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装置及空中搬运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2107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0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运输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转向装置及空中搬运系统,包括:支架,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所述支架的一端高于对应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支架下表面的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支架的连接点相对于所述支架下表面长度方向的中心以及宽度方向的中心均偏心设置,且所述连接点靠近所述支架相对较高的一端,通过结构设计,能够实现物品搬运时稳定转向的目的,保证运输安全。保证运输安全。保证运输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向装置及空中搬运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运输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向装置及空中搬运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生产线进行物料运输时,常见的运输方式包括地面运输以及空中运输两种方式:
[0003]采用地面运输时,常采用小车在地面实现物料运输,通过小车将对应的物料运输至生产线旁,通过地面运输的方式耗时较长,且存在小车与工作人员相互碰撞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0004]采用空中运输时,在需要进行物品转向时,常针对于运输轨道进行设计,物料基于运动过程中的惯性与轨道相互配合进行转向,基于此,在进行转向时,存在因为运动速度过快,而出现与运输轨道脱离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于现有技术在空中运输时存在的安全性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装置及空中搬运系统,通过结构设计,能够实现物品搬运时稳定转向的目的,保证运输安全。
[0006]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第一方面
[000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向装置,包括:支架,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所述支架的一端高于对应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支架下表面的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支架的连接点相对于所述支架下表面长度方向的中心以及宽度方向的中心均偏心设置,且所述连接点靠近所述支架相对较高的一端。
[0009]在本方案中,所述支架的上表面用于承载待运输物料,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为待运输物料的来料以及出料方向,在使用所述转向装置进行物料运输时,待运输物料运输至所述转向装置,由于所述支架倾斜设置,针对待运输物料的重力进行受力分解,待运输物料的重力可分解为平行于所述支架倾斜方向向下的分力以及垂直与所述支架倾斜方向向下的分力,且由于所述转轴相对于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以及宽度方向的中心均偏心设置,故待搬运物体的重心与所述转轴的连线构成力臂,所述重力沿平行于所述支架倾斜方向向下的分力驱动所述支架旋转,从而实现所述转向装置基于待搬运物体的重力自动转向,通过该转向装置,在待运输物料运动至所述转向装置的过程中,待运输物料的重心与所述转轴的连线的长度以及方向逐渐发生变化,且待运输物料在所述支架上的部分也逐渐发生变化,减缓待运输物料的转向速度,进一步保证安全性。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支架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出料端以及来料端,所述连接点靠近所述来料端。
[0011]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与水平面形成的倾角a的范围为:1
°
<a<45
°
,通过针对于所述支架的倾斜角度设定,在保证所述转向装置能够基于待运输物料重力的作用实现转向的
同时,避免因为所述倾斜角过道,从而导致所述物料脱离所述支架。
[0012]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实现在所述转向装置转动后复位的第一配重块,通过设置第一配重块,在所述转向装置基于待运输物料重力的作用完成转向后,所述转向装置可在所述第一配重块的重力作用下归位,方便转向装置实现下一个待运输物料的转向。
[0013]第二方面
[0014]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中搬运系统,包括上述转向装置、用于向所述空中搬运系统上料的上料机构以及用于将所述空中搬运系统物料下降的取料机构,所述转向装置与所述上料机构以及所述取料机构通过坡度滑道连接。
[0015]在使用本方案涉及的空中搬运系统进行物品搬运时,通过在上料机构一端进行上料,上料机构通过坡度滑道与所述取料机构连接,在涉及物品搬运过程中需要进行转向时,通过所述转向装置连接两端坡度滑道,再将对应的坡度滑道与取料机构进行连接,实现物品的控制运输,通过所述空中搬运系统,在进行物品运输时,物品基于自身重力利用所述转向装置进行转向,物品以及所述转向装置组成一个整体同时转向,保证了物品的稳定性,避免物品脱离运输轨道,造成危害。
[0016]作为上料机构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上料机构包括配重井,上料井;所述配重井设置有第二配重块、以及可用于承载所述第二配重块的配重承载盘,所述配重承载盘可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上料井设置有可沿竖直方向运动的上料承载盘;所述上料承载盘通过第一滑轮组与所述配重承载盘连接;所述上料井远离地面的一端与所述坡度滑道连接,在所述上料承载盘上升至所述上料井对应位置时,所述上料承载盘与所述坡度滑道连通,实现上料。通过上料机构的结构设计,基于配重块以及第一滑轮组,实现物料的自动上料,无需采用人力提升的方式,节约人力成本。
[0017]进一步的,所述配重井还设置有相对于地面倾斜的配重保持件,所述第二配重块与所述配重保持件滑动连接,所述配重承载盘设置于所述配种保持件靠近地面一侧,通过设置配重保持件,可有针对性的将配重块滑动到配重承载块上,实现物品的上料。
[0018]进一步的,所述坡度滑道为多段,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第一返空井,所述第一返空井设置有可沿竖直方向运动的第一承载盘,所述第一返空井远离地面的一端与另一段所述坡度滑道连接,在所述第一承载盘上升至所述第一返空井对应位置时,所述第一承载盘与所述坡度滑道连通,实现下料,通过设置第一返空井,在所述物品存在需要从取料机构的对应位置回到所述上料机构的对应位置时,可从第一返空井出实现物品的返料。
[0019]作为取料机构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取料机构包括第二返空井;所述第二返空井设置有可沿所示方向运动的第二承载盘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承载盘运动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通过第二滑轮组与所述第二承载盘连接,通过设置第二返空井,在所述物品存在需要从取料机构的对应位置回到所述上料机构的对应位置时,可通过所述第二返空井,实现待返回物料从取料位置上升至坡道滑道,并实现待返回物料的返料。
[0020]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件本体,所述驱动件本体的两端分别为施力端以及配重端;所述驱动件本体两端之间设置有铰接点,所述驱动件本体可绕该铰接点旋转;所述施力端到所述铰接点的距离大于所述配重端到所述铰接点的距离;所述第二滑轮组与所述施力端连接,基于杠杆原理设计驱动件,所述第二承重盘可在所述驱动件的作用下上升返料以及下降归位。
[002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22]1、本技术涉及的一种转向装置及空中搬运系统,通过结构设计,能够实现物品搬运时稳定转向的目的,保证运输安全。
[0023]2、本技术涉及的一种转向装置及空中搬运系统,通过设置第一配重块,在所述转向装置基于待运输物料重力的作用完成转向后,所述转向装置可在所述第一配重块的重力作用下归位,方便转向装置实现下一个待运输物料的转向;
[0024]3、本技术涉及的一种转向装置及空中搬运系统,通过上料机构的结构设计,基于配重块以及第一滑轮组,实现物料的自动上料,无需采用人力提升的方式,节约人力成本;
[0025]4、本技术涉及的一种转向装置及空中搬运系统,通过所述驱动件的结构设计,基于杠杆原理设计驱动件,所述第二承重盘可在所述驱动件的作用下上升返料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10),沿所述支架(110)的宽度方向,所述支架(110)的一端高于对应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支架(110)下表面的转轴(120);所述转轴(120)与所述支架(110)的连接点相对于所述支架(110)下表面长度方向的中心以及宽度方向的中心均偏心设置,且所述连接点靠近所述支架相对较高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10)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出料端以及来料端,所述连接点靠近所述来料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10)与水平面形成的倾角a的范围为:1
°
<a<45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实现在所述转向装置转动后复位的第一配重块(130)。5.一种空中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向装置(100)、用于向所述空中搬运系统上料的上料机构(200)以及用于将所述空中搬运系统物料下降的取料机构(300),所述转向装置与所述上料机构以及所述取料机构通过坡度滑道(400)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空中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200)包括配重井(210),上料井(220);所述配重井(210)设置有第二配重块(211)、以及可用于承载所述第二配重块(211)的配重承载盘(212),所述配重承载盘可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上料井(220)设置有可沿竖直方向运动的上料承载盘(221);所述上料承载盘(221)通过第一滑轮组与所述配重承载盘(212)连接;所述上料井(220)远离地面的一端与所述坡度滑道(400)连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轲杜高武唐孝林曾祥巍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