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栓专利>正文

电子控制交流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0698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控制交流接触器,包括外壳、电磁线圈JC,动、静触头、铁芯,铁芯为无气隙铁芯,它还包括一个用于控制接触器吸合、释放的电子控制器,其主要由桥式电路、吸合电路、单脉冲发生电路和蓄能释放电路组成,所述接触器靠剩磁保持吸合,吸合时线圈无电流,当欠压、停电或过压时,由单脉冲发生电路产生信号启动释放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工作吸合时线圈无电流、无噪声、无振动、节电,并相应延长了其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电路控制装置,涉及一种电子控制交流接触器。目前的交流接触器主要包括电磁线圈,触头灭弧系统、支架、外壳等,当线圈通电后,衔铁被吸,电磁线圈的吸力克服反作用弹簧力,使动、静触头接触,主电路接通;当线圈断电后,衔铁和运动触头在弹簧反作用力下运动,使电路切断。主电路接通到断开的维持阶段,线圈始终通电,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耗电、噪声和发热,而且功能少需与其它保护电器配套使用。而且一般接触器为了克服剩磁,铁芯上匀留有0.12-0.25mm的祛磁气隙,其加工工艺复杂,成本较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电、无声、工作可靠并有自动保护功能的电子控制交流接触器。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所述交流接触器主要包括外壳、电磁线圈,动静触头、衔铁铁芯和用于控制接触器吸合、释放的电子控制器,铁芯为无气隙的铁芯,电子控制器主要由桥式整电路DL,吸合电路A、单脉冲发生电路B和蓄能释放电路组成,其有三个引出线,一引出线接交流电源任一端,另一引出线和电磁线圈的一端连接,第三个引出线和电磁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并与交流电源另一端连接。所述吸合电路A由电容C1、C2、C3,电阻R1、R2、R3、R4,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控制交流接触器,主要包括外壳、电磁线圈孔,动静触点、铁芯,其特征在于:铁芯为无气隙铁芯,所述接触器还包括一个用于控制接触器吸合、释放的电子控制器,其主要由桥式电路DL,吸合电路A、单脉冲发生电路B和蓄能释放电路组成,它有三个引出线,引出线(1)接交流电源一端,引出线(3)和接触器线圈JC一端引线a1相连,引出线(2)和线圈JC另一端引线a2相连并与另一根交流电源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控制交流接触器,主要包括外壳、电磁线圈孔,动静触点、铁芯,其特征在于铁芯为无气隙铁芯,所述接触器还包括一个用于控制接触器吸合、释放的电子控制器,其主要由桥式电路DL,吸合电路A、单脉冲发生电路B和蓄能释放电路组成,它有三个引出线,引出线(1)接交流电源一端,引出线(3)和接触器线圈JC一端引线a1相连,引出线(2)和线圈JC另一端引线a2相连并与另一根交流电源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合电路A由电容C1、C2、C3,电阻R1、R2、R3、R4,可控硅SCR1、SCR2,稳压管D2、D3连接而成,电容C1的正极和半波整流二极管D1连接,负极接电源线,电容C2和稳压管D3并联,电阻R3与电容C3并联,电容C2负极、稳压管D3正极、电容C3负极和电阻R3一端与电源连接,稳压管D3、电容C2的另一端经电阻R2与电容C3、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可控硅SCR2控制极,电阻R4一端接桥式电路DL正输出端,另一端接电容C2的正极;电阻R1一端接电容C1正极,另一端接可控硅SCR2的正极和稳压管D2的负极,稳压管D2的正极接可控硅SCR1的控制极,可控硅SCR1的正极接电磁线圈JC的一端,负极接电源线,可控硅SCR2负极接可控硅SCR1负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脉冲发生电路主要由电容C4、C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栓
申请(专利权)人:赵栓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