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锡埼专利>正文

改良的推钮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2890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良的推钮开关,其主要是由座体、推钮及导电弹片所组成,该座体呈长形,由一遮盖与一底座组合,该遮盖上设有一长孔,于底座中形成有一长槽,并于长槽底部设有一组主接触端子,及在主接触端子的一侧或二侧设有副接触端子,该主接触端子的长度至少为推钮于长槽上移动行程的一半,该推钮是装置于底座的长槽上方,于推钮上方形成有一推部自遮盖的长孔中穿设出,并在该推钮底部装设一导电弹片,该导电弹片略呈“八”形,下方延伸有二接触部,分别导通主接触端子与第一副接触端子,其特征是:该底座中的长槽内,至少在其一端壁面与推钮之间装设有一抗压弹簧。(*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改良的推钮开关,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如PDA等多种电子、电器产品,而作影像、声音等多种讯号控制调整的推钮开关,并可于底座内的一端或二端装设抗压弹簧,而得以操作推钮横移推抵抗压弹簧,使推钮下方的导电弹片短暂导通其中一组副接触端子传递讯号,并当操作力消失时,推钮可受抗压弹簧推抵,而使导电弹片回复原位与另一组副接触端子导通传递讯号。
技术介绍
如图8所示,为目前传统的推钮开关结构,其主要是由座体a、推钮b、导电弹片c等所组成,其中,座体a是呈长形,由一遮盖a1与一底座a2组合,而于遮盖a1上设有一长孔a11,并于底座a2中形成有一长槽a21,并于长槽a21底部设有一组主接触端子a22,以及在主接触端子a22的一侧间设有第一副接触端子a23与第二副接触端子a24,且主接触端子a22的长度至少为推钮b于长槽a21上移动行程的一半,推钮b是装置底座a2的长槽a21上方,而于推钮b上方形成有一推部b1自遮盖a1的长孔a11中穿设出,并在推钮b底部设有一凹槽b2,并装设一导电弹片c,该导电弹片c中央弯折形成有一凸粒c3与推钮b底部的凹槽b2对应,而嵌入凹槽b2中,使导电弹片c固定,且该导电弹片c略呈“八”形,下方延伸有二接触部c1、c2,分别与主接触端子a22与第一副接触端子a23导通,并于推钮b向左或向右移动达定位时,二接触部c1、c2分别导通主接触端子a22与第一副接触端子a24;如上述构造,可以施一操作力自侧端推抵推钮b,使推钮b沿长槽a21上方横移压抵抗压弹簧,使导电弹片c下方的二接触部c1、c2分别导通主接触端子a22与第一副接触端子a24,而达到利用操作力控制推钮b,使推钮b下方的导电弹片c导通主接触端子a22与第一或第二副接触端子a24。其主要缺陷在于1、此种推钮开关结构于实际使用上,当以推钮b带送导电弹片c导通其中第二副接触端子传递讯号后,无法回复至原来的位置与第一副接触端子a23导通,而必须再施以一逆向操作力,使推钮b带送导电弹片c回复原位,使操作的步骤增加;且由于操作时,对操作人而言,推钮b的行程通常极短,操作感觉不明显,致使操作人往往无法确认是否已将推钮b推送至所欲控制导通讯号的位置,而造成操作上的不确定性,影响操作品质;2、传统推钮开关结构的推钮b与导电弹片c结合方式,是于推钮b底部设有一凹槽b2,而于导电弹片c的中央弯折有一凸粒c3呈一小球形弧面对应该凹槽b2,使导电弹片c装置推钮b底部而成,此构造方式当推钮b推移时,位于推钮b下方的导电弹片c中央凸粒c3易因摩擦力的阻挡而脱落,导致导电弹片c不稳,影响传导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的推钮开关,于底座中长槽上方的一端或二端壁面与推钮之间装设有一抗压弹簧,使推钮受一操作力推移后,当操作力消失,可利用抗压弹簧推抵而使导电弹片回复至原位,达到增加操作者操作时的手感的目的。本技术的次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的推钮开关,在推钮的底部装设有一凸柱,且导电弹片中央设有一穿孔与凸柱对应并结合,使导电弹片不易因为推钮移动而变形或脱落,达到使导电弹片保持平稳导通的目的。本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的推钮开关,在底座的长槽上方,于推钮移动行程间的底座两侧壁面形成有一组阶级缘,使推钮固定于阶级缘间,并于长槽上方的阶级缘侧边对应底座形成容置槽,将抗压弹簧装设于容置槽中,使抗压弹簧定位,由于底座中增设抗压弹簧,推钮在推部受操作力推移时,推钮侧端同时与抗压弹簧接触抵顶,达到防止造成推钮倾斜及防止使推钮下方的导电弹片变形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良的推钮开关,其主要是由座体、推钮、导电弹片所组成,其中,该座体是呈长形,由一遮盖与一底座组合,而于遮盖上设有一长孔,于底座中形成有一长槽,并于长槽底部设有一组主接触端子,以及在主接触端子的一侧或二侧设有副接触端子,该主接触端子的长度至少为推钮于长槽上移动行程的一半,该推钮是装置底座的长槽上方,而于推钮上方形成有一推部自遮盖的长孔中穿设出,并在该推钮底部装设一导电弹片,且该导电弹片略呈“八”形,下方延伸有二接触部,分别导通主接触端子与第一副接触端子,并于推钮向左或向右移动达定位时,二接触部可分别导通主接触端子与第二或第三副接触端子,其特征是该底座中长槽上方的一端或二端壁面与推钮之间装设有一抗压弹簧。可以施一操作力自左端或右端推抵推钮,使推钮沿长槽上方横移压抵抗压弹簧,使导电弹片下方的二接触部分别导通主接触端子与第二或第三副接触端子,并当操作力消失时,推钮可受抗压弹簧推抵,而使导电弹片回复原位,导通主接触端子与第一副接触端子。本技术的另一特征在于该推钮的底部装设有一凸柱,且导电弹片中央设有一穿孔与凸柱对应,而将导电弹片装置于推钮底部,使导电弹片受推钮带送横移时,可保持平衡,不易变形或脱落,保证导电品质。本技术的又一特征在于在底座的长槽上方,于该推钮移动行程间的底座两侧壁面形成有一组阶级缘,并于长槽上方的阶级缘侧边对应底座形成容置槽,而将抗压弹簧限位于容置槽中。上述构造,可通过阶级缘从两侧支撑推钮,使推钮受操作力推移而与抗压弹簧接触抵顶时,能保持平衡,并使抗压弹簧于受压后,因抗压弹簧无法超出容置槽的距离,故仍会回到原始位置,于底座的长槽上方两侧装设抗压弹簧时,由于推钮长度较短,当受推钮上方推部受操作力推移时,推钮侧端同时与抗压弹簧接触抵顶,防止造成推钮倾斜,及防止使连接在推钮下方的导电弹片变形,进而保证电气导通的品质。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4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立体剖视示意图。图7为图6的侧面组合剖视示意图。图8为传统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阅图1-图3所示,本技术主要是由座体1、推钮2及导电弹片3所组成,其中该座体1是呈长形,由一遮盖11与一底座12组合,而于遮盖11上设有一长孔111,于底座12中形成有一长槽121,并于长槽121底部设有一组主接触端子122,以及在主接触端子122的一侧间设有第一副接触端子123与第二副接触端子124,且主接触端子122的长度至少为推钮2于长槽121上移动行程的一半,该推钮2是装置底座12的长槽121上方,而于推钮2上方形成有一推部21自遮盖11的长孔111中穿设出,并在该推钮2底部装设一导电弹片3,且该导电弹片3略呈“八”形,下方延伸有第一接触部31与第二接触部32,第一接触部31导通主接触端子122,第二接触部32导通第一副接触端子123,并于推钮2侧向移动达定位时,第一接触部31导通主接触端子122,第二接触部32导通第二副接触端子124,其特征在于底座12中长槽121上方的一端壁面与推钮2之间装设有一抗压弹簧127,在推钮2的底部装设有一凸柱22,且导电弹片3中央设有一穿孔33与凸柱22对应,而将导电弹片3装置于推钮2底部,如图2所示。如上述构造,依图2和图3所示,可以施一操作力自侧端推抵推钮2的推部21,使推钮2侧横移压抵抗压弹簧127,使导电弹片3下方的第一接触部31仍与主接触端子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的推钮开关,其主要是由座体、推钮及导电弹片所组成,该座体呈长形,由一遮盖与一底座组合,该遮盖上设有一长孔,于底座中形成有一长槽,并于长槽底部设有一组主接触端子,及在主接触端子的一侧或二侧设有副接触端子,该主接触端子的长度至少为推钮于长槽上移动行程的一半,该推钮是装置于底座的长槽上方,于推钮上方形成有一推部自遮盖的长孔中穿设出,并在该推钮底部装设一导电弹片,该导电弹片略呈“八”形,下方延伸有二接触部,分别导通主接触端子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锡埼
申请(专利权)人:林锡埼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