示面板里的电极构造,请参照图2。图2是表示以前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极构造的图。参照图2可以看出,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极是在透明电极(a)和总线电极(b)构成的扫描电极102及维持电极103前面板里形成的条状排列,寻址电极113是在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里交叉方向形成在后面板上(未图示)。在这里寻址电极113相对于隔壁112是呈平行分布的。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的透明电极(a)是用ITO物质制造的透明性薄膜,透明性和导电性都很好,但有电阻高的缺陷。因此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可以达到降低透明电极电压的作用,可以使可见光线更好地透过透明电极(a)。这时总线电极(b)比透明电极(a)要设计的更薄一些。原因是,总线电极(b)所持的线幅趆大,从放电单元(未图示)放出的可见光不能透过而只能反射,因此用透明电极切断后,表现画素的尺寸变小,且效率也会大幅降低。另外,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总线电极(b)在覆盖涂膜时,薄膜的形成时间会变长,会产生暴露在外部分或氧化或电介质扩散,产生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元素的性能降低的问题。相反,在本专利技术的维持电极构造改善之前,先要对以前的维持电极和背面的框架里的维持板连接的构造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以前等离子显示面板维持电极构造的图。参照图3看出,在前面板上形成的复数个维持电极(Z1~Zn)按块500,510,520进行分类,通过导电性路径560a,560b,560c,在帧550里与既存的维持板520进行连接的结构。此时导电性路径应使用导电性较好的柔性印刷回路(Flexible PrintedCircuit;FPC)胶片。在这里,复数个维持电极(Z1~Zn)按块500,510,520分类后与FPC印刷胶片连接。这些FPC印刷胶片从Z1维持电极开始到Zn维持电极为止的距离或维持电极的数量里按照电压差引起电损伤可能性较大,所以要使用复数个FPC印刷胶片。但是,因与复数个FPC连接,所以材料费用大为增加,这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它在对维持电极的构造进行改善的同时,保证维持电极结构的安定化及回路构成的单纯化,同时,还要减少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材料费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包括前面板的复数个扫描电极,上述复数个扫描电极和并列形成的复数个维持电极,其特征在于上述复数个维持电极由共同栅连接,且通过共同栅与地连接。另外,复数个维持电极仅由透明电极组成为其特征。还有接地手段为使用导电性胶带或导电性胶片为其特征。另外还有,接地手段为与底板或回路与地相连为其特征。如上所述,在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之前,在本专利技术的维持电极上施加电压的维持板体现在扫描板里结合扫描板和数据驱动板。以前的电极是3电极构造,使用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寻址电极(X)各自的驱动板上施加电压后驱动。但是,本专利技术是先把维持电极接地化,因此维持电极里施加的电压具有将维持板去除的装置。以这种构造为接地,在图4说明具有结合的扫描板和数据驱动板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运行。本专利技术维持电压接地,所以维持板和总线电极被去除,可以达到回路构成简单,材料费用降低的效果。另外,在维持电极不产生电压时,可以使用一个FPC就可以达到降低材料费用,增加构造安定性,提高开口率的效果。四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以前等离子显示面板构造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以前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极构造的图。图3是表示以前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维持电极构造的图。图4是表示维持电压接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运转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极构造的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维持电极构造图。附图中主要部位的标记说明803维持电极 830共同栅 840底板,回路 850框架860接地手段五具体实施方式图4是表示维持电极接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运行的图。参照图4可以看出,图4是组成放电单元的各子场分成,为了放电单元初始化的复位期间(RP),还有为了选择放电单元的寻址期间(AP)及为了维持已选择的放电单元的维持期间(SP)。在复位期间(RP),上升(set up)周期时,在扫描电极里施加正极性(+)电压的set up波形。同时施加寻址电极的正极性(+)偏压。用正极性(+)电压的setup波形在全画面的单元体内产生微弱的放电(set up放电),从而单元体内产生壁电荷。下落周期(SD)时,电压的set up波形从峰值电压开始到扫描电压为止下降,下降斜坡波形同时施加所有扫描电极。这下降斜坡波形在单元体内产生微弱的擦除放电,因此set up放电产生的壁电荷及空间电荷中擦除不必要的电荷。从而在全画面的单元体内部寻址放电里必要的壁电荷会均匀的进行残留。寻址期间(AP)负极性(-)的扫描脉冲按顺序施加到扫描电极,同时寻址电极里施加正极性(+)的数据脉冲。扫描脉冲和数据脉冲电压差,下落期间(SD)里产生的壁电压,数据脉冲施加后单元体内发生寻址放电。这样的寻址放电在单元体内部产生壁电荷。另外,下落期间(SD)里维持电极里施加接地维持电压。维持期间(SP)同时使用扫描电极之间的正极性(+)和负极性(-)施加维持脉冲。那样,寻址放电而选择的单元与单元内壁电压和维持脉冲相加,同时每施加维持脉冲时,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以表面放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包括前面板的复数个扫描电极,上述复数个扫描电极和并列形成的复数个维持电极,其特征在于:上述复数个维持电极由共同栅连接,且通过共同栅与地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5-8-23 10-2005-00770211.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包括前面板的复数个扫描电极,上述复数个扫描电极和并列形成的复数个维持电极,其特征在于上述复数个维持电极由共同栅连接,且通过共同栅与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鄭眞熙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南京等离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